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莹莹
天津泰达水业公司 300457
摘要:在如今社会科学发展迅速的形势下,档案管理由人工化逐步转向档案信息化建设是目前不可阻挡的一个发展趋势,判断企业的档案管理水平,主要是看其档案信息化的程度,本文主要针对档案管理,详细阐述了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观点和看法,以供同行档案管理人员参考。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
1 引言
档案是机关、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及其他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它是一种信息资源,是信息和载体的统一体。然而,随着档案存放数量冗多、保管条件差、查找利用率低、管理人员知识单一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所谓档案信息化,就是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为社会提供服务,加速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那怎样才能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呢?我认为应该从增强档案管理现代化意识、配备统一的管理设备、创建规范的管理机制、建设复合型的管理队伍这四个方面着手。
2 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2.1建立网络档案系统
在系统内建设数字化综合应用平台。建立健全内部服务网和公众服务网,发挥网站的作用,使档案网站成为宣传档案工作、开展档案信息服务的窗口。促进档案现行文件信息化的标准建设,根据系统建设需求,采购必要的硬件设备,为系统提供硬件基础。提高档案管理软件的技术和应用水平,为保证档案信息交换、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创造条件。制定相应的策略、保障档案资源的原始性、安全性、可靠性。
2.2加强电子文件的管理是做好档案信息化的关键
2.2.1电子文件的载体稳定性差,易损坏,随着计算机信息管理网的建立与发展,越来越多的重要文件被传输上网。上网前,又按着信息管理部门的统一要求进行了文件格式的转换,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和通用性,对那些未输送到计算机信息管理网上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档,应由电子文件形成部门编目整理,也利用网络技术向档案部门传输,可以借助信息管理网络在各业务管理机构与档案部门之间开通电子文件归档专递网线,建立依附在信息管理网上的归档专用子系统。将上网与未上网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通过此系统传输给档案部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档案部门经与办公自动化和信息管理部门协商后,要对归档的电子文件提出格式要求。无论利用何种途径归档,必须由电子文件形成单位按统一格式编目整理后,传输给档案部门,不能由档案部门自行从网上下载,以保证电子文件形成部门对其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档案部门接收的电子文件一律应存入光盘,最好不用磁盘存贮。
2.2.2电子文件归档所涉及的问题更加广泛,受制约因素多,仅靠档案部门独家很难完成,应采取电子文件形成部门、档案部门、计算机与信息管理部门三结合的方法。电子文件形成部门熟悉各项管理业务,了解电子文件的自然形成规律和历史联系,是承担归档工作的主要责任者,在鉴定工作价值时最有发言权;档案部门掌握归档的原则、方法,又了解全局情况,可以发挥把关和统筹作用;计算机与信息管理部门既是电子文件的形成单位,又是设计和维护信息管理网络、管理电子信息的专业技术部门,在电子文件归档制度化、标准化的工作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三个部门的职能应用于相互渗透,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优势,在电子文件归档中集成一体,共同形成质量较好的电子文档。
2.3做好档案归档电子文件的技术处理工作,实施电子文件管理战略。新型文件材料的归档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必须深入到现行文件工作领域,对产生的大量电子文件的接收、处置乃至存储工作进行指导,保护电子文件的原始信息,了解文件信息重新组合的来龙去脉。也就是说,通过采取技术处理,将已归档的电子文件改为“只读性”文件,即只能读不能写的不可更改的文件,从而识别和保护电子文件的原始结构,保证电子文件的可靠性,使之与纸质文件一样发挥社会效用。
2.4解决好档案电子文件的保存问题。以化学磁性材料为载体的电子文件,从理论上讲能够长期保存。因为它的信息读出是无接触式的,不存在磨损。电子文件记录在介质层上的信息被密封在塑料保护层内,不怕外界磁场的影响,不会直接受到空气中的灰尘、水份及有害气体的侵害。但是,由于电子文件形成的时间短,缺乏实际贮存的验证。所以,电子文件中原始信息的长期保存问题是有待档案工作者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目前,对于长久保存的电子文件。需要定期进行复制,以防止信息损失。
3 全面推行档案信息化管理,确立档案信息化工程发展的新方向
信息化工程建设的过程就是档案的形成过程,从档案纸质资料的收集-整理-整理成电子版-上传,这些过程都是需要仔细再仔细的,容不得出一点点差错,否则就会导致档案出错,所以,信息化的有效管理会在各方面提高档案管理效率与效益。
3.1加强内部档案信息化建设,选用适合的企业档案管理软件,制定适合本企业实际工作的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规章制度,及时改革不适应档案信息化要求的管理体制,提高内部信息交换及共享的水平,创造更多有利于内部利用的条件。
3.2建立多层次、多渠道、重实效的档案信息化人力资源培训制度和考评制度,全面的提高相关岗位人员工作的素质和工作能力。
3.3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要学习计算机和信息管理化知识,只有对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系统有了足够的了解,才能参与本单位的软件开发工作,才能提出正确信息需求,使内部档案的信息系统运行保持在良好状态之中。
3.4档案的数据质量是计算机管理系统成败的关键,所以必须要严把档案的资料数据关,保证所输入的资料是全面的、准确的,否则难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可考虑建立资料的审核制度,在档案资料输入之前对档案资料进行审核,在档案资料输入之后还要进行认真的校对。
4 结语
综上,运用高新科技促进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的信息化建设,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更好地为客户服务,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提高档案资源利用率,注重培养信息化建设的创新型人才,也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
参考文献
[1]翟惜瑞.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其对策[J].兰台内外.2014(01)
[2]孙燕敏.新时期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J].中国集体经济.2014(04)
论文作者:石莹莹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7年9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5
标签:档案论文; 文件论文; 电子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部门论文; 信息化建设论文; 信息论文; 《知识-力量》2017年9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