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系统骨质疏松治疗对老年骨折患者二次骨折发生率与死亡率的影响论文_李厚琪

浅析系统骨质疏松治疗对老年骨折患者二次骨折发生率与死亡率的影响论文_李厚琪

安达市医院 151400

【摘 要】 目的 浅析系统骨质疏松治疗在降低老年骨折患者二次骨折发生率与死亡率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28例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观察组为系统骨质疏松治疗,随访时间为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骨质密度、术后再次骨折发生时间、二次骨折发生率与死亡率。结果 ①观察组的术后再次骨折发生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骨密度(BMD)T值(BMD-T值)发生明显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的再次骨折率(4.7% VS 17.2%)、死亡率(1.6% VS 10.9%)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骨质疏松治疗能够使老年骨折患者二次骨折发生率与死亡率得以降低,取得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骨质疏松;二次骨折;系统治疗

骨质疏松的发生率较高,并且会增加骨折的发生风险,有数据资料显示,骨质疏松所导致的骨折患者数量约为900万[1],这对患者生活、工作均造成很大影响。患者必须尽早接受治疗,便于取得理想的疗效。抗骨质疏松的系统治疗在临床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种治疗方式能够降低患者再次骨折发生率,可控制死亡率[2]。本文主要分析系统骨质疏松治疗在降低老年骨折患者二次骨折发生率与死亡率中的作用,选取本院收治的128例病例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128例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男35例,女29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8.42±5.32)岁。观察组为系统骨质疏松治疗,男36例,女28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68.54±5.8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年龄≥60岁;骨密度SD低于-2.5;入院前均未使用降钙素类、双磷酸盐类药物治疗;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并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患者年龄<60岁;因其他原因导致的骨折;入院前使用过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不愿参与本次研究。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均接受手术治疗,口服维生素D与钙剂。

1.3.2 观察组 观察组行系统骨质疏松治疗: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给予双磷酸盐类药物口服,针对无法遵循的患者,给予降钙素类药物治疗。若患者采用双磷酸盐类药物治疗后,出现胃肠道病变,则可取双磷酸盐类药物静脉输注,另外,还需口服维生素D与钙剂。

1.4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骨质密度、术后再次骨折发生时间、二次骨折发生率与死亡率,并进行对比。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再次骨折发生时间、BMD-T值对比 观察组的术后再次骨折发生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BMD-T,治疗前两组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BMD-T值发生明显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患者再次骨折发生率与死亡率 观察组的再次骨折率、死亡率分别为4.7%、1.6%,对照组的再次骨折率、死亡率分别为17.2%、10.9%。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有数据资料表明,针对出现过一次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再次骨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发生风险高出2~9倍[3]。患者发生骨质疏松骨折后,必须给予系统治疗,才可降低再次骨折的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4]。以往的常规基础治疗主要包括服用维生素D、钙剂等,在降低再次骨折率上并未起到理想效果[5]。

近几年,系统骨质疏松治疗被应用于老年骨折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疗效[5]。系统治疗能够以患者病情为依据,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与计划,可给予双磷酸盐类药物治疗,每3个月或1年为患者静脉注射,这对骨吸收有促进作用[6],降低髋部骨折与脊柱骨折的发生风险,不过部分患者用药后,可能会出现胃肠道反应、肾脏损伤等现象[7],系统治疗要求根据患者用药情况给药,合理控制药物使用剂量与次数,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维生素D与钙素均为基础治疗,患者要遵循基础治疗,摄取钙物质。

另外,有资料表明,适度激素治疗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延缓作用[8],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可能会增加脑卒中、血栓与心脏疾病的发生风险,为此,必须谨慎、合理用药。通过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采用系统治疗后,再次骨折率、死亡率分别为4.7%、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2%、10.9%,且术后再次骨折发生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BMD-T值有明显改善,这表明系统化抗骨质疏松治疗方案能够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再次骨折率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艾克热木江?木合热木,曹鹏,武忠炎,等.系统骨质疏松治疗对老年骨折患者二次骨折发生率与死亡率的影响.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3,44(8):638-640.

[2]金慧实,龚明月,王桂茹,等.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干预.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z1):30.

[3]田一星,杨惠林,姜为民,等.骨质疏松症与老年骨折的相关性分析.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0(6):1149-1150.

[4]王丽姣,宋彩萍,肖莉,等.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影响因素分析及康复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4):2250-2252.

[5]张如云,张奇,杨宗酉,等.2454例老年骨折患者回顾性分析.中国临床医生,2014(5):40-42.

[6]曹燕明,刘训志.骨代谢指标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变化的临床应用.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1,17(1):18-20.

[7]张孜君,赵文,赵玺,等.二次骨折风险评价:老年女性髋部骨折后6-12个月骨密度及骨代谢变化.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50):8635-8640.

[8]康日辉,薛原,陈君敏,等.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密度变化及应用骨折危险性评估工具评估其骨折危险性.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8):5118-5120.

论文作者:李厚琪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3

标签:;  ;  ;  ;  ;  ;  ;  ;  

浅析系统骨质疏松治疗对老年骨折患者二次骨折发生率与死亡率的影响论文_李厚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