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起重机械事故分析与预防对策论文_王建忠

建筑起重机械事故分析与预防对策论文_王建忠

甘肃宏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甘肃天水 741000

摘要:在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建筑起重机械事故的发生,是内因和外因中不利因素组合,从而导致能量释放的结果。内因是建筑起重机械设备所固有的性能和完整性、完好性,决定事故是否发生的内在条件和发生事故的严重程度。外因是诱发和导致事故发生的条件。有效消除建筑起重机机械事故内外因素中的不利因素,是防止、减少建筑起重设备事故发生和降低事故严重程度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建筑起重设备;事故;因素;监控;措施

1建筑起重机械事故发生的机理因素分析

能量和危险物质的存在是危害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第一类危险源是指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量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建筑起重机械设备自身性能和设备完好性状况,这属于我们通常所说的第一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是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建筑起重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不安全行为等因素均属于第二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是导致第一类危险源的能量释放,诱发事故发生的因素。建筑起重机械事故的发生是内外因素交替组合的产物。不利的内外因共同组合产生作用的结果,就将很可能导致事故发生。任何建筑机械事故的发生都是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和第二类危险源缺一不可,缺少其中任何一类危险源都不会导致建筑机械事故的发生。要防止建筑起重机械事故的发生,就要对事故原因中的第一、二类危险源进行查找分析,对原因釆取有效措施加以约束或消除。通过对以往全国部分地区所发生的建筑起重机械事故的分析,我们可以分别从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来查找导致事故的原因。导致事故的第一类危险源主要有:①建筑起重机械设备不同配件任意拼装,建筑起重机械设备自身安全性和可靠性得不到保证,如用不同厂家产品拼装建筑起重机械投人施工现场使用,造成起重机械设备机身的不配套、电器产品的不配套、传动机械的不配套和连墙杆件的不配套等现象;②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安全保护装置缺失或未安装,使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得不到保障;③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安装未达到产品的使用条件要求,使设备处于不完整或不完好状况;④建筑起重机械设备技术性能指标选用不正确,额定参数低于实际要求,如选用起重设备型号规格不准确,导致设备始终处于临近极限状态。导致事故的第二类危险源主要有:①操作人员失误,失误的频率、失误的危害程度又与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身体健康状况、生理情况、心理状态等密切相关,导致事故的失误有许多,如,操作不熟练、体力不支、精力不集中等;②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通常所说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这“三违”现象,就是较典型的不安全行为;③物的故障,如,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安全保护装置失效、电线绝缘损坏发生漏电短路;④环境因素,恶劣天气、环境下作业;⑤管理缺陷,如施工现场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安全管理混乱、不按要求进行日常维护保养、不按要求进行定期的各级检修保养等。从导致建筑机械事故的机理分析事故的发生来看,孤立存在的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若其相互的不利因素不发生作用或组合,那建筑机械事故是不会发生的。比如,厂家生产的塔式起重机进入施工现场停放在那里没使用,或者说,施工现场本身就不釆用起重机械设备,那就根本不存在建筑起重机械事故这一事故了,只有当塔式起重机完好率达不100%时,其不利因素又与安装、使用、维护、保养和拆除、贮存各过程物的故障、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环境不适宜因素相互重叠,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不利因素相互作用时,相应的建筑起重机械事故才会发生。第一类危险源实际上可看着是产生能量的能力源或拥有能量的能力载体,第二类危险源往往是一些紧密跟随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发生的现象,它们出现的情况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频次,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程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预防建筑起重机械事故的对策措施

2.1加强行业监督执法,逐步规范市场行为

1)在全行业深入开展施工企业和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全面提升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水平。加强起重设备使用的过程管控,对开发区、工业园区、县级区域等起重机械安全生产管理薄弱,事故多发地区项目的施工企业严加监管,对违章指挥、无证上岗操作等违规行为,零容忍,严执法。2)加强行业监督执法,完善诚信体系建设:①认真贯彻《建筑工程施工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办法》,逐步规范市场行为;②全面开展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将专业安装施工企业项目负责人和特种作业人员等纳入建设工程信用体系监管,全面构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建筑市场环境,综合治理消除起重机械事故链。3)建立检测机构管理部门与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等联合监督执法机制,对超年限使用未按规定进行安全评估的起重机械,监督强制报废,并严厉惩处。4)加强行业引导,鼓励起重机械生产制造、租赁(产权单位)、专业安装、定期检修保养等环节的技术服务“一体化”管理,形成现阶段施工总承包单位综合技术管理与售后专业技术服务“一体化”管理并存的多种有效技术服务市场并存模式,以适应建筑市场宏观调控新变化的发展需求,消除起重机械售后技术服务的不足。

2.2强化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

1)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生产、产权、安装、租赁使用等单位要根据各自的安全生产责任,强化对施工现场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的安装、使用、维护、保养和拆除等各过程的管理,并形成有效的相互监督检查和制约机制,确保安全生产。2)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生产、产权、安装、租赁使用等单位要认真执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大对施工现场的检查指导。3)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生产、产权、安装、租赁使用等单位要强化对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安全生产隐患和事故处理力度,真正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做好隐患和事故处理。

2.3不可忽视以往建筑起重机械事故的警示作用

我们经常说要认真吸取事故的教训,到底要吸取什么教训,怎样吸取教训,是不是一出现生产事故,就立即组织开展自上而下的各级、各部门的安全生产大检查,这样就算是吸取了事故教训和有效防止了事故的发生呢,这是值得大家深思和探讨的。笔者认为要吸取事故教训和有效防止类似事故的重复发生或在其他地区类似建筑施工现场发生,首先应查明事故发生的真实原因,及时将事故原因公布于众,让相关责任主体和责任人从事故的分析与防范入手,进行针对性的、举一反三系统性的自查自纠排查,否则,所开展的各种检查就很可能成为流于形式和劳命伤财的表面应对形式,要说有效也最多是取得了事倍功半的成效。

3结语

建筑起重机械使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涉及到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利因素、管理上的缺陷,又涉及到起重机械的生产制造、租赁(产权单位)、专业安装分包和总承包施工企业与监理等多家单位的综合管控。深入开展企业和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综合治理,落实起重机械使用过程管控,遵循“策划、执行、检查、改进”PDCA循环管理模式,为遏制起重机械事故并建立长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DB34/T5040-2016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工地评价标准[S].安徽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2016,(04).

[2]GB50656-2011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S].

论文作者:王建忠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9

标签:;  ;  ;  ;  ;  ;  ;  ;  

建筑起重机械事故分析与预防对策论文_王建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