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毛坤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毛坤

七台河银达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有效落实,既能够确保整体功能环境具备稳定性的优势,从而真正巩固城市功能环境基础,同时更能够凭借的技术条件与特性加强后续施工质量控制条件,以便整体工程环境发展满足可持续的优势同时,更能够基于建筑使用安全提供完善的统筹平台。本文基于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特性展开分析,在明确当前技术环境存在的问题和优化对策同时,期望为后续建筑工程环境的有效构建提供扎实且良好的参照条件。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分析

一、混凝土结构施工特性概述

混凝土结构是基于当前城市功能环境发展需求提供的新型结构形式。基于材料使用和功能特性可知,此种结构形式既能够加强建筑整体性和空间灵活性条件,从而确保整体建筑工程从施工技术到抗震性能方面均具备良好的构造表现,同时更能够凭借自身材料获取和结构刚性条件,确保现有城市建筑行业内部在空间功能构筑过程中,具备成本控制的优势,从而真正完善当前城市经济发展环境。

基于以上结构优势,在展开混凝土结构论述过程中,基于材料和施工技术特点,应当从从下几方面确定整体混凝土结构环境所具备的特性。

(1)材料获取和运输均具备大范围采集的基本条件。

(2)混凝土基于自身材料特性,在功能环境中反应惰性和刚性条件均满足功能需求。

(3)混凝土对高温具备抵抗性,并且导热系数较低。

(4)混凝土在浇筑可塑性方面具备优势,能够基于空间功能需求提供荷载承担平台。

(5)混凝土材料在进行浇筑施工过程中,自身整体性强,且抗震和抗爆性能优异。

(6)混凝土材料成本低廉,并且相应施工技术要求较低。

二、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质量影响因素

1.混凝土配置方法问题

在落实混凝土结构体系施工过程中,应当基于建筑荷载需求和施工质量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在明确相应混合比例参数和添加剂条件之后,才能够确保整体结构施工环境稳定。但在当前实际施工环境中,基于工程管理和施工人员自身素质影响,在混凝土材料配置方面往往极易出现问题,如此在不满足实际需求刚度的情况下,难以实现对建筑质量安全的需要。

2.模板施工不规范

模板工程的有效构建是确保混凝土在浇筑环境内部具备空间约束条件的重要工程,不但影响了整体结构框架的浇筑质量,同时也牵扯着结构施工环境的安全性。基于以上论述,可知在当前模板施工中,基于施工单位自身素质和认知方面的差异性,经常出现模板体系构建马虎的状况,如此自然为混凝土施工环境埋下崩塌的隐患。

3.混凝土养护工作不到位

在混凝土施工技术落实后,基于混凝土材料特性和周边环境影响条件,应当提供完善的养护措施才能够确保整体结构框架体系稳定。但基于当前施工现状,可见在浇筑工作落实之后,拆模板工作和结构体系的养护工作仍旧存在较大的问题,如此不但影响了整体结构材料自身的强度条件,同时也导致结构环境内部出现刚性差异,为后续功能体系构建埋下隐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对策

1.材料质量控制

在高层建筑施工中,混凝土工程是非常常见的,对施工材料进行控制能够更好的保证施工质量。在对材料质量进行控制的时候,先要保证材料的质量,然后才是对混凝土温度进行控制。对混凝土材料质量进行控制,在施工前要对材料的搅拌质量进行控制,在搅拌的时候不同的配合比能够达到不同的强度,这样更能保证建筑物的强度。在对混凝土的温度进行控制的时候,要在碎石浇水的过程中来对温度进行控制,同时要保证施工中的通风性要非常好,这样能够避免出现混凝土裂缝

2.温度控制条件

在施工过程中,温度的控制是非常关键的,对于混凝土结构来说,温度如果掌控不好,混凝土就很容易产生裂缝,甚至断裂。原因是由于温度的过高,导致混凝土拉应力超过了此时的混凝土极限拉应力。由此可见,在施工中要想是混凝土的结构质量较为好,就应该降低混凝土的温度,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和避免裂缝风险。为了掌握混凝土的温度变化规律,及时了解温差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采取常规测温技术,对底板混凝土的上、中、下进行布点观测,便于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防止混凝土开裂。根据基础平面尺寸及测温点的代表性与可比性要求,在底板设置15~ 20个测温点,随机选取800mm厚的承台、梁、基础底板中心、电梯井、集水坑基础增厚部位,每个测温点在中下各布置一个热电阻传感计。

3.梁柱节点控制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多数采用的箍筋施工方法,将全部梁板模板安装完毕后,再安装梁板钢筋并整体沉梁。该方法有让钢筋运输、捆扎、堆放等较为安全的特点,并且作业量少,绑钢筋与支模不冲突,功效相对较高。但也存在箍筋间距难以保证、节点箍筋少放等问题。其解决方式是,在下料时将所有节点增设纵向短筋,柱节点区箍筋现场焊接在纵向短筋上形成整体骨架。因此,可保证柱节点箍筋的数量和间距。在实际施工时应根据情况而使用,对于结构较为复杂的工程,采用此方法较为困难。

4.混凝土浇筑控制

混凝土浇筑技术是建筑施工和大面积建筑过程中关键环节之一。在进行浇筑过程和前期浇筑技术中,要确保浇筑质量和混凝土配置质量控制,实际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浇灌顺序,对剪力墙,板,柱,梁一次进行浇筑施工。例如:在进行墙体浇筑和墙体混凝土施工中,应维持浇筑厚度在 5cm,高度在 50cm 左右,并且浇筑时间间隔控制在 2h 之内。为确保浇筑质量和混凝土结构质量,采取分区定点,同坡度,一次到顶,循序渐进浇筑工艺。划定浇筑区域,由于大型混凝土结构工程使用的基本均为商品砼,在进行现场配送时易出现车辆繁多,目标区域不明确等情况。

5.混凝土养护控制

在混凝土施工结束后,不能随意堆放对其不管不顾了,时候的养护工作也是非常必要的。养护也要讲究时间,不能随意的对混凝土进行养护,要在浇筑工程完成结束后在混凝土终凝前 8-12h 之内加以覆盖、浇水,对混凝土养护的时间也有一定的限制,通常是在14~21小时之间;并且使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均不超过 20 度,因此,浇筑混凝土最佳时间段在夜间,可采用保温法与内部降温法解决。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混凝土养护期限为7天,如养护不周则易使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 ;未到设计规定期限不允许拆除模板,必须等到混凝土结构达到设计的强度要求后方能进行下一道施工工序。

四、结语

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条件的有效贯彻,既能够基于工程质量环境提供稳定的技术和标准控制平台,从而真正将技术条件有效巩固,同时更能够凭借技术控制优势,加强整体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从而真正赋予城市功能环境构建的先进前提。故而,在论述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过程中,基于技术特性应当针对材料和技术等细节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够确保整体施工质量满足功能需求,并具备可持续化功能延续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成守涛. 基于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 四川水泥, 2016(4):204-204.

[2]刘悦. 基于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 工程技术:引文版, 2016(8):00071-00071.

[3]黄亚文.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应用分析[J]. 工程技术:全文版, 2016(11):00106-00106.

[4]郑春江. 土木工程建筑中的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J]. 山西建筑, 2016, 42(8):124-125.

论文作者:毛坤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

标签:;  ;  ;  ;  ;  ;  ;  ;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毛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