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及教材的需要,努力为学生因时、因地、因材、因人制宜地创设有效可行的教学情境,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还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 教学情境 创设 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一、让学生自己动手创设教学情境。
在教学实际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让学生亲自动手创设教学情境,比如让他们亲自剪一些图形,从中发现圆形就是曲线的连接等知识点,让他们自己领悟到这一知识点,能够更加深刻地领悟和记住这些知识。
(一)从虚拟故事中取材。单独教授枯燥的数学知识效果肯定不会好,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兴趣广泛、想象力丰富的特点,通过虚拟一些故事来辅助教学,如创设一些比较真实而又带有数学教学目的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和解疑兴趣。比如,在教授分数这一知识点时,就可以虚拟一个小兔子分萝卜的问题,让大家考虑萝卜不够分的时候该怎么办。
(二)直接从生活中取材。小学数学的应用性极强,绝大多数都和生活有关系,而且《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解决生活问题的技巧和知识,因此最首要的方法就是通过生活场景来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比如,在学习各种图形时,就可以要求学生列举生活中各种形状的图形特点是什么,如圆形和方形为什么应用最广泛?三角形为什么很少出现?这种生活化情境的再现很大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思考。
二、创设质疑情境。
质疑是学生动脑筋的一种表现方式,是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义,以求解决问题的形式。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释疑,解惑,而且要启思、设疑,引导学生在明了旧疑的基础上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例如,在教学“三角形按角分类”时,我课前制作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纸片各一张,先任取其中一张,出示这张三角形纸片的锐角部分,其余部分用别的东西遮住,然后问学生能否判断这张纸片是什么三角形?如果出示含钝角的那一部分,那能否判断呢?出示含直角的那一部分呢?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后,就会产生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同样是一个角,有的能判断三角形,而有的就不能判断呢?这一疑问使学生遇到了“认知冲突”,立即产生解疑除障的强烈要求,这时学生的精力集中,智力也到了最佳状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课堂教学中,适时的质疑,巧妙的释疑,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会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到“会学”。
三、在操作情境中探究新知。
陶行知先生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手和脑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操作、实践,寻找规律方法,实现知识的再创造。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时,教师让学生用12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出一个长方形,观察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各是多少,通过操作思考使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长和宽有关系;再让学生用面积单位量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的装饰板的面积,列表统计,观察分析表中的数据,发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手脑并用,在操作、思考中实现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再创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交流情境中讨论学习。
实践证明,小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有目的、有计划创造讨论的情境,精心组织学生讨论,为学生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面积和周长的比较”时,教师让学生判断“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都是16”的正误,学生意见产生分歧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组际交流,使学生知道可以从周长和面积的含义、计算方法及计量单位这三方面去比较区别周长和面积的不同,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发展,也让学生感受到思考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多方位进行。
五、创设故事情境,使学生进入角色。
一般来说学生比较爱听故事,将数学知识溶入趣味性的故事之中,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采用这种方式,学生的情感最投入,积极性也容易被调动起来。例如,在教学“最小公倍数”一课时,可以这样创设教学情境。师:从前,在美丽的太湖边上有一个小渔村,村里住着一老一少两个渔夫。有一年,他们从4月1日起开始打鱼,并且每个人都给自己订了一条规矩。老渔夫说:“我连续打3天要休息一天。”年轻的渔夫说:我连续打5天要休息一天。”有一位远道的朋友想趁他们一起休息的日子去看他们,同时想享受一次新鲜美味的“太湖鱼宴”。可他不知道选哪个日子去才能同时碰到他俩,同学们,你们会帮他们选一选吗?(屏幕上打出两个渔夫的对话和一张四月份的日历)有趣的故事情境,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一下子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想找到问题的答案。
创设有效的、适当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并不是每一节课都需要创设教学情境,不能过于的追求教学情境的创设,一些缺乏真实性,只追求形式化教学情境是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因此,教师要正确认识教学情境,不要把它当成课堂的“装饰品”,而是要在教学情境的“思考性”上多琢磨琢磨,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
论文作者:强科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7
标签:情境论文; 学生论文; 角形论文; 长方形论文; 面积论文; 教师论文; 渔夫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11月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