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长专业领导力与教师专业互动发展途径研究——基于过程哲学的视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园长论文,专业论文,互动论文,视角论文,领导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英国哲学家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Whitehead,A.N.)1929年在其代表作《过程与实在》中系统论述了过程哲学理念——“过程即实在”、“存在即生成”、“生成即创造”、“万物内在相关”。这些哲学理念对于提升园长专业领导力和促进教师团队的专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幼儿园以园本课程研发与实践为抓手,正是践行“重在过程”这一过程哲学理念的关键。 一、园长专业领导力与教师专业互动发展 在园长领导力众多构成要素中,园长的课程领导力无疑是最为核心、最为关键的要素,课程领导力的地位是由课程工作在幼儿园中所占的地位所决定的。众所周知,课程是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的显现与物化,最能体现一所幼儿园师资的理论水平,而园本课程也是幼儿园办园特色的体现。因此,围绕园本课程,以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为抓手,促进园长的专业领导力与教师专业的互动发展将是一种有效的实践模式。下图是园长专业领导力与教师专业互动发展示意图。 如图所示,在幼儿园管理实践中,以过程哲学理论为指引,围绕园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工作,实现了园长专业领导力与教师团队专业互动发展的良性循环,进而实现了幼儿园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园长专业领导力提升 笔者认为,园长专业领导力的提升,不是靠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发号施令式、高高在上式的领导方式,而是以具体工作实践为抓手,以引领者、参与者、支持者、决策者、实践者等身份,真正参与到办好幼儿园的具体工作中,通过真抓实干,实现园长专业领导力的提升。这也正如怀特海所说“‘现实存在’——也可称为‘现实发生’——是构成世界的最终的实在事物”,那么这个“现实发生”意味着什么呢?从园本课程研发层面来看,这涉及园长如何落实课程领导力,涉及到微观层面,即课程领导的实践策略、方式、方法、技术等,而这些策略、方法都要依据幼儿园、教师团队、幼儿因地因时因人制宜。这里以B市H园长为例进行说明,下图是H园长课程领导力实践层面的具体体现。 H园长的课程领导力集中体现在六个方面:顶层设计、全面协调、提供支架、案例剖析、引领反思、形成共同体。顶层设计的重点在于规划蓝图,全面协调的重点在于整合资源,提供支架在于引领深入,案例剖析在于举一反三,引领反思追求质量循环上升,形成共同体在于未来可持续发展。这六个方面的课程领导力不是分散的“珍珠”,而是以课程研发愿景为纽带、以充分沟通为途径、以共同成长为宗旨的“项链式”的连续体。另外,阶段性与过程性是六个方面领导力的实践要求。限于篇幅,在此重点阐释顶层设计、全面协调、提供支架三个方面课程领导力。 (一)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理念来自于工程技术领域,是指工程师为完成某项工程,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以全局的视野对工程的各方面统筹兼顾,采用最经济的路径完成工程项目的规划过程。顶层设计的理念与我国古代管理思想“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内在一致。笔者认为,园长在领导园本课程研发时尤其要重视顶层设计。顶层设计时,即使花更多的时间、再多的精力都不为过,这是因为顶层设计越是科学、全面、细致、规范,其后的课程研发工作就会更顺利,质量也会越高。园长“预”的工作不仅体现在研发前,在研发实施中更应做到。 就园本课程的研发而言,顶层设计涉及因素包括人力、物力和文化资源的调配与利用,实践的重点在于做好研发理念梳理与建构、课程目标选择与预设、设计主题规划与研讨、设计原则与设计方法的制定与选择、课程实验与实施规划、研发阶段进度预设与规划等,而这些实践中的各个环节都是一个小系统,是一个与其他实践活动相关联的平行系统,或者是小系统的父系统。以研发理念的梳理与建构为例,顶层设计包括课程研究的目标、主题、方法、思路、技术路线等,包括课程开发前对当前幼儿园课程政策的梳理、课程现状的判断、课程文化的理解、课程模式的借鉴与重构等,同时还包括课程研究与开发之间关系的处理。 (二)全面协调 较之幼儿园一线教师,园长能调配较多的人际资源、财物资源以及具有较强的领导凝聚力。在实际园本课程研发中,全面协调主要涉及园内协调(组建研发团队、协调教务、调配财物等)和园际协调(与其他幼儿园、幼教名师合作等)以及多方协调(与社会学术团体、高校专家、教育管理部门合作等)。 笔者认为,做好全面协调工作,园长需要树立两种理念:一是研发工作要告别单边取向,走向多方协作。园长平时的管理工作琐碎、头绪繁多,教师的保教工作繁重,如果不借力引智的话,很难保证园本课程研发工作的进度与质量。多方协作,即园长负责督促协调,教师团队负责编制与研发,其他园优秀教师提供实践指导,高校专家学者提供智力支持,教育管理部门提供制度保障。目前,“UDK模式”有较好的借鉴性,即“U”代表University,指大学,“D”代表District,指区域政府,“K”代表Kindergarten,指幼儿园,该模式即政府、大学、幼儿园三方合作模式。二是在协调多方合作时,幼儿园应从“他主体”主动走向“共主体”,这意味着幼儿园依靠自身的努力,从依靠政府、大学支持的“他主体”走向能与之平等交往、双向互动、主动对话的“共主体”地位,这也是建立幼儿园实践自信与研究自信的基础。 (三)提供支架 “支架”(Scaffold)原是建筑行业的术语,又译作“脚手架”,是建筑楼房时施予的暂时性支持,待楼房建好即撤除。教师团队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园长的支持与指导,而提供“学习支架”是最有效的指导途径之一,同时提供“支架”的过程也是园长课程领导力不断提升的过程。提供“支架”的方式有多种,如提供模板(如课程编写模板、活动课程组织方式模板、课题申报模板等)、提供范例、指导制定进程规划、提出问题与建议等。在园长与团队充分沟通与交流的基础上,提供适时、动态、引导性的“支架”特别重要。 三、教师团队专业发展 过程哲学认为,生成不只是现实存在的量的增加,而是一种创造性进展。当前,学前教育工作没有太多成功的范本供参考,学前教育的质量只有靠学前教育工作者去生成、去创造。从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重视学前教育”,到如今在“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阶段基础上实现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的“办好学前教育”,这个过程也只有通过扎实的实践来完成。政府、社会、专家学者、幼儿教师都是推动这项历史使命的肩负者,在这些实践主体中,幼儿教师是中坚力量。 (一)对园长的实践要求 1.组建园本课程研发团队 园长首先要打造一支园本课程研发团队,先培养团队中的“领头雁”,组建核心团队,然后按照课程领域进行分工,再建立研发小组。H园长在园本课程开发中组建的团队组织架构如下图所示。 2.园长做好“四给”工作 为了保证团队的稳定性、向心力与凝聚力,园长要做到给愿景、给机会、给动力、给压力的“四给”工作。 (1)给愿景。给愿景的过程就是赋予团队使命与灵魂的过程。从组织形式上看,团队是多个个人的累加,但多个个人的累加不等同于团队,只有当多人具有共同愿景、目标时,团队才会产生,即:团队=个人+个人+愿景。在园本课程研发中,园长与教师可以根据园所特色、教师特点制定愿景,设定课程研发目标。如H园长结合自己所在的园是民族幼儿园的特点,将团队研发愿景定位于:研发有助于培养具有文化理解初步意识与初步能力的幼儿活动课程。 (2)给机会。园长在实践过程中要注重给团队锻炼的机会、成功的机会,另外,更要在团队出现失误时给予再次锻炼和实践的机会。H园长在带领团队进行课程开发时的工作思路是:将开发工作分成三个阶段预期,第一阶段是主题探索与编写活动课程练习阶段,重在探索;第二阶段是主题网络图确立、规范格式、建立活动过程模板、设计评价监测点与稳步提升质量阶段,重在质量提升;第三阶段是设计高质量课程的阶段,重在课程的高品质。从一年半的实践过程来看,H园长对三个阶段的预设是较为成功的。 (3)给动力。大雁飞行时发出热情的叫声能给同伴巨大的鼓舞,鼓励前行的同伴,保持团队前进的信心。在幼儿园课程研发过程中,园长要善于鼓励、善于发现团队及教师的优点,持续给团队的发展带来正能量。 (4)给压力。“经济人”的观点认为,“多数人生来是懒惰的,他们尽可能逃避工作。”这种观点有偏颇之处,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忠告还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园长要适时、适度地给团队与教师以工作压力,保证团队有方向、有活力。 (二)对团队的实践要求 团队是推动幼儿园工作质量提升的重要力量来源。除团队需要合作、实干、高效以外,笔者认为保证团队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而实现园本课程开发与研究一体化则是保证团队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实践之路。研究与开发之间的关系其实是辨证统一、一体化的过程,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然而现实是,很多幼儿园的课程开发与课程研究是被肢解、被分离的,有重视一面而轻视另一面的倾向,这也是导致很多幼儿园的教师团队缺乏持续的动力、课程实践不深入的根本原因。 在园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团队要树立开发与研究一体化的思想,合理规划课程开发与研究计划,预留时间与空间,要注重理论的梳理与融合,注重撰写课程开发心得、课程实施的反思与经验总结,注重申报课题与撰写学术论文。要注意的是,园本课程研发、教师专业发展、园长专业领导力和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升之间密切关联,要处理好其中的关系,使团队专业素质从整体上获得提升。校长专业领导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互动方式研究--基于过程哲学的视角_幼儿园论文
校长专业领导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互动方式研究--基于过程哲学的视角_幼儿园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