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在设备管理方面的应用论文_张鸣雷

信息化在设备管理方面的应用论文_张鸣雷

天津海事局后勤管理中心 天津市 300211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带来技术支撑,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当然,在设备管理中得到应用也不例外,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已经成为当前的流行趋势。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是设备管理创新性的重要体现,借助信息化技术实现对设备的维修管理、使用管理与维护管理,做好设备相关信息的跟踪式管理,相较于传统的管理模式有了很大的突破。本文通过对设备管理固有模式及信息化新模式的对比分析,指出了信息化模式的优越之处,并对它的具体应用技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设备管理;应用研究

1.设备管理意义及信息化应用背景

设备,是一种可供人们在生产过程中长期使用的物质资料,其特点是可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其形态和功能稳定。作为机关事业单位后勤管理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设备管理毫无疑问是重头项目,在机关事业单位后勤现有的管理活动中,对设备的管理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资源。通常说的设备管理,是指事业单位根据自身工作的需要,对相关设备的规划、选购、安装、调试,运行管理,故障检修,乃至使用寿命完结后的分析报废这一整个过程。

信息化,是指通过架构内部通信网络,采用自动化、半自动化生产机械,使得整个操作都实现电子化,科学化管理的过程,这种管理方式的最大特点是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实时性。事业单位设备管理中信息技术比重的增加,一方面是求得自身发展的主动行为,另一方面也是社会大环境的必然体现。信息化可以有效的提升机关事业单位管理和配置资源的能力,使得事业单位的结构更加优化,反应更加迅速,管理更方便。

2.设备现行管理措施及其缺陷

在应用信息化技术之前,已经有其他的设备管理方法存在,比如人工维护、定期保养。但由于历史局限性,它们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缺陷和不足。其中占据核心位置,影响面较大的,是如下两个方面。

2.1 同一设备,不同管理

目前,在信息化程度还不足的各企事业单位中,对于同一设备的不同使用过程乃至不同方面,常常交由多个部门分别管理:如日常操作专门由生产人员负责;机械故障的检查和维修专由检修人员负责;维护工作会有维护人员定期来做;资产的评估则是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这种机械化的责任划分,造成了责任的交叠区和空白区,看似界限分明,却没有考虑到实际可操作性,在具体实施中,常常导致了责任的推诿和生产的延误,弱化了个人的主动责任意识,使得人浮于事。往往造成资源浪费,机器生产率低下,人员配置不合理等现象,并进而影响了机关事业单位的整体健康发展。

2.2 检查策略固化

由于早期工业基础薄弱,管理技术在我国展呈现出迟缓和不平衡的发展态势。同时对于相关人员的职业培训也十分缺乏。造成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设备管理还是采用的“定期检测”的老旧模式。其特点是遵循固定的,而且常常是根据理论推算出来的检修周期来进行检修工作,不考虑设备的实际状况。这种与实际情况脱节的检修策略已造成诸多不利影响,其中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设备的检修过剩和检修不足。前者使得白白浪费大量生产时间和人力资源,降低了产量与效率,增加了成本;后者则表现为无法灵活应对突发事件,工作被动,无法及时排除小的隐患和可能由之引发的严重后果。在生产高度发达的今天,这两者的不利影响就显得格外严重,如果无法克服这两点,就会大大降低工作的灵活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设备管理中的信息化体现

3.1 加强对设备管理信息化的重视

设备是各个领域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是支撑事业单位生产、经营与发展的重要工具,其在机关事业单位管理中的价值体现有目共睹。面对当前设备管理信息化的诸多问题,制约其应用的根本因素是单位内部领导及相关人员不够重视,设备管理信息化仅仅体现在口头上,流于形式,并未达到深度的贯彻与执行。面对以上问题,应从根本着手,加强对设备管理信息化的重视,意识到设备管理信息化对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性[3]。面对当前社会发展的新形态,应积极转变设备管理理念,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其中,为设备管理信息化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撑与资金支持,提高设备管理水平是重要目标。笔者正从事勤信息化平台的研发,旨在加强信息化的更广泛应用。

3.2 构建更为完善的设备管理机制

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是必备的,只有通过相配套的设备管理机制才能对设备管理信息化中所存在的不足予以约束和规范,在制度中对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操作程度、操作步骤、管理要点等予以及时的补充,将管理工作及时落实到相关人员身上,实现权责问题的明细化,对设备管理机制的构建与实施具有积极的影响。例如,在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操作过程中,由于部分人员操作专业性不过关,将设备信息弄的更为混乱,且设备的维修时间、维修记录、故障类型等登记错误,为设备的保养与使用带来一定的误导。一旦发现此类问题,应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对其采取相应的惩处,以达到警示的效果。此外,应建立奖惩机制,对设备管理信息化中操作不规范的人员应予以及时的惩处,对信息化管理系统操作熟练者应给予奖励,能有效激发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其工作水平,也就实现了设备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全面提升。

3.3 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设备管理信息化操作中,管理人员是重要的执行者与实践者,其信息化系统操作的规范性决定着设备管理水平。因此,对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对其开展综合素质的筛选。设备管理人员除了具备丰富的设备管理能力外,还要具备计算机操作技术,是衡量管理人员职业素质的基本标准。设备管理人员应对信息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能及时了解设备的维修记录、历史故障和运行情况,对设备系统存在问题或设备老化的现象应进行记录与警惕,向相关领导提出更换新设备的请求,否则会影响机关后勤的正常的。

3.4 构建完善的信息化数据库

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应建立具有现代化、数字化的信息化数据库,对新购入的设备应进行信息的及时补充与跟踪管理,及时做好各类设备信息的有效记录,是保证设备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前提。现阶段,设备数量在不断增多,设备信息也会不断丰富,对于设备管理人员来说工作量也会逐渐增大,必须建立更为规范的信息化数据库,实现对设备的动态化管理,运用数据管理模式以体现现阶段设备管理的实际情况。

4.总结

信息化设备管理技术的发展,既是事业单位自身的需求,后勤做好服务的有效,作为一个现代的管理人员,必须紧跟时代,充分学习和研究信息化技术,将之合理的运用到实际工作,才能不断提高自己,更好的为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康群.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在设备管理中的作用[J]. 中国设备工程,2012,05:33-34.

[2]杨维萍.计算机技术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J]. 设备管理与维修,2012,07:10-11.

[3]张振东.数据挖掘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2.

论文作者:张鸣雷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

标签:;  ;  ;  ;  ;  ;  ;  ;  

信息化在设备管理方面的应用论文_张鸣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