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业向工业化发展_农业论文

世界农业向工业化发展_农业论文

世界农业向产业化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业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农业产业化是一种先进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它是农业生产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后发展战略的新突破。纵观全球,所有发达国家,在迈向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都毫不例外的实现了农业产业化。认真总结他们的经验教训,无论是在理论上或实践上对指导我们农村经济的发展均具有重大意义。

一、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及特点

所谓农业产业化,目前说法很多,较完整的说法应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形式,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对区域性的主导产业实行专业化生产、系列化加工、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逐步形成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内外贸、经科教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

农业产业化与传统农业相比,有几个显著特点:一是资源配置市场化。产业化农业从本质上讲就是市场农业。其产品必须面向国内外市场,具有较高的商品率,什么有销路,就发展什么;二是生产专业化。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原则,合理布局生产项目,形成专业化生产地带和种植区;三是经营集约化。农业企业和农户首先要实现规模经营、批量生产,以利资源、资金、科技的最大利用;四是生产技术先进化。产业化农业必须尽量全面应用各种现代化科学技术,不断吸收先进成果,努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五是劳动操作机械化。产业化农业就是要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工作效率。

农业产业化有三大要素:一是主导产业——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即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能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布局合理、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前景看好,在现有产业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并有继续开发潜力的产业。二是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的火车头。它是指那些具有基础雄厚、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农副产品加工、销售企业或企业集团。三是商品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化的依托。即根据龙头企业的要求,发展区域性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在方式上,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单体成规模,总体成区域,突出特色,连片开发,大规模生产,保证货源充足上市。

二、国际上农业产业化出现的背景

世界上农业产业化最早产生于美国,接着很快传入西欧、北美和日本。从时间上讲,一般是自二战前后开始,直到60—70年代基本完成。为什么它们都能在大致相同的时间开始,又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显著的成效呢?究其原因,主要是由当时所具备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所决定的。从体制上讲,它们都是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从经济发展水平看,二战前后,这些国家的工业化已经完成,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到了相当的高度,国家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武装农业,即客观上具备了“反哺”农业的条件;从科技发展程度看,当时,它们的科学技术已很发达,科研成果多,技术人员素质高,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已水到渠成;从农业自身讲,这些国家经过长时间的慢性危机后,随着战争的结束、生产力得到了迅速恢复,具有推动农业自身向产业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在理论上也出现了三次产业的划分法,把农业列为第一产业,也就是开始把农业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产业。因此,它迫切需要建立自己的关联产业群和产业体系进行社会化生产经营;从国际贸易看,战后国际贸易的竞争日益加剧,其中尤以农产品为甚。寻求走农业产业化的道路是提高农业生产率,降低农产品价格,增强国际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正因如此,上述国家因势利导,很快地走上了农业产业化的道路,并在不太长的时间内顺利地完成了这一高级发展过程。

三、国际上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

农业产业化不能自发而成,它需要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作为载体,在发达国家一般是以农工商一体化组织为主体,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1、由非农资直接开办的农业公司, 这是二战后新出现的工厂式的农业生产单位。农业公司一般没有土地,只有厂房,大多数从事的是典型工厂化了的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或饲料加工业,如大型专业化的养禽工厂、养猪工厂、养鱼工厂、养花工厂等。 在美国, 该类企业早在1978年,就占到销售额的22%。

2、由工业、商业、 金融及农业企业等多种资本以股份形式混合而成的联益公司。以这种形式联合的企业涉及面较广,但一般是以一两个控股企业为核心,如法国的国有矿化公司所组织的综合体包括工矿企业、商业运输公司、银行服务等50多家及400多个农业合作社。 经营范围从农产品生产、加工、采购、贮运、销售、出口,直到矿产品、化肥、农药、机械制造及科研服务等。

3、合同形式的利益综合体。 以一两个工商企业为核心(少数以合作社或大农场为核心),用一体化形式把与农业有关的部门联系起来,这是发达国家农工商一体化的最普遍的形式。此种形式又分为紧密完全型和松散不完全型。所谓紧密型一体化合同,就是任何决策都由组织这个综合体的龙头企业(一般为工商企业或合作社)集中作出;而松散型的一体化合同,则多半是由食品加工厂或农产品销售商和农场主签订,对商品的价格、数量、质量和收购时间作出决定,与紧密型合同相比,其决策集中程度是有限和相对的。在美国的农业一体化中,紧密型较普遍。

4、农民自己兴办的产销服务组织——合作社。 合作社是发达国家中很流行的一种农业一体化形式,其特点在于农民既是农产品的生产者,又是加工者、销售者和农业服务合作社的社员。通过合作社把产前、产后的专业化组织与相应的农户在地区发展空间上紧密结合起来,垂直发展。使农业加工、销售和购置系统通过合作社控制在农民手中,形成了农村特有的社会经济结构。从而使农业与其他产业、城市与农村有机结合。

四、各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模式

实施农业产业化,是各国发展现代农业的一条必经之道。但因国情不同,其选择的方式和发展的程度自然有所区别。分类归纳,目前国际上大致是三种类型:

1、以美国、西欧、日本等发达国家为代表的高度产业化模式。 这种模式,从纵向上讲,有三种形式:一是“垂直式”一体化的农业公司;二是大企业或大公司与农场主契约式的一体化组织;三是大农场主自己建立的加工、销售组织。从横向上看,有四种形式:一是农业生产合作社;二是农业销售合作社;三是农业供应合作社;四是农业信贷合作社。这些门类齐全、各显神通的联合体,支撑着这些国家的高效率、高档次、商品化大农业的发展。近年来,上述国家农业生产的规模愈来愈大,社会分工愈来愈细、协作范围越来越广泛。大多数农场在整个生产中只从事某一个环节的农活,如种小麦的农场,只管翻地播种,其它辅助作业和物质供应都由协作单位承包。

2、以韩国为代表的农协和产、学、管、研一体化模式。60 年代以来,韩国农协在推进本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它的主要任务是围绕农业和农村社区福利,开展包括资金存贷、生产要素购置、农产品仓储、运输、加工、营销、保险以及与农业有关的研究、教育和出版等支持性活动,深受农民欢迎。韩国第一个民选政府执政以后,针对国民经济和农村的新情况,又提出了一项发展农业的新举措——产、学、管、研一体化,即通过农民、学校、政府、科研机构的通力合作,最大限度地提高韩国农业的竞争力,使农业成为自立、自主、持续发展的经济部门。

3、 以泰国为代表的“农业工业化战略与政府+公司+银行+农户”模式。70年代后期,泰国以农副产品加工和深度加工的企业(公司)为依托,实行产供加销一体化、贸技工农一条龙。泰国的正大集团就是农业产业化的最佳典型。“正大”集团经营的大宗产品是饲料和猪禽蛋及其系列高附加值食品。它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加工为“龙头”,实行育种、种植、养殖、保鲜、加工、包装、销售于一体的跨国企业集团。该企业一头连结大市场,一头联结千家万户,通过系列化服务,连贯性作业,综合性经营,带动全国农业生产。

标签:;  ;  ;  ;  ;  ;  ;  

世界农业向工业化发展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