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分析
通过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研究得出,该种路面的应用逐渐受到更多城市建设工作人员的认可,同时将其作为路面建设首选,而沥青混凝土路面优势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有利于路面建设的维护。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公路对比发现,前者建设工期相对较短,当路面出现问题时,其修复相对比较容易,不会对交通造成较长的不利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节约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其次,行车舒适。当路面采取沥青混凝土材质时,其表面具有较高的平整性,且路面坚实耐磨,不易磨损。与此同时,沥青混凝土路面还具有噪音少等特点,确保车辆可以正常行驶,使其具有较高的舒适性。再次,该路面安全性较高。在烈日照射下,沥青混凝土路面不会出现反光现象,为司机行车提供更高的安全性,从而降低交通事故发生几率,促使人们出行更具安全性。最后,适应性强。和水泥公路对比,沥青混凝土路面有巨大优越性,该优点不仅可以为人们出行提供便利,而且还能降低污染、改善城市整体环境。
二、目前市政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存在问题
虽然水泥路面和沥青路面相对,后者具有更多优势,但是,在沥青混凝土路面实际施工过程中,其施工技术仍然存在较多不足之处,其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经常受到外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使其施工质量不断下降。在夏季温度过高的环境下,不仅会造成路面强度的不断下降,而且还会发生车辙或推移等破坏;当冬季温度不断下降后,极易出现开裂等情况,最终对公路路面造成直接破坏,对此,施工人员需要不断提升其施工技术,确保公路路面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第二,当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若是施工环节不合理,则会造成路面出现裂缝。而在路面实际施工中,若是压实工具尚未完善,且压路方式错误等,均会导致路面施工存在裂缝情况,如果水分渗入裂缝,则会对沥青路面的内层造成较大破坏,长此以往,车辆行驶过程中极易引发安全事故。
第三,施工技术尚未完善,促使路面呈现明显不平整情况。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如果施工人员进行沥青搅拌时,操作不当或透油层的不均匀,均会影响路面整体的平整性,长此以往,路面可能呈现凹凸不平的状态,从而对车辆行驶舒适度造成不利影响,使其难以达到预期施工标准。
三、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在某项市政道路工程中,起点至终点长度约为1656米左右,且道路红线规划为40米。在该项工程中,其路面结构为:在对沥青混凝土选择时,细粒式为4厘米;粗粒式为8厘米;选择18厘米厚5%水泥稳定碎石;18厘米石灰粉煤灰碎石,比例标准为8:12:80;18厘米石灰粉煤灰碎土,其比例为12:40:48,总厚度为66厘米。为了确保施工质量满足标准需求,沥青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配料与搅拌
在公路建设过程中,沥青混凝土混合料作为主要材料之一,其配料过程中,施工方施工技术、施工规范与混合料配比以及搅拌等环节存在直接联系,同时也是公路建筑进行铺设工作的主要环节,因此,对其施工技术进行不断创新至关重要,从而保证路面施工质量的全面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完成配料环节后,开展交班工作同样极其重要,其原因为:该项工作的开展和公路实际性能存在直接联系。而进行混凝土的搅拌时,较为常见的搅拌机包括间歇式、连续式两种搅拌机,根据工程情况对其进行具体选择。
(二)运输
在施工现场中,对材料进行运输时应该对以下问题进行重点注意:其一,来料温度需符合摊铺温度,具体是指温度超过110℃-130℃,最佳温度低于160℃,在此环节中,现场工作人员需要及时测定温度,同时认真做好记录。其二,车辆等候过程中,应保持一定距离,避免运输车辆和摊铺机出现碰撞,最终造成摊铺质量不断下降。
(三)摊铺
在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施工时,针对大面积工程应前提进行试验,在该项工程中,进行一百米的试验,试验目的为:对施工时的虚铺系数和碾压程序等指标进行全面了解,当完成试验后,将试验结果总结并上报于监理人员,在得到认可后将其投入施工。而对混合料进行摊铺时,应保持缓慢和均匀的速度进行,摊铺过程严禁随意改变速度,通常情况下,下面层为2m/min,表面层为3m/min,通过对摊铺速度的合理控制,以保证摊铺质量达到最佳标准。
(四)碾压
在面层施工过程中,碾压环节作为重要环节之一,需要对压路机的组合方式、碾压步骤进行合理设计,对混合料进行压实时,其压实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即初压:需在高温状态下进行,最宜温度为110℃-140℃,禁止出现摊移或开裂等。复压:碾压次数不能低于4-6遍左右,以满足压实度标准,且相邻碾压宽度控制在10cm-20cm期间。终压:在终压阶段,钢轮压路机的压实温度控制在70℃以上,轮胎压路机温度应超过80℃以上,确保达到理想压实效果。
(五)接缝
在接缝施工过程中,其接缝主要包括纵缝和横缝两种,纵缝:实施一次摊铺可有效避免纵缝的出现。横缝:针对横缝进行处理时,可以选择平接缝与冷接缝,施工竣工后,摊铺机需要在完成横缝的处理后离开现场,并以人工的方式将混合料进行铲平处理,然后进行再次碾压,当完成此项环节后,通过3米直尺对其平整度进行检查,从而保证施工质量的全面提升。
结束语:
通过上文分析发现,市政公路建设过程中,路面采取沥青混凝土的工程相对比较普遍,已经成为当前公路建设重要形式之一。但是,由于市政公路建设属于复杂性工程,施工人员应将提升路面质量作为核心内容,并以施工技术发展为重要方向,确保沥青路面施工质量得到全面提高,从而提升行车舒适性和路面通行能力,为市政公路建设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依据,以实现降低汽车机件、轮胎磨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齐雪旸.市政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探讨[J].民营科技,2014(8):187-187.
[2]张焕.市政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4(8):43-43.
[3]赵静.市政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探讨[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4(2):00084-00084.
[4]武良根.市政道路建设中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之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3(17):161-161.
[5]武守良,王军明.市政道路中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与常见问题探讨[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4(5):164-164.
论文作者:王新刚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4
标签:路面论文; 沥青论文; 混凝土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过程中论文; 公路论文; 市政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