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课堂实践之研究论文_孙秀艳

家长课堂实践之研究论文_孙秀艳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实验中学 255200

本校高中生三千五百多人,学生来源广,家长素质参差不齐。为了促进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家长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家长素质、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为重点,拓宽渠道,大胆创新,扎实推进家长课堂建设,架设家校共育桥梁。

一、家长课堂建立的背景及意义

1.家长的教育观念。

在激烈竞争的社会背景及高考的指挥棒下,家长眼中只有高考,只有成绩,家庭智育成为重中之重,却忽略了培养孩子的全面健康成长。在这样的家庭教育观念下,一些孩子不愿与家长沟通,叛逆行为比较频繁甚至出现人格上的障碍便不足为奇。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有些家长在遇到困难时积极思考并改善自己家庭教育方式,使孩子们更能接受他们的关爱与教育;也有些家长在使用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后仍一意孤行,致使亲子关系紧张。

2.家长的教育方式。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家长经常实施的家庭教育方式可分为民主权威型、专制惩罚型、溺爱型、放任型,然而接近 90%的高中生都渴望“民主权威型”的家庭教育方式,这一方面反映这种家庭教育方式的科学有效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高中生已经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具备比较敏锐的判断力。

如何帮助高中生的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时应结合高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努力寻找适合高中生的家庭教育方式,摒弃简单粗暴的专制惩罚方式,多与高中生沟通交流,倾听他们内心的想法,尽量做到民主教育,是我们开设家长课堂的又一重要原因。

3.家庭的教育氛围。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认同感受是心理机制的一种。而这种认同感的形成多是来自家庭教育氛围的影响,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每天都以求知的目光,注视着父母的一言一行,家庭良好的教育氛围会让孩子快乐健康成长。

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家长工作之余休闲方式有运动、看书、看电视、玩电脑、 睡觉、 逛街、 聊天打牌等等。家长的休闲方式多种多样,但有几种方式受很多家长的青睐,经常看电视、玩电脑和聊天打牌的家长超过六成(60.3%),只有8.3%的家长看书,11.7%的家长运动。在自己的父母打牌玩电脑的熏陶下,有多少孩子会自己拿起书坐到一边去看;在家长们睡觉、逛街的时候又有多少孩子会抱着作业在家里独自苦读。 然而这样的家庭氛围成了当下的主导,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又有多严重,这让我们进一步意识到开设家长课堂的必要性。

4.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具有启蒙性和持久性,从孩子出生开始,父母便自然成为其启蒙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虽然学校教育中也包含着德育方面的内容,但是智力教育还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家庭仍然是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阵地,家庭成员成为价值观的主要布道者。

傅雷,我国著名的学者,著有《傅雷家书》一书,其子傅聪是我国著名的钢琴家,女傅敏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他在给孩子的信件中提到:“我指的是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傅雷在对子女的教育上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而其将道德教育作为对子女的首要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由于父母的认知水平、知识水平的限制,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较少涉及专业理论知识,通常都是借由具体的生活实例和朴素平实的语言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家庭教育中的主要实施者应不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以身作则,同时形成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在父母与子女的家庭接触过程中,家长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子女,或创造条件培养子女,除了感情交流和沟通外,更主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中灌输某种教育。这说明家庭教育更多地采用的是润物细无声式的影响,家庭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

二、家长课堂沟通之内容

家校联系平台的搭建是家校合作的基础,只有平台搭建好了才能讨论家长课堂的内容。以往学校与家长联系时交流内容多为学习成绩、作业情况、课堂表现、心理动态和身体状况,很少关注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困惑,为了帮助家长科学有效地实施家庭教育,我校组织家长课堂的主要内容如下:

1.经典诵读。

经过大量的筛选比较,我们为家长确定了需要阅读的书单,分别为《朱子家训》、《诫子书》、《弟子规》、《菜根谭》、《颜氏家训》、《家范》、《围炉夜话》、《曾国藩家书》、《孔子智慧》。

流传最为广泛的要数清代学者朱用纯的《朱子家训》一书,该书不仅是朱用纯及其后人修身立业的典范,也成为后世许多人所推崇的做人做事准则,不仅如此,政府也将其视为化民的书籍,《朱子家训》一度成为清至民国的官方教材。另外一本影响甚广的是著名书法家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书中也处处充满着关于家庭教育的智慧。 他曾说:“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绩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个体在年少阶段价值观尚未形成,而父母则成为他们学习模仿的对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另外,我们还向家长推荐百家讲坛《向古人学家教》的视频, 利用周末学生休息的时间,让家长陪着孩子至少看一个小时的《中国诗词大会》,家长和孩子共同观看,既是一种陪伴,更能共同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

2.典型案例分享。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是家校合作的终极目标,我们要明确责任、相互理解、有效沟通才能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因此,在家长课堂上,我们通过分享家庭教育中的各种案例,让家长更加形象直观地了解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理念。

比如晓轶的成功和小冰的失败都与各自妈妈的家庭教育观念和家庭教育方式密切相关。在晓轶妈妈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和言传身教、民主交流的家庭教育方式下,晓轶逐渐形成了自信开朗、勤奋好学的优秀品质;然而在小冰妈妈成绩第一的家庭教育观念和事事包办的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下,小冰逐渐变得自卑内向、偏执敏感。这仅仅是两个案例,像晓轶这样的高中生有待增加,像小冰这样的高中生还有很多,这些都需要家长的共同努力——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和实践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

3.交流互动,为你支招。

家校合作的首要条件是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学会换位思考,站在老师的立场上要理解家长的爱子之心,站在家长的角度上要体谅老师的辛苦教学;其次是明确各自在教育过程中的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并积极配合对方教育活动;最后是注意双方沟通的方法,讲究沟通交流的艺术。

为了家长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家长课堂,我们采取专家与家长互动,指导教师与家长互动、家长与家长互动的方式,我听你提问,你为我解答,有针对性地解答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一些困惑和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比如怎样在孩子叛逆期做一个贴心妈妈、如何正确处理青春期早恋问题、赏识教育、请不要把“别人家的孩子”挂嘴边、孩子厌学怎么办、做事磨蹭、迷恋电视和网络、懒惰而又没有责任感、交往能力差等。

大家互相学习,互相促进,通过各种活动对家长实行再教育和普及家庭教育的目的。课堂上家长们在了解教育规律的基础上,了解到如何实施科学的家庭教育,力求讲座内容切合学校教育的实际,符合家庭教育的需求,根据时代要求及家庭教育的实际及学校教育中的热点问题,明确教育主题,这种形式的教学与活动受到了家长们的欢迎和肯定。

4.个案指导, 动态反馈。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家庭背景各不相同,因此我们采用入户指导的方式对一些特殊情况的家庭进行个性化沟通交流,比如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指导、留守孩子的家庭教育、隔代教育问题等等。

提到单亲家庭,一般人直觉认为是离异家庭。但随着家庭、社会结构的多元,家庭可能因为各种因素而造成单亲,如离婚、配偶死亡、配偶工作居住两地、甚至未婚先孕等等。单亲家庭的孩子因为缺少完整的家,往往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如自闭、自卑、自责、焦虑、抑郁、妒忌和逆反等。这些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往往因享受不到充分的家庭温暖,或因社会的某种偏见,或因其家庭的经济原因以及其他因素被忽视,形成具有以下几种心理和行为特征的孩子。

比如自卑型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自卑心理,有自卑心理的孩子有哪些表现,应该如何引导孩子正视父母的离异,父亲或母亲如何与孩子坦诚地交流沟通,与家长沟通时,以家长能够接受的方式,通过面谈、短信、电话和QQ交流等多种形式开诚布公地和家长进行交流沟通,教师可以以多重身份出现,有时候是指导者,有时候是倾听者,有时候是安抚者……对这些家庭进行动态跟踪。

三、家长课堂组织的形式

1.学校每学期向家长印发调查表,向家长征集“最需要解决的家庭教育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梳理,建立“家庭教育问题库”。

家长或学校教师自由申请“问题库”中的项目进行研究,拟定详细的解决思路和办法,学校家长委员会审核后,印发“家庭教育问题菜单课程安排表”,由家长自由选择家长课堂的选学内容。

2.成立“三级”培训队伍。

一是专家报告团。学校每学期邀请省内外家庭教育专家做专题讲座,让家长了解新的家庭教育理论,介绍家教知识和技巧。

二是家长“义工”宣讲队。学校根据家长的特长组建了家长义工宣讲队,开展“我的育儿经”、“好习惯让你受益一生”、“道德讲堂”等讲座,使家长、教师与学生受益匪浅。

三是教师咨询队。学校成立了优秀教师咨询队,定期对家长和学生开展心理专题讲座,随时接受学生的各种心理咨询,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3.依托网络,拓宽渠道,建立网上家长课堂。

学校在校园网上设立家长课堂专栏,开设家校互动栏目,如“父母课堂”、“家教论坛”、“学科辅导”等,在网页上发布课程内容,让家长走进网上家长课堂进行学习沟通和交流。网上学习打破了时间与空间限制,弥补集中面授的不足,使更多的家长参加培训学习,不断提高家长教育水平。

学校以班级为单位设置家长QQ 群,请教子有方的家长将宝贵经验与其他家长分享。班主任还利用微信平台方便快捷地发送各种图片、视频、语音以及文字等信息的功能,向家长推送一些家庭教育公众号或优秀文章精选,实现资源共享,方便交流沟通。

总之,家长课堂的开设有利于创造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社会环境,有利于提高家长素质,有利于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在促进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论文作者:孙秀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9月总第15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  ;  ;  ;  ;  ;  ;  ;  

家长课堂实践之研究论文_孙秀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