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莎
(东阳市人民医院 浙江金华 3221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内科对新生儿营养不良的护理方法,改善新生儿营养不良的整体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4月来我院小儿内科就诊的90例营养不良的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护理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进行一般的常规的护理方式,护理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人性化护理。结果:在对小儿内科的新生儿实行一定阶段的护理后,其中,护理组小儿的营养不良得到明显的改善,护理组治愈44例,无效1例,治愈率达到97.8%,对照组治愈34例,无效12例,治愈率达到75.6%。护理组患儿的营养不良得到明显的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营养不良的新生儿进行人性化护理,可以得到明显的护理效果,结果显著,表明了合适的护理方法可以降低新生儿营养不良的发生率。
【关键词】小儿内科;新生儿;营养不良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9-0162-02
新生儿营养不良是指刚出生的患儿因为长时间的摄入不够量的蛋白质或者能量,或者喂养方式或生活方式不恰当、胃肠功能缺失,生长发育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常见的有缺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因为这些营养元素的缺失阻碍了患儿的生长发育、脑部和智力的发育,对疾病的抵抗力相对减弱,甚至会影响到患儿的生活能力。因此,要全面改善新生婴儿的营养不良状况,形成综合的护理,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本研究随机选取2015年1月~4月来我院小儿内科就诊的90例营养不良的新生儿进行不同的护理方式,获得了显著的护理效果,现将护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的90例营养不良的新生儿,其中,男48例(53.3%),女42例(46.7%),年龄在35d~5岁之间,3个月以下10例,3个月~3岁62例,3岁以上18例;新生儿胎次:1胎出生81例(90%),2胎出生的是9例(10%)。
1.2 护理方法
1.2.1一般护理 对新生儿出现的营养不良或者免疫功能微弱,要加强监护,因为这些患儿很容易让呼吸道和肠道出现感染症状,此时应让患儿与感染者进行严格的隔离消毒。保证病房空气流通,以及病房的采光性能要好。护士要密切监测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心率及胃肠功能等变化。
1.2.2饮食护理
新生儿出现营养不良,主要是能量或者蛋白质的摄入量不够,因此,护理人员要向母亲讲解母乳的重要性,在婴儿时期,母亲尽量以母乳作为孩子的主食。新生儿的饮食要多注意营养要平衡,根据患儿营养不良的程度,采取合理喂养的方式,对食物的耐受情况进行结构调整,以少吃多餐的原则,给予新生儿高热量、矿物质、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给予细、烂、软、无刺激性食物,使食物易于消化吸收,患儿的使用量应该是由少到多,食物的品种从简单到复杂,并且和多种饮食合理搭配。
1.2.3保温护理 新生儿刚出生时,体温自我调节能力差,所以要注意保暖,需要将患儿放在温箱里,保持体温恒定,保证生活在温暖的环境中,产房的温度保持在22-25摄氏度之间,保证室内的湿度,不可以太干燥。另外,护士要及时、密切监测患儿的体温,视情况随时调整暖箱温度,确保患儿体温维持正常,有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
1.2.4日常生活护理 护士在对患儿进行皮肤清洁时,严禁使用刺激性清洁用品,避免所用水温较高,同时要保持患儿的床铺的整洁与干燥。只有这样,才可以增加患儿自身的抗病能力,提高患儿的免疫能力,增加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进而改善患儿自身的体质。
2.结果
根据患儿营养不良的不同程度及病因,在对小儿内科的新生儿实行一定阶段的护理后,患儿病情都明显好转,平均住院15 d左右。其中,护理组治愈44例,无效1例,治愈率达到97.8%,对照组治愈34例,无效12例,治愈率达到75.6%。护理组患儿的营养不良得到明显的改善,结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如表。
表 护理组与对照组的治愈率比较
3.讨论
3.1 营养不良与饮食的关系
研究表明,导致小儿营养不良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喂养不当、未及时添加辅食、结构不合理、偏食、挑食。其中,偏食、挑食是小儿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膳食搭配不合理,将影响患儿机体的生长发育,严重影响小儿的体格发育,阻碍大脑的发育,无法获得免疫功能。因此,平衡饮食,营养均衡,可以有效预防患儿的营养不良。
3.2 营养不良与疾病的关系
多因素分析表明:小儿营养不良的危险必素是体质虚弱、瘦弱、经常患病、胃肠功能低下等等。小儿患病后影响食物的摄入、消化和吸收,可使其食欲下降,加剧营养物质丢失与消耗。不良饮食习惯均可影响患儿,导致营养不良。预防疾病是减少小儿营养不良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应加强疾病的综台管理,及时发现并纠正小儿的各种疾病。在本研究中,5例呼吸道感染,3例并发营养性贫血,1例皮炎,4例肺部感染,2例消化道感染。
3.3 家庭环境对发病的影响
本研究表明,小儿营养不良的发病率与家长的文化程度有关。家庭人均收入低是危险因素。小儿营养不良的高危因素是家庭不和睦。由于家长的文化程度低,可导致合理膳食的缺失,不能获得科学的喂养知识,造成患儿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结果显示,文化程度高、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发病率较低。所以,护士要加强对母亲育儿知识的健康教育。另外,处理好家庭关系,广泛开展健康教育,也可以减少小儿营养不良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杨桂侠,杨静波,王怀东.小儿营养不良68例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06):38-39.
[2]那雪连,小儿内科对新生儿营养不良的护理[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3)33.
[3]赵瑄,何冯,尚东阳.28例小儿营养不良的护理[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2)248-249.
[4]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小儿营养不良180例.实用儿科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17-519.
论文作者:周晓莎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7
标签:营养不良论文; 患儿论文; 小儿论文; 新生儿论文; 内科论文; 对照组论文; 生长发育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