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江西新余 338025)【摘 要】目的:研究开塞露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早期干预早产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45例,对照组45例,干预组给予开塞露灌肠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剂口服干预早产儿黄疸,对照组采取常规处理措施,观察两组早产儿光疗天数、黄疸持续天数及首次胎便转黄时间。结果:干预组的光疗天数、黄疸持续天数较对照组短,首次胎便转黄时间较对照组早、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早产儿实施开塞露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早期干预早产儿黄疸,可缩短光疗时间、胎粪较早排尽,有效缓解早产儿黄疸,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开塞露;布拉氏酵母菌;早产儿黄疸【中图分类号】R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5-0080-01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01 月—2018年 12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9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45例。2 组患儿在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平均入院时间、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均为单纯早产儿,除外胎儿窘迫、窒息、头颅血肿、新生儿溶血、感染及母孕期特殊用药史等情况。见表1 。表1,2组一般资料 组别 n 性别/例 胎龄/ 出生体重/ 入院时间/ 男 女 (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2820/wps40.png)
,W) (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2820/wps41.png)
,G) (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2820/wps42.png)
,H) 干预组 45 24 21 31.4±2.1 1760.4±154.1 0.4±0.2 对照组 45 25 20 32.1±2.2 1853.6±178.2 0.5±0.3 1.2 治疗方法: 干预组早产儿入院后(24小时内)予常规处理后.即用开塞露2mI,加等量生理盐水,不保留灌肠,布拉氏酵母菌散剂1/2包,口服,均1天1次;对照组按常规护理, 密切观察两组胆红素(TCB)值,一旦达到光疗指征时,予单面蓝光照射,根据黄疸程度每天照射8~12小时。观察两组早产儿胎便转黄时间、经皮胆红素值。1.3观察指标:①统计胎便转黄时间;②每天用TBC测定经皮胆红素值、q8h,取额、胸、足三个部位进行测定,取其平均值,连续10d。依据不同胎龄和时龄的光疗标准执行蓝光照射治疗。1.4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检验,数据以均数土标准差表示。2 结果2.1两组早产儿胎便转黄时间比较:干预组应用开塞露后45例全部为胎粪早排,且胎粪多在应用开塞露灌肠后10—30min即排出,胎便转黄时间为(95.4+27.6)h,而对照组胎便转黄时间为(205.3±38.5)h,(t值为12.4。P<0.01)。干预组短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2.2两组经皮胆红素值(TCB值)比较详见表1,其中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果在第2、3、4、5、6、7天时P<O.05,在第1、8、9、10天,P>O.05,无显著性差异。2.3两组早产儿光疗例数比较 干预组中的早产儿共计10例(22.2%),对照组的早产儿共计22例(48.8%)。治疗组光疗例数少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O.01)。2.4黄疸发病情况: 出生10天内,对照组有42例患儿出现黄疸,发病率93.3%,干预组有24例患儿出现黄疸,发病率 53.3%;均未出现胆红素脑病例。黄疸发病率组间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x2=50.589,P<0.0001)。 经皮所测TCB值比较表明,2组患儿出生后24小时TCB值无显著性差异,48~168小时 均有显著性差异(P<O.05或0.01),见表2,表2,2组患儿胆红素水平比较(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2820/wps43.png)
,umol/L) 组别 n 24h 48h 96h 168h 干预组 对照组 45 45 105.8±40.3 112.4 ±32.2 203.5±36.4 262.9±39.8 233.9±54.5 271.9±62.4 168.4±40.3 239.2±31.5 2.5 光疗及喂养耐受情况 干预组光疗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喂养更为顺利,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P均<O.01)。见表3 。表3,2组光疗时间及喂养耐受情况 组别 n 光疗时间/( `X±s,h) 喂养耐受/例(%) 干预组 对照组 45 45 22.4 ±11.54 48.6 ±27.63 38(84.2) 21(46.7) 3 讨论:早产儿黄疸在新生儿期较常见,以皮肤、巩膜黄疸为主要表现,有生理性与病理性黄疸之分。生理性黄疸不需要特殊治疗,早期开奶、供给充足奶量,尽早建立肠道正常菌群,减少肠肝循环,多可自行消退[1];病理性黄疽可导致肝、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特别是早期重度黄疸可导致不可逆的脑损伤,留下永久的后遗症。早产儿肠道发育不成熟,肠蠕动弱,胎龄越小,动力越差,同时早产儿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喂养推迟,导致胎粪排出延迟,另肠腔内B一葡糖醛酸基转移酶的活性偏高,可将结合胆红素水解脱去葡糖醛酸基,形成未结合胆红素,再被肠道吸收进人血液循环,运至肝脏,可使胆红素肠肝循环的负荷增加,加重胆红素的回收[2]。开塞露主要成分为甘油、抑制菌等,具有润滑并刺激肠壁,软化大便,使其易于排出的功效。开塞露2ml行不保留灌肠后,其通过润滑肠壁和高渗性刺激肠壁而引起排便反射,可刺激肠管蠕动,增加排便次数,干扰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减少胆红素重吸收,从而有效干预治疗早产儿黄疸。在治疗新生儿黄疸时,肠道功能及稳态保护也是关键环节之一。布拉氏酵母菌作为一种需氧的微生态调节剂,体积大,对细菌构成空间屏障效应,能耐受肠道恶劣环境,稳定性好[3]。作为一种非致病性菌,具有耐热、耐胃酸特性,且在肠腔内可发挥抗毒素、抗菌活性,通过调节肠道内大肠杆菌、肠球菌、链球菌及双歧杆菌的分布而调控肠道内菌群的平衡[4]。布拉氏酵母菌能够进一步消耗肠内氧气,促生出有利于厌氧菌存活的局部环境,进而上调双歧杆菌浓度,借助双歧杆菌恢复菌群平衡的能力,将进入肠道的结合型胆红素转变为尿胆原并随粪便排出,这一机制能够有效抑制胆红素的肠- 肝循环,缩短血清胆红素下降时间。本研究结果发现,开塞露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早期能够显著地干预早产儿黄疸。4 结论:对早产儿实施开塞露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早期干预早产儿黄疸,可缩短光疗时间、胎粪较早排尽,有效缓解早产儿黄疸,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72。273.[2]邵肖梅.早产儿消化系统的特点及喂养[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716—718.[3]武庆斌,郑跃杰,黄永坤.儿童肠道菌群一基础与临床[M].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158—159.[4]陈瑞芳,王爱华.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新生婴儿黄疸疗效观察 [J].中国社区医师,2015, (26) : 52-53.
论文作者:廖志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保健营养》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0
标签:早产儿论文; 黄疸论文; 胆红素论文; 酵母菌论文; 对照组论文; 布拉论文; 时间论文; 《中国保健营养》论文;
开塞露联合布拉氏酵母菌对早产儿黄疸的早期干预论文_廖志伟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