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高新区汇海小学 266113
摘 要:文章从四个方面学生自主提问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学生自主练习、学生自主谈收获,结合在教学中的实践,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实例论证,阐述了自主生成绽放课堂别样精彩。
关键词:自主生成 绽放 课堂的别样精彩
感悟每节课,总的感觉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性很高,学习兴趣浓厚,学生是在很高兴的状态下主动探索规律、计算方法、性质、概念等,每节课,我都能抓住孩子的好奇心,恰当地引导,趣味性地追问突破难点和重点的。通过每节课的教学,学生的思维在自我探索和完整的语言表达中得以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以我教的《乘法分配律》这节课为例,谈几点感悟:
一、让学生自主提问题,创“生本高效”课堂
创设情境,自主提出问题。 每节课都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例: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是孩子最喜欢的冰激凌盒子,有圆柱形和圆锥形,通过观察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挖掘学生身边拥有的素材,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使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更为贴近,让学生在经历中感悟数学。
二、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创“生本高效”课堂
合作探究,自主探究新知。这个过程体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语言训练。我以教的《乘法分配律》这节课为例,它的难点是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重点是应用这个规律。首先给学生准备报告单,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两个问题:
1.芍药和牡丹一共有多少棵?芍药和牡丹一共的种植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用两种方法解决,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发现,学生经历计算的过程,通过在小组里交流算理算法,明确虽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解法,但存在着共同之处,结果是一样的。
2.比较异同点,发现规律比较这两种不同的解法,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先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发现的规律表达出来,一种是一个数乘以两个不同的数,另一种那个相同的数乘以两个不同数的和,结果相同,学生的发现基本接近规律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巡视的过程中随时肯定给予评价和鼓励,学生有一种成就感的愉悦,探究的兴趣更浓了。趁机引导学生将规律从变与不变的角度去研究,顺势引出规律,顺理成章。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3.自己举例验证。用实例说话,通过列举实例,钢笔和圆珠笔各买了5支,钢笔5元一支,圆珠笔1元一支,一共花了多少钱?从青岛到济南一辆快车和一辆慢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经过5小时相遇,快车每小时行驶110千米,慢车每小时行驶80千米,青岛距离济南多少千米?不仅会通过算一算验证,而且还有的学生学生通过乘法的意义验证,这样通过眼睛观察、动手实践、动脑思考等一系列活动验证了结果不变的规律。并且让学生条理、规范地运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规律,训练学生的思维。
三、让学生自主练习,创“生本高效”课堂
自主练习,不断提升。练习题共设计了三个层次,分别是基础性习题、有挑战性的习题、有延展性的辨析性的习题。而且三类习题都以趣味性为前提。带有“趣味性”的习题对学生是有很大吸引力的。多形式的练习,体现了层次性、思考性、发展性。学生通过练习,发展了思维,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让学生自主谈收获,创“生本高效”课堂
谈收获又学会了:
1.一条规律乘法分配律。
2.会用字母表示(a+b)c=ac+bc。
3.会运用运算律简便运算。
4.学会了语言表达,跟同学合作很快乐……
(通过对全课的总结,引领学生回顾、梳理本节课学习内容及方法,有助于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评价,不断地建构知识网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总之,夸美纽斯曾经说到:“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自主多学。”而生本教育就是希望实现这一教育理想,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争当研究型教师,把自己的课堂打造成“生本高效”课堂,以生为本,将会让我们的课堂绽放别样的精彩!
论文作者:刘岩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7月总第3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8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规律论文; 学生自主论文; 分配律论文; 高效论文; 乘法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7月总第30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