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加强科技成果转化_科技论文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加强科技成果转化_科技论文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果转化论文,科教兴国战略论文,工作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代世界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一个民族如果没有重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决心和共识,不具有科学思维能力,就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像我们中国这样一个伟大的民族,必须有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工程师,站到世界科学技术的最前沿,吸取全世界最新的科学技术思想,创造新的科学技术成就,用以武装我们的知识界,武装我们的人民,才能有持续、稳定地发展,才能实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并于下世纪达到人类文明进步的高峰。

今天,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在全社会树立重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优良传统,增强全民族的科学思维能力。这对今天的中国特别迫切和重要,它直接决定中华民族的未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战略决策,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

从现在起到21世纪中叶,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关键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必将对经济、社会产生巨大推动作用,也将给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革命性的变化。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地作出了决定,要求全党、全国人民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决定》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这一“转移”的进一步深化和向更高阶段的发展,必将使我国生产力产生新的飞跃。

科教兴国,是百年大计。对当前来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首先要推动两个根本性转变。科教兴国战略与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关系是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必须遵循有利于科学技术发展这一原则。1985年,小平同志指出,新的经济体制应该是有利于技术进步的体制。在现代社会中,没有科学技术的支持,不以科学技术作基础,就不可能有兴旺发达的经济,也不可能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全世界来说,现代科学技术是在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发展起来的,又为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服务。没有不依靠科学技术的现代市场经济,现代科学技术也不可能在落后、封闭的自然经济环境下得到充分发展。这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关键是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根据市场经济规律科学地组织生产、经营和管理。我们要求人们特别是各级干部学习科技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倡导科学、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学会组织有效益的规模生产、工业化生产,发展支柱产业,让人民学会更有效的劳动。没有用科学技术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民,单凭“苦干”,就是累死也干不出多少活来。只有学会干活,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富起来。要让我们的亿万劳动人民真正懂得,依靠科技致富是唯一出路,不会有什么其他特异的机会,不能搞投机取巧。1994年初,联合国《世界科学报告》指出,今天,富国和穷国的差距主要是“知识差距”“没有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就不会有经济的持续发展”。

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一个是转换机制,一个是改变生产方式,两者都要依靠科技进步,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关键是抓好科技和教育。这就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目的和归宿。

李鹏同志最近指出,“科学技术要成为第一生产力还要有两个条件:第一是必须实现向生产过程的转化,如果只是科技研究成果本身,还不能成为现实生产力;其二,成果转化以后还要看它对生产力提高的程度和效益。”因此,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科技成果转化的最终目的是让广大人民群众学会科学地生产,学会依靠科技进步,采用科技成果,成十倍、成百倍地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进步、增强综合国力的根本措施。

现在的问题是,用什么办法和靠什么途径来实现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这正是我们要着重研究的主要问题。

按照中央的方针,总结国内外经验,成果转化要靠两条腿走路。一靠政府有计划地推动,包括政策的、经济的、行政的措施;二靠市场的力量。

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如《科技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专利法》等有关发明创造和著作、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以及各级政府颁布的法规,这些都要靠各级政府来执行。

对国家安全和社会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攻关和成果推广工作,世界各国都由政府来策划和明令推行。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林业管理、产品质量监督等,各级政府有当仁不让的责任。

建立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体系,不断为各行各业提供有关最新科学技术成果,作为提高国民经济素质和技术水平的源泉、后盾,应该由政府财力和调动人力去支持。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本质差别,用曾培炎同志的话说,在于生产要素的分配投入使用方式。后者能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去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17年来,我们已经在这方面积累了很多新的经验。

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开始了农村工业化的进程,主要是靠市场机制推动的。中国的电子、通讯、家用电器大兴旺,主要是在改革开放方针下,由青年人靠市场机制发展起来的。近几年,有些高技术产业的诞生和发展也是由市场拉动的。

各地的龙头公司带动千家万户,发展支柱产业,统一提供产前产后服务,集中进行技术指导,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是靠市场机制推广科技成果极好的范例。

通过技术市场机制,1995年全国实现技术成果向企业转移达成合同22万项,成交总金额达到268亿元,是1984年的30多倍。当时中央有人说:若能每年达到100亿就成气候了。目前,全国拥有技术贸易、咨询、中介服务机构5万个,从业人员达95万人。按照有关测算,1995年技术市场交易可实现新增产值3350亿元,

在农村,由农民创办的7万多个研究会、技术协会是在市场经济中已经发挥重大作用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如蔬菜协会、花生协会、养蜂协会、鸭梨协会、养鸡协会、养鹅协会等等,是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中由群众创造的、具有很大活力的科技推广体系,我们应该大力支持和推动。

劳务输出也是有利于科技推广的重要因素。列宁曾说过:“与居民离开农业而转向城市一样,外出打工是进步现象。它把农民从偏僻的、落后的、被历史遗忘的穷乡僻壤拉出来,卷入社会生活的漩涡。它提高农民的文化程度和觉悟,使他们养成文明习惯和需要。”(《列宁全集》,第三卷,第527页)

徐鹏航同志6月7日讲过,按照企业技术创新工程的要求,所有大中企业都要建立与研究院所、大专院校、同行业企业联合建立研究开发机构,以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新技术吸收能力。“一个中心,两个提高,三个结合”,这是搞活大中型企业、深化改革的一个关键措施。

充分利用对外开放环境,从国外引进、吸收、改进、提高,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措施。科学技术新成果不管出现在哪里,我们都有权享受它,使用它。我国每年进口1千亿美元的自动化生产线、各种自己没有的生产设备。国务院决定“九五”期间进口1亿美元的农业新品种和农业技术。这都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极重要的措施。

“九五”期间,我们还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将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把研究所、大学的研究力量引向市场。按照“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方针,实行人才分流。加强面向市场的技术开发工作。留下精干队伍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技术研究,提高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支持强度。罗斯基教授说,基础研究对中国不重要。这一点中国科学界很难接受。我们不能搞得太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但不能没有。

改革开放政策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最根本、最重要、具有决定意义的战略措施。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对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人们从全世界吸取知识、借鉴经验,引进、转化和应用先进技术成果,学习先进的科学管理知识,努力把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应用到我国的实际建设中。在经济建设中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日益高涨,科技进步和成果转化拥有越来越广阔的天地。通过10多年的努力,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不少成绩,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早在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确定了“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并确立了科技成果商品化的思想。11年来,我们始终围绕科技成果商品化这一核心思想,坚持充分发挥市场驱动作用,引入市场机制,适应市场发展要求,通过体制、机制和宏观、微观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加速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

我们没有对研究所实行像西德对东德的那种做法,也没有搞“休克疗法”。我们保护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同时引导他们走向市场。10多年的实践表明,效果是好的。在4875个应用研究与试验发展机构中,1993年有1463个与企业建立了各种科技经济联系,占机构总数的30%。目前,科研院所承担的政府计划课题仅占40%,来源于企业和根据市场需求的课题已占58%;中央部门所属科研机构1995年实现的事业收入中,横向收入所占比例已达到81%,绝大部分研究部门达到经济自立的水平。

我们实施了星火计划,帮助广大农民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市场意识,努力摆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的传统束缚,摆脱落后的生产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生活水平。星火计划的实施,使大批科技成果输入农村,转化为畅销商品,大大提高了乡镇企业的技术水平,促进了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其成就正如李鹏总理所说“有目共睹,有口皆碑”。我们实施了火矩计划,通过发挥市场的功能,组织起千百万科技大军从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通过8年的努力,组建了52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批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

十几年来,我们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方面所做的努力、探索以及取得的成绩,都充分证明,发挥市场功能、利用市场机制是成果转化的强大力量。

过去,国家没有想到、计划到的或认为在当时条件下难以做到或做不到的很多方面,广大人民群众通过积极创造,搞活机制,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中国成为世界家电产品生产、出口大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国产04、08程控交换机,2200万个在采用技术、扩散技术上扮演重要角色的乡镇企业,三分天下有其一,这些都不是计划出来的。5万余家以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特别是高技术成果转化为主、从业人员达60万人的民营科技企业,诸如方正、联想、四通等等,是科技人员在市场机制中的创造发明。在广大农村,农民群众创办了各种专业协会、公司加农户的合作机制,扩大了技术使用、传播的规模,取得了显著效益,这同样不是计划来的。这种依靠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搞好搞活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成功事例不胜枚举。今天,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仅需要广大科技人员的努力,更需要亿万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只有全国人民群众自觉地投入科教兴国的行列,增强科技意识、掌握科技知识、参与科技实践,敢于创造、勇于创新,才能开拓成果转化的新局面,才能蓬蓬勃勃地把我们的科技事业向前推进。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要始终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推动相结合的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要求,两者不能偏废,更不能对立。要使成果转化富有活力和效率,必须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过程是与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紧密相联的。目前,我国市场发育还不成熟,必须加快市场体系的培育和发展。在一般的产业领域,特别是竞争性产业,应主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来推动成果转化、转移;在公共领域和特殊产业,特别是涉及对国计民生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科技成果,其转化和推广则要靠政府的力量。搞好成果转化工作,也要注意充分发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依靠党的领导,集中力量办大事。我们处在体制转轨时期,应该重视政府的推动作用;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力度,有利于确定转化和推广的重点,有利于集中力量搞大项目的成果转化和推广,有利于通过实施有关科技计划克服市场的盲目性和滞后性。如杂交稻、水稻旱育稀植,依靠各级政府推动,取得了很大成功。

自中央《决定》颁布1年多来,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特别是省部级领导干部的科技意识显著增强,重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日益高涨。目前,全国已有13个省(区、市)成立了省级科技领导小组,省(区、市)长或省委书记任组长。另有12个省(区、市)已经决定成立;有12个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城市成立了科技领导小组,另有2个拟成立;有13个部委成立了科技领导小组或科技委,5个拟成立。第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正在形成风尚。

在这样一个大好的局面下,科技成果转化得到了各级政府和领导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例如,围绕两高一优农业的发展,天津、河北、山西、内蒙、辽宁、吉林、江苏、安徽、湖南、甘肃、新疆等11个省、区、市,在主要农作物品种更新、良种的选育、引进和推广,病虫害控制,中低产田的改造等方面都明确提出了时间表;重庆市把农业先进技术覆盖率、优良品种覆盖率纳入了对区市县科技工作考核指标;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江苏、安徽、福建、湖北、湖南、贵州、甘肃等地结合本地农业发展的实际,筹划建立高效农业或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加速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农业部确立了重大成果推广和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江西省、上海市明确分工,正副省(市)长、正副省(市)委书记都要抓一个高科技产业,等等。这些都说明,各地方、各部门充分认识到了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意义,正在认真贯彻实施。我们相信,只要全国上下保持这样一个积极耕耘的势头,科教兴国必将结出硕果。

第一、要始终坚持唯物主义世界观,树立科教兴国必胜的信念。我们要坚定科技致富的信心,坚决摒弃通过投机取巧、寻求特异之道来求得发展的任何侥幸心理。这个世界是物质的世界,要坚持唯物主义。搞现代化建设,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才是正道,舍此没有别的出路。要坚持推进两个转变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踏踏实实地提高生产力水平,真正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转入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

第二、要继续增加科技投入。投入是成果转化的保障,没有相应的投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就会沦为空谈。目前,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计划确定的2000年研究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R&D/GDP)的比例,均达到了1.5%,与《决定》的要求一致。上海与北京最为突出,分别为2.5%和2%。大部分省(区、市)决定大幅度增加财政科技支出,确定了2000年省级财政科技支出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例值,最低为3%,最高的江苏省达7%,河北、河南亦达6%。有15个省(区、市)确定了企业科技投入占其销售额比例的最低限,一般企业为1%(个别省2%或1.5%),高新技术企业为3%,最高的为5%。这些计划指标如果能实现,就能达到五年计划的目标,现在关键是抓落实。

仅仅依靠中央财政增加科技拨款来解决问题是不现实的。各地方、各部门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增加科技投入。为了强化对成果转化环节的投入,要大力支持产业化前的开发工作。在政策上要激励、调动企业及社会各界对成果转化投入的积极性。要积极支持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

第三、要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科学技术的转移、扩散,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需要广大公众的参与、理解和支持。封建迷信、反科学、伪科学以及打着科学旗帜进行的诈骗活动,是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大敌。要坚决贯彻执行中央的《若干意见》,持续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和教育活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引导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掌握科学知识、应用科学方法、学会科学思维。在全社会继续建立爱科学、用科学、崇尚科技人才的良好风尚。要特别重视发挥青年人的作用。

要继续加强农村的各种职业教育、技术培训,继续广泛组织农民青年学习科技文化知识,有针对性地多办各种适用技术培训班,培养出更多的农村专业技术能手。要进一步重视和发挥农民群众创办各种专业技术协会的积极性,引导协会由个体向经济实体演变,促进各种协会的规模化。

第四、要大力倡导和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提出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建立起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以使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利用自然资源,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安居乐业。

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战略目标,决定了我们今后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各地方、各部门要广泛宣传可持续发展思想,加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要首先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只有各级领导同志充分理解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才能带领广大群众共同实施,最终成为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和要求。要进一步抓好《中国21世纪议程》的实施。坚决反对通过破坏环境、资源,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的行为。我们要牢记江泽民同志的告诫:“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第五、要大力提高乡镇企业技术水平。乡镇企业能否有一个较快的发展和较大的提高,直接关系到我国第二步、第三步宏伟战略目标的实现。乡镇企业要上一个台阶,必须解决生产、管理技术落后,产品档次及附加值不高、质量较低,以及浪费污染严重等较普遍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各级政府要鼓励和支持乡镇企业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加快技术改造;对乡镇企业的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和科技开发项目,要给予必要的支持,以加快先进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2200万个乡镇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大市场、大舞台。通过实施星火计划,乡镇企业已经在技术成果转化、应用、转移、扩散等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只要我们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与推动乡镇企业大发展结合起来,就一定能够像毛泽东同志50年代预言的那样:伟大光明灿烂的希望就在这里。

标签:;  ;  ;  ;  ;  ;  ;  ;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加强科技成果转化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