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的创新能力初探论文_曾岁银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的创新能力初探论文_曾岁银

曾岁银(宝鸡市太白县黃凤山小学 陕西 太白 721600)

摘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独具匠心的设计、启迪、点拨,学生的主动探索、独立思考,与同学的有效合作。把培养学生兴趣贯穿于数学教学和实践活动之中,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小学生;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12-062-01

当前,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教学就要充满创新的活力。于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单调、内容陈旧、知识面窄,严重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全面认识,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认知心理学关于学习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学习主动性的本质是认识主体的主动建构。只有当认识主体意识到是其自身在影响和决定学习成败的时候,主动建构才有可能实现。从认识论意义上看,知识总是情境化的,而且在非概念水平上,活动和感知比概念化更加重要,因此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饱含吸引力和内驱力的问题情境中,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育内容的革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弗赖登塔尔曾经说:“学一个活动最好的方法是做。”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的,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己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

创造性教学表现为教师不在于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注重开放题的教学,提高创新能力

在开放题的教学中,选用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既要隐含“创新”因素,又要留有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充分施展他们聪明才智的余地。如:调查本校学生的课外活动的情况。面对这个比较复杂的课题,一定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充分的探索和交流。首先学生要讨论的问题是用什么数据来刻画课外活动的情况,是采用调查和收集数据。接着的问题是“可以调查那些呢?”对此,学生可能有很多想法,对学生提供的办法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应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充分讨论,认识到不同的样本得到的结果可能不一样,进而组织学生深入讨论:从这些解释中能作出什么判断?能想办法证实或反驳有这些数据得来的结论吗?这是一个开放题,其目的在于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吸收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重组应用,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四、体验生活过程,发现数学问题

数学知识虽然枯燥乏味,但蕴含着丰富的可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几乎每个数学问题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我们不妨多设计一些开放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从“寻找身边的数学”活动中真正体会到数学的用途,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我先让学生回家做一个长方体的纸盒,在做纸盒的过程中,学生就知道了长方体有12条棱、8个顶点、6个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就都了解了。到上课的时候,学生由于是自己发现了问题,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这样利用生活现象引入对新课的教学,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消化。

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开展积极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由于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认识主体对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所建构的认知结构必然是多元化的、个性化的和不尽完善的。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识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互信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会在此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方式,成为在新课改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课题。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将创新的教材、创新的教法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史绍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13):189.

[2]李秋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俪人:教师,2014(15):12.

论文作者:曾岁银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12月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8

标签:;  ;  ;  ;  ;  ;  ;  ;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的创新能力初探论文_曾岁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