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洪伟
(牟平区水务局,山东,烟台,264100)
【摘 要】水利不仅是现代农业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条件和基础,也是生态环境改善的保障系统。加快水利建设的发展,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和生态环境收益。经济效益的研究,无非就是一个投入产出的问题,就是研究如何用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回报。作为经济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水利建设又不同于直接生产产品,还包括一些社会福利的性质。水利建设的经济效益涉及面较广,水利建设中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就相对较广,下文详细讨论了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提高水利建设经济效益的几个有效途径。
【关键词】水利建设;提高经济效益;途径
一、水利建设项目效益的特点
(一)水利建设项目具有动态性
在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水利建设项目的效益也不相同,以防洪项目为例,不同的时间段发生同样的洪水灾害造成的损失就不一样。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利建设项目防护区的经济也在逐年发展,同时,随着防护区内建筑数量的增加,防洪设备也相应的配备,防汛抗洪能力也在逐步增强,洪灾导致的损失将逐渐减小。因此,在计算水利经济效益时,往往需要结合具体的时间段估算出水利建设项目的效益,而不能忽略其动态性。
(二)水利建设项目具有随机性
由于水利建设项目的效益性和气候具有一定的关系,而气候的变化又通常是不可预知的,是随机性的,因此,水利建设项目的效益也就同样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大水年份,有关防洪的水利建设项目发挥的效益就很大;而在干旱年份,与灌溉相关的水利建设项目,其效益则较为明显,与此同时,在风调雨顺的年份里水利建设项目的效益就可能明显减少。所以水利建设项目的效益计算,必须以项目多年的平均效益作为项目效益评价的标准。
(三)水利建设项目具有复杂性
水利建设的不同类型和特点,决定了它和一般的工程项目不同。水利建设项目涉及面较广,目标较多,既要充分考虑单项效益,又要顾及到整体效益,效益的计算又必须建立在多年平均效益的基础之上,加之经济效益的动态性,使水利项目效益的计算更具有复杂性。
二、水利建设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基层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是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效益发挥的前提条件,只有基层工作人员熟练掌握了相关技术,且达到一定的技术水平,才能够有效地把握水利系统的建设,使水利系统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加上近年来,许多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各项水利生产活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的技术也要求相应提高。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工程建设以及相关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很难将水利项目应有的效益发挥出来,由于技术问题而带来的损失较为严重,相当程度上阻碍了水利项目建设的快速发展。
(二)管理方面有待改善
水利工程建设的效益很大一部分得益于有效的管理,有效的管理可以加强水利项目建设的规范性,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可以对相关的机械进行定期的维修,提高水利项目的工作效率。但是,很多人对于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没有形成一定的规范经营意识,导致水利工程的浪费现象及其严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水利建设过程中,后期的维护和保养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由于保养不当,损坏后没有相关人员进行及时的修理带来的损失也较多。最后,环保意识较差,没有节水意识,致使周围的环境不断恶化,水土流失严重,水库淤积导致水库存水能力下降甚至发生事故等等。如此种种不良现象的发生都是管理不当造成的后果。
(三)资金投入较少
就水利工程建设而言,没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就很难建造出可以创造收益的水利工程,只有投入一定量的资金,建造出符合多种需要的,质量过关的水利项目,才能够给当地的百姓谋福谋利。但实际情况是由于各级的资金投入不足,尤其是地方配套资金跟不上,相关的设备能力调动不起来,原有的优势很难得到充分的发挥。尽管国家给予了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支持,但通常难以对症下药,调整改善效果不明显,水利工程建设的效益难以发挥出来。
三、提高水利建设经济效益的途径
(一)落实好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低廉的建设成本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手段之一。在达到项目建设质量的前提下,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首先,就是开辟增加经济效益的渠道,在项目的管理过程中要努力的保持好与各方面的协作关系,在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基本前提下可以争取一些合同外的项目,追加一些项目后,就为小投入多收益创造了可能;其次,就是节约成本,严格按照财务制度对各项费用的支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限制,不因为讲究排场而损害单位集体的利益。另外,对于原材料的使用要制定一些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制度执行,禁止浪费原材料的事件发生。对于易产生浪费的环节要尽最大努力减少浪费的产生。
(二)积极拓宽筹资渠道
水利建设项目是一项高投资的项目,为了筹集到足够的资金进行项目的建设,就需要采取多元化投资的方式拓宽投资渠道,建立多种投资机制,采取各种筹资形式。放宽政策条件,号召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进来,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在筹集足够多资金的基础上将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更加坚固,功能更加全面,为日后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水利工程项目运行管理
水利建设项目的管理主要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进行。首先,不断完善水利工程项目的管理制度,做好项目施工完成以后的保养和维修工作,避免因为渠道堵塞带来不利影响。定期检查工程,发现异常及时维修,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由法律强制执行。其次,是技术方面的管理。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机械设备也在不断的更新,相关的作业人员必须要有与之匹配的技术培训,才能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范围,培训内容主要涉及相关人员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相关机器的工作原理等方面。只有不断补充新的知识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才能更好的控制新时代的机械设备。
(四)加强水利建设的综合运用
水利建设的综合运用,就是在水利建设过程中注意多目标治理,取得多功能效益。水利建设在实现主要治理目标的同时也要兼顾其他的治理要求,使水利工程发挥多种功能,要比单一治理和单一功能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一项水利工程的建设项目不仅要防洪,还要能够灌溉,面对各种自然灾害都能够通过水利工程得到缓解,尽可能实现除多害、兴多利,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多目标治理,多功能效益也是建设本身的需要。
四、结束语
总之,水利建设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提高水利建设的经济效益是水利建设的重点,相关部门要时刻抓住经济效益这个中心,不断寻找和改进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使水利建设能够更好更快的发展。研究水利工程经济效益的范围极为广泛,在今后的水利建设过程中,会随着时代的发展,添加更多新的内容,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实践、总结、研究和探讨,使水利建设能够不断的向前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建设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金波.坚持平战结合是人防建设提高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2:16-18.
论文作者:杨洪伟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年9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5
标签:水利论文; 水利建设论文; 效益论文; 建设项目论文; 经济效益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项目论文; 《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年9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