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生态治理与环境修复关键技术之研究论文_于和磊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河道污染情况也越来越严重,随着脏水、臭水、酸雨、雾霾的不断加重,对于城市河道的生态治理和环境修复已经刻不容缓。本文结合湖南省某河道生态治理项目,主要叙述关于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和环境修复的主要技术手段。

关键词:生态治理;环境修复;主要技术

引言:随着城市居住人口的逐年增长和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现在大多数城市都面临着环境污染、河道污染的情况,为了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和河道的生态系统,需要社会各界不断的努力,共同改善我们居住的城市环境。

一、城市河道生态治理与环境修复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逐渐加重,人们患病的几率开始逐年上升。人们已经逐渐的认识到了保护环境和河道治理的重要性,保护河道生态系统、修复环境污染就是保护我们的生活家园。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可以保护河道内物种的多样性,为人们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环境的修复可以减少雾霾的形成,降低人们患病的几率,提高人们的身体质量。

二、城市河道生态治理与环境修复的主要技术

本文在通过湖南省某一河流生态治理项目的实际过程中,在保证符合技术性及经济性前提下,结合实施的具体技术措施,对河道的生态治理及修复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人工湿地的修护

人工湿地的修复保护是一项复杂的保护性工程,在保护过程中主要对水质的净化、对河道水量的控制、对河道内物种的保护、对河道周边的植物保护等等。由于大区域的河道湿地保护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并且工程完成的工期很长。为此,我们在项目范围内先选择一片区域进行湿地保护,观察实际的保护效果,以便我们在后续的实施中及时调整保护的方案。

我们可以通过挖土填埋的形式来弥补湿地的缺少,在湿地范围内种植黄菖蒲、芦苇等水生植物,通过水陆过渡带的建设,来将湿地进行分开的保护治理,直到该片区域的治理产生一定的效果[1]。同时,在湿地建设工程中,我们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与城市景观的有机结合,通过栽植香樟、水杉、垂柳及黄菖蒲、千屈菜等,丰富湿地的景观效果,为城市居民打造一处休闲空间,在城市的忙碌生活中也能做到回归自然。

经过实际效果的验证,修复后的湿地生态系统环境多样,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二)建设生态浮岛

生态浮岛是一种生物和微生物生存繁衍的载体。由于生态浮岛的治理效果明显经济价值高,同时还具备环境景观功能,一直被城市河道治理与环境修复工作所认可。

我们在项目区域内选择河道转弯的水域,通过种植凤眼莲等水生植物,利用可以快速繁殖并形成一个生态链的优势,在城市河道的河水中形成一个类似岛屿的生态环境。通过该植物的生态循环,其根系自然延伸并悬浮于水体中,可以吸附、吸收水中的COD(化学需氧量)、氮、磷等有机污染物质,为水体中的鱼虾、微生物提供生存和附着的条件,同时释放出抑制藻类生长的化合物。

通过该方式不仅可以提高河道的水质,降低河水中的重金属含量,为河道中的浮游动物和水生动物提供一个安全的生态系统,而且可以提升水面景观观赏效果。且该方式具有施工工期短、建设费用相对较低的优点,可以考虑在河道生态治理过程中进行推广使用。

(三)河道水流路线设计

在河道水流路线的设计过程中,应该遵循河道的自然流向,不能偏向于城市的发展,将城市河道的流水路线进行改变。本来城市河道的目的就是为了调控城市的生态环境,现在由于城市的发展要对河道流水的路线进行更改,这样间接性的就是损害城市的生态系统。城市河道水流的自然流向本来就是曲曲折折,从而在河道的两旁生成了很多的自然景观,也提升了城市的美感。一旦将河道流水的方向进行改变,就会拆毁掉河道两旁的景观建筑。

同时由于近年来城市内涝情况的加重,有些河道治理者提出将曲折的河流流向改成笔直的流向,这样可以增加城市的泄洪效果。这样做到结果就是城市河道的生态系统收到严重的损坏,河道内的动植物急剧的减少,给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危害,进而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我们在项目设计过程中,严格按照河道蓝线范围及洪评要求进行设计,并注意保护原生态的河流走向,提高河道两旁的绿化植被效果。结合河道因地制宜的进行景观设计,并对河道两岸的生态环境与城市历史、未来发展进行融合贯通,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四)护岸的设计

随着近年来巨型洪水和强降雨天气,给城市的河道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在高速流水的冲击下,河岸两旁的护堤会产生坍塌,给河道造成更严重的损坏。为此,我们要对城市河道两旁的自然河堤进行护岸的保护。以往主要通过混凝土及浆砌块石的形式为河岸的两旁建立斜坡式的保护性工程,这样在河道水流增速和水量增多时,在护岸的保护下,河道的河堤就不会出现损坏。从而保护城市河道的安全,维护河道的生态系统。

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及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本项目结合实际情况,在河岸两旁采取栽植垂柳、紫薇等乔、灌木,地被铺设草皮的方式,对河岸进行固土,防止水流对河岸的冲刷。通过种植绿化的软性方式护坡,不仅能对河岸进行有效的保护,还可以美化城市环境。

(五)断面设计

通过将河道设计成断面模型可以有效的提高河道的生态系统,将河道设计成复式的断面和河滩式的断面,一方面断面性的设计可以为两栖动物和浅层水生动物提供一个很好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通过河滩断面的设计,在断面的周边加入一些景观植物,将河滩建设成一个休闲场所,可以帮助城市居民来此,放松身心减缓工作压力。通过断面设计可以将城市河道的实际效用发挥出来[2]。

我们在项目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在常水位保持浅滩的缓坡区域通过摆放景观石、种植芦苇等方式,减少人工治理的痕迹,尽量保持原有河道的面貌,使原来的生态系统不被破坏。

因河道自然现状多样,不能采用单一的断面设计形式,通常复式断面为较多采用的设计方式。复式断面形式可在常水位以上部分设置缓坡或者二级护岸,这样既能满足常水位时亲水性的要求,也能满足洪水期泄洪的要求(图-1)。

图-1

按照复式断面的设计理念,我们根据现场河道情况,结合城市景观效果,在常水位以上4米范围内设计落地栈道、休憩平台等,同时搭配种植多样水生或耐水湿苗木,增加城市河道的观赏性、亲水性,同时也因生物的多样性,对河道的生态治理及自我修复起到较好的作用。

(六)河道两侧的景观设计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越来越多的自然景观开始了保护建设,很多的湿地景观和休闲广场开始被建设,人们可以在城市河道的两旁去散步,享受休闲的时光。为了给城市建立起一道绿色的风景线,通过对河道两旁的休闲场地,增加很多景观植物,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城市的绿化率,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达到修复环境的目的。

我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结合河道现状及常水位,对河道两旁的景观和植被进行优化设计,并设立多处亲水的休憩场所,在保留原有植被的条件下,增植五角枫、银杏、垂丝海棠等,丰富色彩层次,提高景观绿化对城市河道的治理效果,进一步通过绿化来改善城市的环境。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很多城市的河道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并且城市的环境也急需要修复。根据总书记 “绿色治理”的观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们对环境的保护也越来越重视,对河道治理与环境修复工程做出了重大的决心。生产发展的同时一定要严格控制污染的源头,减少污染的发生。希望,可以在以后生活中看到风景秀美的河道滨江公园,在城市中看到绚烂的夜空。

参考文献:

[1]张晨.城市河道生态治理与环境修复关键技术之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7,01:215.

[2]李云冉.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浅析[J].南方农业,2018,1202:125-126.

论文作者:于和磊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9

标签:;  ;  ;  ;  ;  ;  ;  ;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与环境修复关键技术之研究论文_于和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