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建筑施工;转换层;施工技术
引言:所谓转换层结构指的就是根据建筑物内某楼层的上部与下部不同的使用功能采用不同的结构类型,并通过该楼层进行结构转换。使用转换层可以提高建筑的利用率,提供更大的室内空间,为建筑中部提供大空间以及大的入口,具体来说包括梁式、空腹桁架式、斜杆桁架式、箱形和板式等不同模式。
1高层建筑转换层简介
高层建筑多是民用和商用这两种结构的组合,工作模式是综合性的,因此,对于那些承载力强、密集性强、刚性比较强的工程,为了能使建筑更好的为人们服务,需要设计一个楼层,用于转变工程的结构,这就是高层建筑的转换层。一般的高层建筑的特征是高层建筑的下半部分一般承载力比较强,柱网的密集型也比较大、刚性也比较大,但越靠高层建筑的上部它的承载能力越小,所需的柱网数也逐渐减小,但是现在的高层建筑多为综合性建筑,它的建筑结构比较复杂,设计也比较反常,可以在高层建筑的下面部分采用大空间,在上面部分采用小空间,设计合理的、科学的转换层,保证转换层的质量是很有必要的。
2高层建筑转换层的特点
2.1转换层结构的布局形式主要有三种:第一是转换上下层结构的类型。该布局形式所应用的建筑类型一般是上部和框架均为剪力墙结构的建筑。第二是变换上下层柱网和轴线的类型。该布局形式的上下结构固定,主要通过改变下层的柱间距来得到更大的入口,是外框筒下层通常使用的布局形式。第三是转换结构轴线和结构形式的类型。即根据转换层的轴线把上部剪力墙结构错开,实现上、下结构相错布局的效果。
2.2转换层结构形式的多样化:转换层结构因建筑风格、功能需求的不同,结构形式也各不一样,常见的有箱式、板式、梁式、空腹析架式、柑架式等。根据墙体形式,转换层可以分为满跨和不满跨、开洞和不开洞这四种;根据结构材料,转换层主要有钢筋混凝土和钢骨混凝土钢结构两种;根据跨的数量,转换层主要有单跨、双跨和多跨等多种形式。
2.3转换层结构特点:总的来说,转换层主要有“大、重、密”这三个特点。“大”指的是混凝土框架梁的界面尺寸大、跨度大;“重”指的是模板系统和支撑系统所承受的载荷特别大,“密”指的是转换层主、次梁的弯矩、剪力、拉力等内力比普通框架层主、次梁的大。
3高层建筑转换层的施工技术
3.1高层建筑转换层的钢筋施工技术
下文主要介绍的是建筑工程转换层的钢筋施工技术。
(1)根据施工设计图纸安排施工顺序
高层建筑转换层的施工,会用到钢筋施工的技术,这项技术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严格安全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操作。建筑施工是一项严谨的工作,施工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建筑专业知识,这也有助于施工人员对建筑设计图纸的理解。建筑设计图纸是施工的主要依据标准,尤其在转换层施工的关键环节,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施工,不能随意更改。转换层的钢筋施工设计图纸,除了对施工技术有所要求外,对钢筋的质量、数量以及规格都有着严格的要求,相关技术人员要做好质量控制工作,这样才能提高施工的质量与效率。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特殊的问题,为了不影响工程的进度,必须及时向设计人员反映,在交流讨论后,制定新的设计方案,这样才能保证特殊位置钢筋施工的准确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高层建筑结构的钢筋不能随意替换
钢筋施工的工程是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的重要步骤,在施工中涉及很多不同规格的钢筋,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注意,建筑结构的不同位置需要的钢筋类型不同,而且这些钢筋不能随意替换,因为这些不同规格的钢筋,性能功能也具有差异性。如果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出现了变化,需要向设计部门汇报,得到批准后才能更换钢筋的类型。钢筋的绑扎过程比较容易出现质量问题,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要保证钢筋的抗震性能,这样才能增加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但是是安装钢筋的过程,拆卸钢筋也需要按照转换层施工相关规定或者设计要求进行,不能随意操作。
(3)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
钢筋混凝土是高层建筑中比较常见的材料,这项技术在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中应用比较广泛。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的浇筑对建筑质量有着重要影响,监管人员比较做好这项浇筑前的准确工作,这样才能避免钢筋的位置出现偏差,从而降低施工的质量。在柱头、剪力墙插筋与底板下皮钢筋绑扎牢固,在底板面筋上套一只箍筋,箍筋位置放正确后与底板面筋点焊,离面筋1米的范围内再套三只箍筋,插筋与箍筋绑扎牢固。
3.2混凝土浇筑及裂缝控制技术
(1)原材料要求
在选用水泥时,应该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例如矿渣硅酸盐水泥。在使用效果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想减少水泥用量,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在水泥中加入沸石粉,二是在水泥中加入减水剂。这两种方式均可以降低水化热峰值,减少水泥用量。在选粗骨料时,应该使用连续级配,其最大粒径应该小于或者等于钢筋最小净距的四分之三。在选用混凝土时,必须将粗骨料中的各种及时清理掉,并确保其含泥量小于或者等于百分之一,这是控制混凝土的泵性的重要基础。在选细骨料时,粗砂和中砂是首选,其含泥量应该小于或者等于百分之三。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一个关键参数,所以在配合比的设计应该建立在实验室的充分的试验之上在。混凝土配合比应该针对工程实际的具体要求,加入适量的外加剂。例如,为了避免在浇筑过程中冷缝现象的发生,可以在混凝土配合比中适量的缓凝减水剂,如:木质磺酸钙或糖钙等混凝土外加剂。对于泵送预拌混凝土,为有利于混凝土的泵送,还应添加诸如FDN-OR等高效减水剂。
(3)混凝土施工
在浇筑混凝土前应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如供应方式、混凝土浇筑量和搅拌机械的数目,计算设计出合理的浇筑速度。从混凝土浇筑的时间上看,最好选择白天施工,并保证混凝土量源源不断的供应。混凝土浇筑应分层进行,每层高度控制在300~500mm为宜,每层间隔1.5~2.0h。
对于楼层混凝土的浇筑来说,振捣的严实与否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除在梁处使用插入式振动器外,剩下的都用平板振动器。平板振动器一般都是成排工作的。同时,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漏振,满足密实度要求,应该对平板振动器进行合理的搭接,其长度根据具体情况来定。
(4)防裂施工技术措施
为降低梁核心温度,在梁中沿竖向设置两套循环降温管、水箱回路,管径为25mm降温管两个方向的间距均为50cm,在混凝土升温阶段,让其最大限度地带走混凝土的内部热量,降低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掺入适量的缓凝剂,降低水化热。为防止混凝土表面热量、水分散发过快,使内外温差过大,在梁底模及侧模外铺设2层塑料薄膜,与胶合板一起作为梁底面、侧面的保温。
4结束语
作为一项难度较大的工程,超高层建筑转换层建设需要的截面尺寸较大,其结构构件的跨度较大,施工时的钢筋设置密度也较大,且需要互相穿插,与此同时,这一工程施工时对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也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在对转换层结构进行设置前,一定要采取合理的建设方式,充分紧密关注与策划转换层各个分项工程的穿插、协调与配合的节点,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整个结构转换层的质量及整个高层主体工程的质量达到要求。
参考文献
[1]尹浩.如何提高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7).
[2]夏宁.浅析转换层结构形式与梁式转换层的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9).
[3]杨文柱.论高层超高层钢结构工程安装施工的重点、难点及对策[J].安装,2016,(12).
论文作者:黎明霞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6
标签:混凝土论文; 钢筋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结构论文; 建筑论文; 振动器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