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水利工程灌溉中的节水措施研究论文_李炳文

农业水利工程灌溉中的节水措施研究论文_李炳文

黑龙江省农垦宝泉岭管理局二九0灌区管理站 黑龙江省鹤岗市 154211

摘要:中国淡水资源虽然排名世界第四,但是我国人口数量巨大,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水资源供不应求,在这种情况下,节水措施必然要实行。农业是我国基础性的产业,关系到全国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它的位置至关重要,即使它对水的需求量极大,它的地位也不容动摇,我们只能通过一些措施来改善和减少它的用水量并且不会对农作物造成不好的影响。

关键词:节水措施;农业;水利灌溉;应用价值

1农业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类型

1.1渠道防渗技术

这种技术体系应用范围较为广泛,能在降低人工作业难度的基础上提高管理工作的基本水平。

1.2滴灌式灌溉技术

技术本身具有高精密性特点,因为灌溉技术本身是对土地的灌溉,因此,能保证植物种植管理环境的综合水平,且能维护农作物的基本生长需求,实现增产且减少水资源浪费的目标。

1.3雨水集蓄技术

相较于前两种技术体系,这种技术的局限性较大,影响因素较多,更加适用于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以及季节性干旱地区,能有效避免水土流失问题造成的影响。但是,这种技术运行过程造价较高,这就使得输水管道漏水问题较为严重,会出现严重的水资源浪费。

2农业水利灌溉存在的问题

2.1灌溉方式落后,管理不当

我国的农业灌溉主要采用挖渠引水、挖井吸水或利用相应的水坝、堤坝、沟渠等方式从水库、河流等地引水灌溉。一般采用漫灌的方式,容易导致灌溉不均衡,而且在灌溉过程中造成了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另外,灌溉工程存在产权不清、权责不清、管理粗放、调度不灵活等问题。

2.2资金投入不足

对于已经建成的灌溉工程,缺乏维护资金,导致工程出现老化和损坏的情况。但是,灌溉面积在逐渐增加,灌溉要求在不断提高,而新建的灌溉工程由于资金短缺难以达到应有的规模,其功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3农业水利灌溉中的节水措施

3.1改进灌溉技术

采用传统的农业灌溉技术,在输水过程中容易造成大量的水分蒸发,从而降低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据统计,目前农业生产中水资源利用率仅为50%~60%,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农业用水的利用率关系到农业生产效益,而推广与应用节水灌溉技术是提高水利用率的有效方式。

3.1.1加宽管道,使用不锈钢管材料。目前,在农田水利建设中,降低水资源损失量的方法主要有管径控制、输水管防渗、灌溉水量控制等。其中,输水管道防渗能够降低水资源传输过程中的损失量,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因此,为了避免渗水和管道内部锈蚀,可以选择不锈钢管材。为了提高输水效率,需要对钢管进行加宽处理,一方面可以缓解水流压力,防止爆管;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淤泥堵塞带来的影响。

3.1.2喷灌技术。喷管技术一般应用于大型农田,由于灌溉工程的复杂性,通常无法保证灌溉的均衡性。鉴于此,喷管需要利用动力机、加压水泵等设备的帮助,通过内部加压的方式把水送到农田,然后通过水口均匀地进行灌溉。

3.1.3防渗技术。除了选用钢管材料提高输水率,还要加强防渗技术的应用。管道在农田中的铺设过程十分复杂,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容易氧化产生泄露。因此,可以结合“海绵理念”,在土壤下铺设水资源存储设备,加设过滤系统,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加强工程管理

3.2.1提升节水灌溉理念。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中,设计人员应根据实地考察情况,包括土壤结构、当地气候条件等,综合这些因素设计一套符合当地的节水灌溉管道,以确保节水工程在当地的适用性,增加当地工作人员的可操作性。与此同时,设计人员要与时俱进,学习国外先进的灌溉设计,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自己的节水灌溉设计理念。

3.2.2提高施工质量。在铺设管道的过程中,需要专业的施工队进行操作。从目前来看,施工人员的业务素质普遍偏低,受过专业训练且施工时间超过5年的施工人员较少。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施工环境艰苦、工资待遇不高这两个原因造成的。因此,相关农业部门需要从提高施工人员素质和待遇方面着手,培养一批高水准的施工队伍,从而提高施工质量,提高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质量,为节约水资源奠定基础。

3.2.3定期维护管道。管道铺设成功后,并非可以一劳永逸。定期对管道进行安全排查和维修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管道长期暴露在室外,容易出现破损和氧化问题。这就需要进行定期维修,如果不及时进行修补,水管破损会日益严重,最后容易出现爆管等问题。而且管道破损会给经济上带来额外的负担。因此,定期排查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中管道的安全隐患至关重要。

4农业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强化措施

4.1规划节水灌溉制度

在地区节水灌溉管理工作开展进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其管理水平,就要依据国家重点要求和管控标准,确保能定制更加贴合地区实际发展需求的管理模式和管控体系。一方面,针对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要借助金融单位有效进行节水灌溉设备的管理,并且设立专门的节水灌溉购买优惠政策,确保能提升农户的积极性,有效完善具体工作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针对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则要进行重点帮扶,确保能统一订购节水灌溉设备并且利用专项补贴制度提升相应问题的管理水平。除此之外,对于一些已经实施具体技术或者死农业滴灌增值税减免政策的地区,相应的节水灌溉管理结构则要更加灵活,确保能提升农业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的科学化程度,有效实现设备管理水平的全面进步。

4.2完善现代化管理机制

为了进一步推动农业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效率和管控水平,就要结合最新技术和资本监管机制,确保能完善管理水平,尤其是对输水管道、滴灌管道、喷头等进行集中处理,有效推动配套管理项目的和谐化进步与发展。另外,农业科技相关研究人员要具备较为充实的专业知识,能结合实际问题建立对应的管控机制,从而推动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全面进步,并且实现农业发展的可持续目标,也为管理工作的全面进步和优化落实奠定基础。因此,要想提升农业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效果,当地政府也要积极组织对应的培训项目,确保有效提升种植户的思想认知水平,实现组织管理体系的顺利转型,维护管理控制结构的基本水平。

4.3强化推广机制

在节水农业监管项目中,要依据我国国情和发展现状,确保能在常规化技术体系基础上建立完整的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并且避免出现工程项目技术运行管理和非工程技术匹配的不适应性,一定程度上夯实管理工序,为农业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顺利推广奠定基础。第一,要积极利用雨水积蓄使用技术,结合地区实际发展现状积极推动“海绵城市”建设进程,将技术运行管理工作和农业发展现状结合在一起,提升管控流程的基本水平,有效维护管理模式的综合价值。第二,要积极应用节水灌溉技术+田间工程技术的管理模式,从工程项目的角度分析技术运行体系和管控要点,维护技术管理流程的基本水平,为后续技术管控模式的综合优化奠定坚实基础。第三,要全面推广耕种及覆盖保墒技术,将土地墒情作为技术运行过程中的关键参数,整合技术运行管理要点,并且完善监管工作的基本水平,实现农业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效率的全面进步。

结束语:

总而言之,从环保理念出发,农业建设要积极推广农业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提升水利工程项目的综合运行水平和价值,并且水资源关系到国计民生,需要相关部门结合实际管理需求提升控制水平,实现环保效益和管理效益的共赢。

参考文献:

[1]董志洋.浅析节水措施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中的作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1):117-118.

[2]张杰.解读农业水利工程节能型灌溉系统建设[J].农技服务,2017(4):156

[3]殷淑艳,辛长友.农田水利灌溉中节水措施分析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8(22):22-23.

论文作者:李炳文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0

标签:;  ;  ;  ;  ;  ;  ;  ;  

农业水利工程灌溉中的节水措施研究论文_李炳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