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建玲
(山东省临朐县人民医院影像科 262600)
【摘要】 目的:分析CT与MRI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病理学确诊的甲状腺结节80例患者的CT与磁共振(MRI)资料,其中CT检查40例,列为CT组,MRI检查40例,列为MRI组,比较两组患者诊断恶性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与准确率。结果:MRI组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0.91%、93.10%、92.75%,CT组分别为88.89%、83.87%、85%,比较两组特异度、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组明显高于CT组。结论:CT与MRI鉴别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MRI诊断准确率相对较高。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CT;MRI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4-0374-02
甲状腺结节是普外科常见病之一,发病率约为10%[1],其中女性多于男性,良性居多,但近年来恶性甲状腺肿瘤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早期发现与诊断,及时给予正确治疗对获得良好预后具有显著意义[2],笔者选择80例甲状腺结节CT与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证实两种检查方法在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准确率和特异性表现,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2月,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80例,其中男19例,女61例,年龄19~71岁,平均(46.78±22.81)岁,良性结节58例,甲状腺腺瘤2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8例,甲状腺功能亢进16例;恶性结节2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12例,甲状腺髓样癌6例,甲状腺滤泡癌4例,其中CT检查40例,良性31例,恶性9例,列为CT组,MRI检查40例,良性27例,恶性13例,列为MRI组。
1.2检查方法
CT组:采用美国GE公司Bright Speed型16排螺旋CT机扫描,参数选择电流125~220mA,电压120Kv,扫描层厚3mm,螺距1.0,重建层厚为1.5mm;扫描范围:上自下颌角水平,下至主动脉弓水平,增强扫描选择对比剂碘海醇100ml。
MRI组: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 NOVUS 0.35T开放式永磁 MRI,颈部线圈,层厚5mm,层距5mm,进行冠状位、失状位及横断面扫描,扫描序列为SET1WI,FSET2WI,T2SPAIR,增强扫描选择对比剂钆喷酸葡胺12ml。
两组患者的CT与MRI诊断均由经验丰富的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影像科诊断医师做出,出现意见不一致或诊断困难时,有全科会诊得出诊断结果。
1.3 观察指标 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①比较两组患者良、恶性甲状腺结节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②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CT与MRI表现。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医学统计软件包SPSS17.0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MRI组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0.91%、93.10%、92.75%,CT组分别为88.89%、83.87%、85%,比较两组特异度、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组明显高于CT组,见表2。
注:与CT组比较,▲x12=11.12,▲x22=17.84,▲P<0.05
3.讨论
甲状腺结节病变是普外科多发病之一[3],目前该病的筛查主要依靠彩超,但长期临床实践证明,彩超在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方面缺乏特异性[4],往往需要借助其他的影像学进一步检查。CT与MRI在在颈部疾病扫描中检出甲状腺结节病变具有较高敏感度,其增强扫描优势可清晰显示甲状腺结节内部的动态血流情况,对鉴别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本研究结果发现,CT检查正常甲状腺组织含碘量较高,血液供应丰富,CT呈高密度显像,与周围组织具有良好的对比度,当甲状腺发生病变时,储碘功能破坏,组织密度相应发生改变[5],多以低密度检出,增强扫描后正常甲状腺密度急剧增高,病灶显示更清晰,可全面观察结节灶形态、边缘、浸润情况,及周围淋巴结转移等,便于分析结节的良恶性[6],笔者研究证实CT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与准确率分别达到88.89%、83.87%、85%,证实CT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MRI检查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与准确率分别为90.91%、93.10%、92.75%,其特异度、准确率明显高于CT检查,分析原因,一方面,MRI分辨率较CT更高,组织间对比更佳清晰,有利于观察甲状腺结节灶的细节,例如边界、内部信号、边缘浸润、周围淋巴结等情况[7],同时有利于小病灶的检出;另一方面,MRI扫描序列较多,FSET2WI,T2SPAIR序列观察囊变、脂肪变更容易[8],另外,通过不同的扫描方位,也有利于病灶的观察。但是,MRI对钙化灶的敏感度较低,不如CT敏感,本组病例1例误诊因钙化灶显示信号异常导致诊断错误。
综上所述,CT与MRI在检出与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MRI较CT检出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度及准确率略高。
【参考文献】
[1]舒艳艳,包凌云,韩志江,等.超声和CT的联合应用在甲状腺滤泡性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同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3,24(8):543-547,563.
[2]赵顺廷.甲状腺肿瘤的MRI诊断[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0,4(1):80
[3]韩志江,陈文辉,项晶晶,等.CT环状钙化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4,48(4):275-278.
[4]徐列印,邱维加,廖秀兰,等.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CT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5,34(1):28-31.
[5]蒋元文,李炳翠,孙国良,等.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CT鉴别诊断[J].放射学实践,2010,25(5):493-496.
[6]岳秀慧,陶晓峰,高欣.MR扩散加权成像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2,46(6):500-504.
[7]周元平,陈萍.甲状腺结节病变的MRI应用价值分析[J].河北医学,2012,18(7):954-956.
[8]汤慧中,丁莹莹.甲状腺结节的CT及MRI诊断进展[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1,27(1):119-120.
论文作者:丛建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2
标签:甲状腺论文; 准确率论文; 敏感度论文; 较高论文; 异度论文; 价值论文; 检出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