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与人的主体性_市场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与人的主体性_市场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与人的主体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主体性论文,与人论文,市场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关于人的主体性问题的研究,不应当仅局限于认识论领域,还应当把这一理论同社会的经济形态结合起来,考察一下市场经济活动对人的主体性生成有何影响。这既有助于对这一理论有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也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自觉建立和完善。

人的主体性是指作为主体的人在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它表征的是人在和客体的相互关系中处于主动的地位。人只有在改造和认识外界物的活动中形成主客体的关系,才上升为主体,具有主体性。人是在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实践中,即在对象性活动中,确定自己的主体地位的。马克思指出:“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①]人的主体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社会进程中,随着实践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形态的演进,有一个从盲目到自觉、从片面到全面、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中,以个人主体完善状况为尺度,以人的生产能力为线索,把人的发展历程概括为三个阶段,把人类社会划分为三大形态,即依次经历“人的依赖关系”形态、“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形态、“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形态。从这一论述中可以看出,在社会发展的不同形态下,人的主体性完善的状况是不同的。

马克思认为,“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②]在这种社会形态下,个人虽然已经具有了人的性质,但是个体必须绝对地依赖共同体,“共同体是实体,而个人则只不过是实体的附属物”[③]。对共同体“个人在感情、思想和行动上始终是无条件服从的。”[④]这主要是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作为族类总体的人还没有完全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来,必须依赖人群共同体获得人的性质和力量。个人的主体性消融在他人和群体的主体性之中,这就妨碍了人的主体性的充分实现。“在这里,无论个人还是社会,都不能想象会有自由而充分的发展,因为这样的发展是同(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原始关系相矛盾的。”[⑤]人的主体性要得以充分实现,首先就必须冲破自然经济条件下的人身依附关系,在客观上创造主体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随着自然经济被商品经济代替,人类社会进入了“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为特征的“第二大形态”的社会,也就是市场经济的社会。“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⑥]也就是说,在这个阶段上由于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发展,打破了先前社会的僵滞和封闭,它有效地激发了人们潜藏在物质欲望中的生命力,扬弃了那种阻抑个性伸展的“人的依赖关系”,人的主体性不再是以群体主体的形式,而是以个性主体的形式表现出来。

人的发展历程的第三个阶段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形态。这里所说的社会形态就是马克思作为自己“新唯物主义”立脚点的“人类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社会生产力水平高度发展,消灭了资本主义和一切剥削制度,一切旧式分工得以改变,人类创造物受联合起来的个人支配,个人获得全面而自由发展,“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⑦]这时每个人才真正确立了自己的主体地位,成为历史的主人。

由上述可见,人的主体性同社会形态的发展密切相关,并且具有不可超越性,它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逐步历史地确立和实现的。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市场经济是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通过市场交换使资源配置达到优化的经济运行方式。从历史的观点看,市场经济是以个人为活动主体和利益本位,是个人独立活动的社会必要条件,反过来又推动人的发展和变化,推动个人主体性的生成和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市场经济是一种个人或企业自主性的经济,它有助于具有自主性的独立个人的生成。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人始终是作为主体而存在的,人作为主体是个体和类的统一。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人的力量极其有限,只能结成群体,通过群体的力量来摆脱自然对人的奴役,这就形成了人对群体的完全依赖关系。由于人身依赖关系的强制性,人只能在一般“类”的意义上成为主体,而不是自主的主体。市场经济作为高度发展的商品经济,是人们在高度社会分工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社会化的交往和联系形式。市场经济以社会分工为前提,同时又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分工。在社会分工中,社会生产被区分为不同的行业和部门,社会劳动被分解为彼此独立的私人劳动。每个人都是独立的经济主体,生产经营什么或多少,都由各主体根据对市场信息的反馈,自主做出决定,人们之间也就形成了相互的差别和利益对立。这看上去似乎是分离了人们之间的联系,但如果没有这种分离,就不可能打破束缚人身的自然纽带,人不可能走向独立,自然形成的共同体也不可能趋于瓦解。独立的个人的生成,并不是摆脱对他人、对社会的依赖,缩小与他人、社会的联系,而是进一步扩大、升华这种联系,通过物把人们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一个人只有把他人所创造的社会总体的实践能力,把他人创造的社会共同财富变成自己可以利用的财富,才能真正独立,成为独立的个人。

第二,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它有助于每个人平等地得到发展。在人类的发展初期,由于个人在自然力量面前还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他只好把命运的决定权交给群体,由群体或群体人格化的统治者来支配自己,形成“统治者——奴隶的形而上学”的人际关系,完全泯灭了主体间的平等,不利于个人的发展。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平等交换的经济,它“同封建制度的地方特权、等级特权以及相互的人身束缚不相容”[⑧]。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因为“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⑨],商品交换“确立了主体之间的全面平等”[⑩]。在劳动力市场与商品交换市场上,商品的交换双方都必须以尊重他人的平等地位为前提,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不得无偿或以有利于自己的方式占有他人的人身与商品,必须根据等价交换原则交换自己所需要的商品。任何凭借特权、强力进行强买强卖的非平等交易行为,都是市场经济所不允许和应当禁止的。这就超越了主仆模式,废除了人身依附关系,结束了一部分人为手段,一部分人为目的社会结构体系,代之以商品、货币为尺度的商品交换者之间的主体关系模式,实现了手段和目的的统一。市场经济的这种平等性,为实现人们对于自身独立人格的塑造和创造提供了条件。

第三,市场经济具有竞争性,它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竞争遵循优胜劣汰这一简单的原则。这就使人们的发展获得了新的动因和活力,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创造热情。在激烈的竞争中,人们认识到在价值规律面前,个人的成功和失败并不是先天规定,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取决于个人的行为和机遇。从而促使人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进行创造性的活动。竞争使人不断进取,勇于开拓,打破原来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以实现对自我的超越和重建。正是在这种不断的超越中,人的主体性和存在状态获得现实的确证和表征。

最后,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会大大强化人们的开放意识,使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从封闭、贫乏走向开放、丰富。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生产是狭隘的、封闭的、自给自足的,需求也是贫乏的、片面的。这就把人们限制在狭小的圈子里,个人没有自由或很少有自由,人们之间的交往非常贫乏,因此不可能为人们提供一个展现才华和机会的舞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生产和交换逐步社会化、世界化,首先会打破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对人类发展的束缚,逐步扩大人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交往,把民族地域性的历史转变为世界性的社会历史,使整个世界成为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这样,不仅社会物质财富变为普遍的,而且人们之间的关系相应也成为普遍的、全面的。由于市场经济把整个社会范围内的所有个体联系起来,这就使个人的能力得以在空间上各点展开,人们的思想观念日益更新,并根据潜在的需求发掘自己的潜力,进一步发挥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并通过市场交换活动,使个人的能力得到互补,使人的整体能力不断增强并得到全面发展。

世界任何事物无不具有两重性,市场经济也不例外。我们既要看到市场经济对人的主体性的生成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历史作用,又不能忽视它给人的发展带来的消极的负面社会作用。

首先,市场经济把人从人身依赖关系中解脱出来的同时,又把人置于金钱的依赖关系,使人屈从在物的支配之下。市场经济虽然使人的个体摆脱了自然经济状态中的“人的依赖关系”,使个人获得了自主与独立性的存在,使人获得进一步发展,但并没有消除依赖性本身。它在改变了“人的依赖”关系的同时,又使个人掉进了人对物的依赖关系的陷井,导致商品拜物教和货币拜物教的产生,也就是所谓人对物的异化。这是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关系通过商品、货币等物的形式表现出来,商品和货币会变成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强大力量反过来支配人,使人拜倒在它们面前,成为它们的奴隶。只要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采取商品、货币的联系形式,拜物教就不可能真正被消除。

其次,市场经济确立的个人本位的社会格局,在调动个人的主体积极性的同时,会强化社会分工,使个人向片面方向发展。市场经济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反过来又推动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社会劳动分工的这种扩大化与细微化的加剧,不可避免地导致劳动者个体职业的相对固定化与职能的专门化,使人的活动空间受到相对程度的限制。另一方面,由于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在价值规律自发性压力的驱使下,一个人如果不想被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所淘汰,唯有通过专务一业的方式,通过提高劳动技能与劳动的熟练程度去提高自己的劳动与竞争优势。而当个人的活动被限制在狭窄的活动空间的情况下,专业化的分工,重复与单调的工作,不仅容易使人丧失对劳动或生产的兴趣,而且也会使个人的能力向片面化、畸形化方向发展。另外,还有可能导致个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产生一些人的发展以牺牲另一些人的发展为代价的不幸现象。

还应看到,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市场经济对人的主体性的发展产生的作用会有所不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基础之上的,它以攫取最大利润为唯一目的,以维护个人的私有财产和利己主义为宗旨。这就以制度的形式巩固了外在于人的社会关系对人的支配,使人完全屈从于异己力量的统治之下。这样的制度虽然有利于推动个人走向独立,却满足不了独立以后的人走向全面发展,建立完整人格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它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这具体表现在: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其它经济成份为补充,不同经济成份可以互相组合,平等竞争,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它分配方式为补充,兼顾效率与公平,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宏观调控上,能更好地处理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这必然会焕发出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和创造力,有利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市场经济尽管对人的发展具有种种的消极负面社会作用,但它以人对物的依赖关系取代人对人的依赖关系,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历史进步。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市场经济是人的主体性生成和发展的必经阶段。

本文于1996年9月16日收到。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95页。

[②][③][⑤][⑥][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104、474、485、104、197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94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73页。

[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25页。

[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03页。

标签:;  ;  ;  ;  

市场经济与人的主体性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