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桃冰淇淋的生产(论文文献综述)
张奥[1](2020)在《榛子碎制备工艺及货架期预测模型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榛子碎作为一种添加在焙烤、冷饮等食品中的原辅料,一直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但国内市场上很少有正规厂家生产销售的榛子碎,大多是小作坊生产,或者从国外进口。面对消费需求的不断扩大,我国榛子碎的生产研发力度还远远不够,对榛子碎加工工艺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以平欧榛子为原料,采用碱液脱皮法、微波焙烤法联合主成分分析综合评分法、模糊感官评价法确定榛子碎的加工工艺条件,并在不同贮藏条件下通过动态监测榛子碎的POV和AV的变化,结合Arrhenius方程预测榛子碎的货架期,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碱液脱皮法优化榛子碎脱皮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碱液浓度为0.4%,碱液温度60℃,浸泡时间2min,在此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脱皮率为96.87%,L值为68.56,有很好的去皮效果。(2)采用微波烘烤方式,选取不同时间-瓦数组合条件下的榛仁进行感官分析,中火烘烤能使榛子呈现出较好的感官性状,然后采用HS-SPME-GC-MS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筛选出最佳的烘烤条件。利用SPSS主成分分析中火烘烤(420w)处理条件下的榛子挥发性风味物质可用累计方差贡献率达100.00%的两个主成分表达。420w-5min处理组的榛子样品主成分综合得分最高,确定420w-5min为榛子碎加工过程中的最佳烘烤条件。(3)参考用户调查法对影响榛子碎粒径的各因素赋权重值,权重结果为:口感>形态>酥脆度>色泽,并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确定最佳粒径,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感官鉴定排名为:Ⅰ级粒>Ⅱ级粒=Ⅲ级粒>Ⅳ级粒,确定榛子碎的最佳粒径为Ⅰ级粒。依据GB/T22165-2008《坚果炒货食品通则》中烘烤类食品的各项指标要求,对研制出的榛子碎进行质量检验,其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均符合生产标准。(4)通过测定普通包装、充氮包装、真空包装等包装方式在不同贮藏温度下过氧化值与酸价指标的变化,通过建立动力学模型以预测榛子碎货架期。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温度的升高,榛子碎的酸价和过氧化值不断上升,并且二者的变化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Arrhenius方程具有较好的拟合性,以过氧化值和酸价为指标建立的榛子碎货架期预测值模型误差小于13%,真空包装条件下榛子碎货架期预测模型更为准确。
吴兴雨[2](2020)在《亚麻蛋白的酶法提取、功能性质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亚麻籽经过榨油后残留的物质称为亚麻籽饼粕。亚麻籽饼粕中蛋白质含量达30%,我国亚麻籽饼粕主要做为动物饲料成分,亚麻籽饼粕未得到充分利用。利用亚麻籽饼粕研制新食品,可以增加企业效益,所以开发利用亚麻籽饼粕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以亚麻籽饼粕为原料,采用双酶复合法提取亚麻籽饼粕中的亚麻蛋白,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方法优化亚麻蛋白提取工艺;并将双酶复合法与碱溶酸沉法提取亚麻蛋白的功能性质进行比较;对纯化后亚麻蛋白分子量及氨基酸组成进行测定;并将亚麻蛋白应用在冰淇淋产品中。具体试验过程及结果如下:在提取工艺研究中,分别采用细胞破壁酶类和蛋白酶类辅助提取亚麻蛋白。筛选出最佳单一酶分别为α-淀粉酶和碱性蛋白酶,采用单因素试验进一步缩小条件范围,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优化,得到α-淀粉酶提取亚麻蛋白最佳工艺参数:加酶量为2.5%、温度为60℃、p H为6和时间为4 h,提取率为64.15%。碱性蛋白酶提取亚麻蛋白最佳工艺参数为:加酶量为1%、温度为47.50℃、p H为10.1和时间为3 h,提取率为72.16%。先后采用α-淀粉酶和碱性蛋白酶提取亚麻蛋白,在各自优化工艺条件下进行提取,得到双酶复合法提取亚麻蛋白的提取率为86.61%。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制备大量亚麻蛋白提取液,过滤,除去大分子杂质,用超滤管进一步浓缩,葡聚糖凝胶层析法(G100)除去残留的小分子物质。将纯化后的亚麻蛋白提取液采用壳聚糖沉淀,真空冷冻干燥,经测定计算,亚麻蛋白质纯度为86.25%。分别测定双酶复合法和碱溶酸沉法提取亚麻蛋白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双酶复合法提取亚麻蛋白氨基酸含量略高于碱溶酸沉法提取亚麻蛋白氨基酸含量。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测定亚麻蛋白分子量,结果显示,碱溶酸沉法提取亚麻蛋白的条带更清晰,双酶复合法和碱溶酸沉法提取亚麻蛋白的分子量范围相同,均集中在17-20 k Da和35-48 k Da。为将亚麻蛋白更好地应用于食品中,对双酶复合法和碱溶酸沉法提取亚麻蛋白的功能性质进行比较。分别测定双酶复合法和碱溶酸沉法提取亚麻蛋白的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粘度、持水性、持油性和溶解度。结果表明:双酶复合法提取亚麻蛋白的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溶解度、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在多数条件下优于碱溶酸沉法;碱溶酸沉法提取亚麻蛋白的持水性在多数条件下优于双酶复合法;可见双酶复合法提取亚麻蛋白的功能性质有所改善。将亚麻蛋白应用于冰淇淋生产中,运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亚麻蛋白冰淇淋的配方。结果表明最优配方为:亚麻蛋白3%、脱脂奶粉13%、奶油15%、蔗糖16%。在此条件下制作的冰淇淋产品色泽均匀,呈淡棕色,具有淡淡的牛乳香气,口感细腻。采用双酶复合法提取亚麻蛋白是一种高效的提取方法,且得到亚麻蛋白的功能性质较碱溶酸沉法有所改善,可以很好的应用于食品中。
付露莹[3](2019)在《核桃粕红枣复合固体饮料研制及品质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核桃粕是核桃仁冷榨取油后剩余的副产物,含有蛋白质、膳食纤维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一种良好的食品原材料。用冷榨法得到的核桃粕可以保持丰富的营养和良好的品质。红枣中还原糖、维生素C、氨基酸、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丰富。本文以冷榨核桃粕、红枣为主要原料,生产核桃粕红枣复合固体饮料,并对核桃粕红枣复合固体饮料加工工艺、产品配方、保质期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经对真空冷冻干燥与喷雾干燥二种加工方式进行探究和品质比较,喷雾干燥在耗时、水分含量、堆积密度、色差、溶解性、微观结构、蛋白质体外模拟消化、氨基酸含量、挥发性物质等方面均优于真空冷冻干燥,确定最佳干燥方式为喷雾干燥。2、对喷雾干燥工艺进行优化,选择进风温度、进料流量、进风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结合响应面进行分析,得到核桃粕红枣复合固体饮料喷雾干燥最优工艺参数为:进风温度183℃、进料流量0.3 L/h、进风量50m3/h、可溶性固形物含量7 Brix。在该条件下生产的核桃粕红枣复合固体饮料的集粉率59.50%、休止角40°、堆积密度0.23 g/mL,水分含量1.5%。3、为提高核桃粕红枣复合固体饮料的溶解性、减轻喷雾干燥过程中的粘壁现象,在加工过程中需加入适量的食品添加剂,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食品添加剂的种类选择及用量确定,以及流变性能、微观结构的分析,最终确定蔗糖脂肪酸酯为乳化剂,β-环糊精为稳定剂,麦芽糊精为助干剂,其添加量分别为核桃粕质量的3.5%,1.4%和5%。经过验证实验,添加食品添加剂后核桃粕红枣复合固体饮料稳定性最好,喷雾干燥效果好,粘壁现象较轻,且冲调溶液由牛顿流体转变为非牛顿流体,黏度轻微增加,产品稳定性显着提高。对核桃粕红枣复合固体饮料感官进行优化实验,得到最佳配方为:核桃粕红枣复合粉45 g、植脂末55 g、白砂糖31 g、焦糖色素3 g。按照该配方制得的固体饮料,综合感官评分为88.32。4、核桃粕红枣复合固体饮料在贮藏过程中,受贮藏时间、贮藏温度等因素影响。低温条件有助于产品贮藏,对产品水分含量、过氧化值、稳定系数都有一定的控制,可以保持良好的色泽、风味、组织形态。室温(25℃)下贮藏,对产品的品质没有较大影响。贮藏温度保持在25℃以下,贮藏期可达70 d。
张鹏[4](2016)在《夏日清凉饮品大揭秘》文中研究表明各种"妖艳动人"的冰淇淋、解乏提神的运动饮料、营养健康的植物蛋白饮料……仅靠西瓜、冰棍降暑的时代已经太LOW了,这些清凉饮品让夏季不再燥热。但消费者需要注意的是,别太迷信这些饮品的宣传语,不是所有人群都适合饮用,其功效作用也大多有限。别迷信植物蛋白饮料无添加、无色素、零胆固醇……相对于传统碳酸饮料,各种植物蛋白饮料如今成了饮料界"新
吴华婧[5](2016)在《语境顺应视角下旅游网页汉译实践报告》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出境游的快速发展,引进国外旅游项目成为旅行社盈利的重要手段;同时电子商务的发展已让旅游网站成为旅游营销的新手段。旅游网站的翻译对于介绍国外旅游资源、企业盈利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受翻译公司委派翻译客户的旅游网页,负责翻译意大利部分的旅游产品及服务。原文共两万多词,内容包含城市观光、美食品尝与制作、交通、购物休闲等。该旅游网页以盈利为目的,因此翻译要以发挥文本的营销功能为最终目的。翻译开始前,笔者分析了文本特色,选择合适的翻译指导理论;在理论的指导下解决翻译中的问题;翻译完成后进行审阅,并交给翻译公司审校,经过多次修改,完成最终定稿。维索尔伦指出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选择语言的过程,基于语言的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可以从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动态顺应、顺应过程中的意识程度四个方面解释语言现象的语用意义。经过译前分析,笔者发现中英旅游网站的文本拥有不同的语言特色,一静一动,一华美一朴素。这些差异恰好体现出语言使用过程中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动态顺应、顺应过程中的意识程度。本文着重探讨语境关系顺应对翻译过程的影响。针对语言语境造成的语言特征差异,交际语境造成的人称差异、文化信息不对等,采取顺应目的语的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的策略,运用四字结构转换、省译法、视角转换法、对等替换法、加注法、类比法,以期最大限度发挥网站的营销功能。
姜仲茂[6](2016)在《蔷薇科仁用核果类植物蛋白评价及产品开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对人体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成人每天需要摄入55g蛋白质以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蛋白摄入量多以动物蛋白为主,获得蛋白质的同时也会大量增加胆固醇、饱和脂肪酸等对健康不利成分的摄入,导致肥胖、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等富贵病,因此低脂肪、无胆固醇的植物蛋白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研究选用种仁蛋白具有开发前景的13种蔷薇科仁用核果类树种,开展了粗蛋白含量、氨基酸组成测定,并对其进行系统的营养价值评价,在此基础上,研究其蛋白功能特性,筛选出营养价值高、蛋白功能特性优良的核果类树种,并利用其优良的植物蛋白初步研发了系列西伯利亚杏植物蛋白产品,为仁用核果类优质蛋白综合利用及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仁用核果类种仁粗蛋白含量较高且氨基酸组成齐全。仁用核果类13种植物种仁18种水解氨基酸含量齐全,总氨基酸含量介于22.6~32.57 g/l00g之间,平均含量为27.72g/l00g(最高达到35%),其中西伯利亚杏含量最高,其次为仁用杏,而扁桃和榆叶梅含量最低;氨基酸中含量最高的是谷氨酸,平均占总氨基酸的24.51%,其次为精氨酸,平均占总氨基酸的10.30%;第一限制氨基酸为蛋氨酸,平均占0.53%。通过对种仁18种水解氨基酸含量聚类分析,将13个种核果类分为两类,第Ⅰ类包括仁用杏、紫杏、西伯利亚杏和甘肃桃等氨基酸含量(介于30.59~32.57 g/l00g)较高的树种,Ⅱ类包括扁桃和榆叶梅等氨基酸含量(22.60 g/l00g)较低的树种。2、仁用核果类必需氨基酸的含量较高。8种必需氨基酸含量介于7.24~9.57 g/100g,平均含量为8.19 g/100g,甘肃桃含量最高,其次为山桃,而扁桃含量最低,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的是亮氨酸,占总氨基酸的6.96%,蛋氨酸含量最低,占总氨基酸的0.53%。仁用核果类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EAA/TAA)比值范围为25.33~36.5%,平均比值为31.6%,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EAA/NEAA)比值范围为33.92~50.26%,平均比值为 42.78%,接近 FAO/WHO 标准(EAA/TAA=40%,和EAA/NEAA=60%)。种仁8种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分为两大类,第Ⅰ类为必需氨基酸比例较高,包括仁用杏、紫杏、西伯利亚杏、甘肃桃和山桃,第二类为必须氨基酸较低树种。仁用核果类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是对食物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平衡性综合评价指标,SRC介于62.61~75.03,平均值为70.17,普通杏最高,仁用杏次之,甘肃桃最低。3、药用氨基酸含量最高的是甘肃桃(22.49 g/l00g),其次为紫杏(22.43 g/100g),含量最低的是扁桃(15.67 g/100g)和榆叶梅(15.72 g/100g),药用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最高的是普通桃(70.6%)其次分别为甘肃桃(70.5%)、光核桃(69.7%)和西伯利亚杏(69.43%),比例最低的是长柄扁桃(68.0%)和野扁桃(67.6%),药用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平均含量为69.02%。对药用氨基酸含量聚类分析,将13种核果类植物其分为两类,第Ⅰ类包括普通桃、野扁桃、蒙古扁桃、扁桃和榆叶梅等含量最低的树种,第Ⅱ类包括甘肃桃、紫杏、仁用杏和西伯利亚杏等含量较高。4、味觉氨基酸含量从高到低顺序为: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含量最高的是甘肃桃和紫杏,达11.46 g/100g,榆叶梅含量最低,为7.50g/100g,鲜味氨基酸平均含量为9.5 g/100g。鲜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介于33.19~36.34%,平均为34.53%;甜味氨基酸含量介于4.64~6.94 g/100g,平均含量为5.78 g/100g,含量最高为仁用杏,甜味氨基酸比例介于19.70~21.57%,平均为20.87%;芳香类氨基酸含量介于1.93~2.68 g/100g,平均含量为2.30 g/100g,仁用杏含量最高,芳香类氨基酸比例介于7.97~8.58%,平均比例为8.31%,比例最高的是榆叶梅。5、仁用核果类13种植物种仁分离蛋白保水性变幅为1.53~2.98 g/g,平均吸水能力为2.06 g/g,西伯利亚杏吸水性最强(2.98g/g),紫杏最弱(1.53 g/g);分离蛋白吸油性变幅为1.66~2.74 g/g,平均值为2.00 g/g,西伯利亚杏仁最强,仁用杏最弱;分离蛋白起泡性介于30.50~52.50%,西伯利亚杏最优,起泡稳定性介于43.57~65.34%,蒙古扁桃起泡稳定性最好;分离蛋白(pH=8)溶解度介于59.68~80.32%,长柄扁桃溶解度最大,普通杏溶解度最低;分离蛋白乳化性介于30.59~43.03%,乳化性最强的是仁用杏,最差的是普通桃,乳化稳定性最强的是仁用杏,普通桃乳化稳定性最低。6、本研究系统评价了 13种仁用核果类树种核仁蛋白氨基酸营养价值及蛋白功能特性,得出西伯利亚杏仁蛋白为最优植物蛋白,采用西伯利亚杏仁研发了蛋白产品,包括杏仁豆腐、杏仁露、杏仁果冻、杏仁冰淇淋、杏仁蛋白挂面等。苦杏仁独特的香味融合牛奶,并添加富含B类维生素的酵母提取物,使营养更丰富更全面,口感细腻纯正、绿色健康,使得杏仁的营养价值能够进入到人们日常饮食范围,为科学开发利用核果类蛋白,及其蛋白产业链条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梁克中,黄美英,方荣美,赖庆柯[7](2015)在《复配食品乳化剂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本文论述了食品乳化剂的复配技术原则,举例介绍食品乳化剂的复配技术在粮油食品、乳饮料、巧克力、植物蛋白饮料、冰淇淋等食品生产中的应用,并探讨了我国食品乳化剂的开发前景。
陈海云,宁德鲁[8](2012)在《核桃综合加工利用现状及展望》文中研究说明总结了核桃油、核桃乳、核桃粉、核桃复合蛋白饮料、核桃风味制品等核桃加工制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并对核桃壳、核桃树皮、核桃花的综合加工利用现状作了简单介绍,最后对核桃的综合加工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武晓丹,金哲雄[9](2008)在《核桃仁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本文以近年来有关核桃仁的文献资料为依据,对核桃仁的化学成分、保健品的开发及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核桃仁营成分丰富,含有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及微量元素等成分;在营养保健品的开发方面,国内已有申请核桃露、速溶核桃粉、核桃酒等营养保健品的制备工艺专利,但核桃饮品在国内市场上还不多见;药理研究表明,核桃仁具有清除自由基抗衰老、健脑益智、美容、补肾壮阳等功能。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利用我国丰富的核桃仁资源供了思路和方法。
《明胶科学与技术》编辑部信息组[10](2006)在《食用明胶的营养价值及明胶食品》文中提出至2006年12月,《明胶科学与技术》将迎来出版第100期的日子。在这100期中,在明胶专业科技人员与行业内外热心的广大作者的积极支持下,《明胶科学与技术》就明胶科学、技术与应用等方面发表和刊载了大量论文与着作,对明胶专业的学术和技术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这值得纪念的时刻,我们已经就骨胶及设备作了一个简略的小结(明胶科学与技术2005,25(4):173182;2006,26(1):617)。这里,我们继续就食用明胶的营养价值及其应用问题,并结合在我刊发表过的有关着作作一概括的介绍,这也许对明胶及食品行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核桃冰淇淋的生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核桃冰淇淋的生产(论文提纲范文)
(1)榛子碎制备工艺及货架期预测模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榛子 |
1.1.1 榛子概述 |
1.1.2 榛子的营养保健功能 |
1.1.3 榛子的加工应用现状 |
1.2 榛子碎加工现状及应用 |
1.2.1 榛子碎加工现状 |
1.2.2 榛子碎的应用前景 |
1.3 食品脱皮加工技术 |
1.3.1 碱液浸泡法 |
1.3.2 冻融法 |
1.3.3 热烫法 |
1.3.4 酶解法 |
1.3.5 烘烤法 |
1.4 坚果香气物质的研究 |
1.4.1 焙烤坚果香气物质来源及影响因素 |
1.4.2 焙烤坚果香气物质分类 |
1.5 食品货架期及其预测 |
1.6 研究目的与内容 |
1.6.1 研究目的 |
1.6.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榛子碎脱皮工艺的研究 |
2.1 引言 |
2.2 试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2.2.1 药品与试剂 |
2.2.2 仪器与设备 |
2.3 试验方法 |
2.3.1 碱液脱皮单因素试验 |
2.3.2 榛仁去皮效果评价方法 |
2.3.3 正交试验 |
2.3.4 数据处理及分析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碱液脱皮单因素试验结果 |
2.4.2 正交试验结果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榛子碎烘烤工艺的研究 |
3.1 引言 |
3.2 试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3.2.1 药品与试剂 |
3.2.2 仪器与设备 |
3.3 试验方法 |
3.3.1 焙烤榛子感官评价 |
3.3.2 挥发性成分测定样品制备 |
3.3.3 GC-MS条件 |
3.3.4 挥发性物质定性定量 |
3.3.5 数据处理及分析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不同火候-时间对烘烤榛子感官评价的影响 |
3.4.2 不同处理条件对微波烘烤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
3.4.3 主成分综合模型的建立 |
3.4.4 综合主成分得分及排序 |
3.4.5 主成分因子二维载荷图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榛子碎最佳粒径的研究及质量检验 |
4.1 引言 |
4.2 试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4.2.1 药品与试剂 |
4.2.2 仪器与设备 |
4.3 试验方法 |
4.3.1 感官评价标准的建立 |
4.3.2 榛子碎脱脂 |
4.3.3 理化指标测定 |
4.3.4 微生物指标测定 |
4.3.5 数据处理及分析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模糊感官评价法比较榛子碎的粒径等级 |
4.4.2 理化指标测定结果 |
4.4.3 微生物指标测定结果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不同贮藏条件榛子碎货架期预测模型建立与分析 |
5.1 引言 |
5.2 试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5.2.1 药品与试剂 |
5.2.2 仪器与设备 |
5.3 试验方法 |
5.3.1 贮藏试验 |
5.3.2 油脂的提取 |
5.3.3 过氧化值和酸价的测定 |
5.3.4 榛子碎贮藏货架期预测模型 |
5.3.5 模型验证 |
5.3.6 数据处理及分析 |
5.4 结果与分析 |
5.4.1 不同包装方式榛子碎贮藏期过氧化值的动态检测 |
5.4.2 不同包装方式榛子碎贮藏期酸价的动态检测 |
5.4.3 榛子碎过氧化值和酸价货架期预测的建立 |
5.4.4 榛子碎货架期预测模型验证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 |
(2)亚麻蛋白的酶法提取、功能性质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与仪器 |
2.2 试验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亚麻籽饼粕基本成分的测定 |
3.2 酶法提取亚麻蛋白研究结果 |
3.3 亚麻蛋白纯化结果 |
3.4 亚麻蛋白氨基酸测定结果 |
3.5 分子量测定结果 |
3.6 亚麻蛋白功能性质的测定结果 |
3.7 亚麻蛋白冰淇淋的研制结果 |
4 讨论 |
4.1 亚麻籽饼粕基本成分 |
4.2 最佳酶制剂的筛选 |
4.3 提取亚麻蛋白工艺 |
4.4 蛋白质的纯化、氨基酸组成及分子量 |
4.5 亚麻蛋白功能性质 |
4.6 亚麻蛋白冰淇淋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亚麻蛋白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核桃粕红枣复合固体饮料研制及品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核桃资源概述 |
1.2 核桃主要营养成分及功能 |
1.2.1 核桃主要营养成分 |
1.2.2 核桃主要功能 |
1.3 核桃综合利用现状 |
1.3.1 核桃青皮的利用现状 |
1.3.2 核桃硬壳的利用现状 |
1.3.3 核桃树皮、核桃叶、核桃花的利用现状 |
1.3.4 核桃仁的利用现状 |
1.3.5 核桃粕的利用现状 |
1.4 红枣综合利用现状 |
1.4.1 红枣的概述 |
1.4.2 红枣的营养成分及其功能 |
1.4.3 红枣的综合利用现状 |
1.5 固体饮料研究现状 |
1.5.1 固体饮料定义及特点 |
1.5.2 固体饮料的加工方法 |
1.5.3 固体饮料稳定性研究现状 |
1.6 喷雾干燥研究进展 |
1.6.1 喷雾干燥的定义及基本原理 |
1.6.2 喷雾干燥的特点及应用范围 |
1.7 真空冷冻干燥研究进展 |
1.7.1 真空冷冻干燥的定义及基本原理 |
1.7.2 真空冷冻干燥的特点及应用范围 |
1.8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作用 |
1.9 本研究的内容及目的意义 |
第二章 核桃粕红枣复合粉干燥方式研究 |
2.1 引言 |
2.2 试验材料与仪器 |
2.2.1 试验材料及主要试剂 |
2.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2.3 试验方法 |
2.3.1 工艺流程 |
2.3.2 核桃粕的制备 |
2.3.3 红枣汁的制备 |
2.3.4 核桃粕主要营养成分的测定 |
2.3.5 红枣主要营养成分的测定 |
2.3.6 核桃粕红枣复合粉的制备 |
2.3.7 核桃粕红枣复合粉物理特性的测定 |
2.3.8 核桃粕红枣复合粉色差值测定 |
2.3.9 核桃粕红枣复合粉微观结构观察 |
2.3.10 核桃粕红枣复合粉蛋白质体外模拟消化测定 |
2.3.11 核桃粕红枣复合粉热稳定性测定 |
2.3.12 核桃粕红枣复合粉氨基酸含量测定 |
2.3.13 核桃粕红枣复合粉挥发性物质测定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核桃粕、红枣主要营养成分 |
2.4.2 不同干燥方式对核桃粕红枣复合粉物理特性的影响 |
2.4.3 不同干燥方式对核桃粕红枣复合粉色差的影响 |
2.4.4 不同干燥方式对核桃粕红枣复合粉组织结构的影响 |
2.4.5 不同干燥方式对核桃粕红枣复合粉热稳定性的影响 |
2.4.6 不同干燥方式对核桃粕红枣复合粉中蛋白质体外模拟消化的影响 |
2.4.7 不同干燥方式对核桃粕红枣复合粉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2.4.8 不同干燥方式对核桃粕红枣复合粉挥发性物质成分的影响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核桃粕红枣复合粉喷雾干燥工艺研究 |
3.1 引言 |
3.2 试验材料与仪器 |
3.2.1 试验材料与主要试剂 |
3.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3.3 试验方法 |
3.3.1 工艺流程 |
3.3.2 喷雾干燥工艺单因素试验 |
3.3.3 喷雾干燥工艺响应面试验 |
3.3.4 核桃粕红枣复合粉物理特性的测定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喷雾干燥工艺单因素试验结果 |
3.4.2 喷雾干燥工艺响应面优化与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核桃粕红枣复合固体饮料辅料研究 |
4.1 引言 |
4.2 试验材料与仪器 |
4.2.1 试验材料与主要试剂 |
4.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4.3 试验方法 |
4.3.1 工艺流程 |
4.3.2 乳化剂种类及添加量筛选 |
4.3.3 稳定剂种类及添加量筛选 |
4.3.4 助干剂种类及添加量筛选 |
4.3.5 乳化剂、稳定剂、助干剂正交试验 |
4.3.6 流变学性质测定 |
4.3.7 微观结构测定 |
4.3.8 核桃粕红枣复合固体饮料(初品)与辅料配方单因素试验 |
4.3.9 核桃粕红枣复合固体饮料(初品)与辅料配方正交试验 |
4.3.10 感官评定方法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乳化剂种类及添加量筛选结果 |
4.4.2 稳定剂种类及添加量筛选结果 |
4.4.3 助干剂种类及添加量筛选结果 |
4.4.4 乳化剂、稳定剂、助干剂正交试验结果 |
4.4.5 蔗糖脂肪酸酯、β-环糊精和麦芽糊精对核桃粕红枣复合固体饮料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
4.4.6 蔗糖脂肪酸酯、β-环糊精和麦芽糊精对核桃粕红枣复合粉微观结构的影响 |
4.4.7 核桃粕红枣复合固体饮料(初品)与辅料配方单因素试验感官评定结果 |
4.4.8 核桃粕红枣复合固体饮料(初品)与辅料配方正交试验感官评定结果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核桃粕红枣复合固体饮料贮藏特性研究 |
5.1 引言 |
5.2 试验材料与仪器 |
5.2.1 试验材料与主要试剂 |
5.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5.3 试验方法 |
5.3.1 贮藏温度、贮藏时间对核桃粕红枣复合固体饮料含水量、过氧化值、稳定性、色差值、感官性状的研究 |
5.3.2 测定内容与方法 |
5.4 结果与分析 |
5.4.1 贮藏温度、贮藏时间对核桃粕红枣复合固体饮料含水量、过氧化值、稳定性、色差值的影响 |
5.4.2 贮藏温度、贮藏时间对核桃粕红枣复合固体饮料感官性状的影响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5)语境顺应视角下旅游网页汉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摘要 |
1.INTRODUCTION |
1.1 Project Background |
1.2 Objectives of the Project |
1.3 Research Questions |
1.4 Significance of the Report |
1.5 Structure of the Report |
2.RELATED RESEARCHES AND METHODOLOGY |
2.1 Researches on Tourism Transl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
2.1.1 Researches on Tourism Translation Abroad |
2.1.2 Domestic Researches on Tourism Translation |
2.2 An Introduction of Linguistic Adaptation Theory |
2.3 Research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Linguistic Adaptation Theory in Translation |
3.TASK DESCRIPTION |
3.1 An Introduction of the Project |
3.2 Preparation for Translation |
3.2.1 Analysis of the Source Discourse |
3.2.2 Analysis of the Target Discourse |
3.2.3 Comparis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Tourism Discourses |
3.2.4 Selection of Translation Strategy |
3.3 Translation Process |
3.4 Proofreading and Correction |
4.CASE ANALYSIS |
4.1 Adaptation to Linguistic Context |
4.1.1 Adaptation in Word Choice |
4.1.2 Adaptation in Sentence Structure |
4.2 Adaptation to Communicative Context |
4.2.1 Adaptation to the Mental and Social World |
4.2.2 Adaptation to the Cultural World |
5.CONCLUSION |
5.1 Major Findings |
5.2 Limitations of the Report |
REFERENCES |
参考文献 |
APPENDIX |
ACKNOWLEDGEMENTS |
作者简历 |
学术论文数据集 |
(6)蔷薇科仁用核果类植物蛋白评价及产品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仁用核果类植物资源概述 |
1.1.1 杏属植物(西伯利亚杏、仁用杏、普通杏、紫杏) |
1.1.2 桃属植物(光核桃、甘肃桃、山桃、蒙古扁桃、普通桃、长柄扁桃、野扁桃、榆叶梅、巴旦杏) |
1.2 仁用核果类植物蛋白研究现状 |
1.2.1 仁用核果类植物蛋白的营养价值 |
1.2.2 仁用核果类植物蛋白生理功能 |
1.2.3 仁用核果类植物蛋白应用领域 |
1.3 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试剂 |
2.3 试验仪器 |
2.4 研究方法 |
2.4.1 氨基酸样品制备 |
2.4.2 氨基酸含量测定条件 |
2.4.3 粗蛋白、粗脂肪及灰分含量的测定 |
2.4.4 种仁分离蛋白制备 |
2.4.5 保水性实验 |
2.4.6 吸油性实验 |
2.4.7 起泡性(FC)与泡沫稳定性(FS) |
2.4.8 溶解性实验 |
2.4.9 乳化性与乳化稳定性实验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仁用核果类植物种仁主要成分分析 |
3.2 仁用核果类植物氨基酸成分分析 |
3.2.1 氨基酸组成成分分析 |
3.2.2 必需氨基酸组成成分分析 |
3.2.3 药用氨基酸分析与评价 |
3.2.4 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分析与评价 |
3.2.5 必需氨基酸组成比例FAO/WHO参考模式评价 |
3.2.6 氨基酸比值系数法评价 |
3.2.7 必需氨基酸组成比例全鸡蛋蛋白参考模式评价 |
3.3 仁用核果类植物蛋白功能特性研究 |
3.3.1 仁用核果类植物保水性 |
3.3.2 仁用核果类植物吸油性 |
3.3.3 仁用核果类植物起泡性、起泡稳定性 |
3.3.4 仁用核果类植物溶解性 |
3.3.5 仁用核果类植物乳化性、乳化稳定性 |
3.4 仁用核果类植物蛋白产品研究与开发 |
3.4.1 牛奶杏仁露 |
3.4.2 杏仁豆腐 |
3.4.3 杏仁果冻 |
3.4.4 杏仁冰淇淋 |
3.4.5 杏仁蛋白挂面 |
4 结论、创新与展望 |
4.1 结论 |
4.2 创新 |
4.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致谢 |
(7)复配食品乳化剂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乳化剂的分类 |
2 食品乳化剂的复配原则 |
3 食品乳化剂复配具体应用 |
3.1 食品乳化剂复配在防止淀粉老化中的应用 |
3.2 食品乳化剂复配在新型的功能性保健饮料中的应用 |
3.3 食品乳化剂复配在榛子蛋白饮料中的应用 |
3.4 食品乳化剂复配在冰淇淋中的应用 |
3.5 食品乳化剂复配在巧克力中的应用 |
3.6 食品乳化剂复配在花生乳中的应用 |
3.7 食品乳化剂复配在奶油中的应用 |
3.8 食品乳化剂复配在核桃乳中的应用 |
4 结论 |
(8)核桃综合加工利用现状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核桃综合加工利用现状 |
1.1 核桃油 |
1.1.1 机械压榨法。 |
1.1.1. 1 工艺流程。详见图1。 |
1.1.1. 2 操作要点。 |
1.1.2 4#溶剂浸出制油工艺。 |
1.1.2. 1 工艺流程。详见图2。 |
1.1.2. 2 操作要点。 |
1.1.3 6#溶剂浸出制油工艺。 |
1.1.3. 1 工艺流程。详见图3。 |
1.1.3. 2 操作要点。 |
1.2 核桃乳 |
1.2.1 工艺流程。详见图4。 |
1.2.2 操作要点。 |
1.3 核桃酸乳 |
1.3.1 工艺流程。详见图5。 |
1.3.2 操作要点。 |
1.4 核桃粉 |
1.4.1 工艺流程。详见图6。 |
1.4.2 操作要点。 |
1.5 复合蛋白饮料 |
1.5.1 核桃花生乳。 |
1.5.1. 1 主要原料。核桃、花生、白砂糖。 |
1.5.1. 2 工艺流程。详见图7。 |
1.5.2 核桃乳茶。 |
1.5.2. 1 主要原料。核桃仁、白砂糖、食品乳化剂。 |
1.5.2. 2 工艺流程。详见图8。 |
1.5.3 核桃花生蛋白奶。 |
1.5.3. 1 配方。核桃花生乳100份, 蔗糖8份, 果汁原汁5份, 奶粉0.5份, 香料0.1份。 |
1.5.3. 2 工艺流程。详见图9。 |
1.5.4 复方核桃汁。 |
1.5.4. 1 原料。以杜仲叶、核桃仁为主要原料。 |
1.5.4. 2 工艺流程。详见图10。 |
1.5.5 加酸核桃红枣复合饮料。 |
1.5.6 莲子核桃复合蛋白饮料。 |
1.5.7 高营养核桃混合快餐粉。 |
1.5.7. 1 主要原料。核桃、大豆、玉米。 |
1.5.7. 2 加工工艺。详见图13。 |
1.6 风味核桃制品 |
1.6.1 多味核桃。 |
1.6.1. 1 工艺流程。详见图14。 |
1.6.1. 2 操作要点。 |
1.6.2 琉璃核桃仁。 |
1.6.2. 1 工艺流程。详见图15。 |
1.6.2. 2 操作要点。 |
1.6.3 焦酥核桃。 |
1.6.3. 1 主要原料。核桃仁250 g, 白糖150 g, 花生油50 g。 |
1.6.3. 2 操作要点。 |
1.6.4 琥珀核桃。 |
1.6.4. 1 主要原料。核桃仁250 g, 鸡蛋1个, 面粉7.5 g, 白糖50 g, 花生油750 g。 |
1.6.4. 2 操作要点。 |
1.6.5 香酥核桃仁。 |
1.6.5. 1 主要原料。优质核桃仁500 g, 食盐50 g, 香精、糖精各少许。 |
1.6.5. 2 操作要点。 |
1.6.6 咖哩核桃。 |
1.6.6. 1 主要原料。核桃仁250 g, 黄油25 g, 盐、咖缠粉各少许。 |
1.6.6. 2 操作要点。 |
1.6.7 雪衣核桃。 |
1.6.7. 1 主要原料。核桃仁、白糖各200 g, 花生油500 g, 糖桂花少许。 |
1.6.7. 2 操作要点。 |
1.6.8 核桃羹。 |
1.6.8. 1 主要原料。核桃仁500 g, 白糖250 g, 清水1 000 g。 |
1.6.8. 2 操作要点。把制成的核桃汁倒入铝锅中, 加白糖、清水煮沸即可。 |
1.6.9 核桃酪。 |
1.6.9. 1 主要原料。核桃仁、白糖各1 500 g, 优质藕粉75g, 玫瑰花30瓣, 糖桂花15 g。 |
1.6.9. 2 操作要点。 |
1.6.1 0 其他核桃加工食品。 |
1.7 核桃壳的加工利用 |
1.8 核桃树皮的加工利用 |
1.9 核桃叶的加工利用 |
1.1 0 核桃花及花粉的加工利用 |
2 核桃综合加工利用前景展望 |
2.1 核桃的深加工 |
2.2 核桃工艺品的开发 |
3 结语 |
(10)食用明胶的营养价值及明胶食品(论文提纲范文)
1 明胶的营养价值 |
1.1 明胶的生物价 |
1.2 明胶的氨基酸评分 |
1.3 提高明胶营养价值的途径 |
2 明胶的无机营养[3~5] |
2.1 钠 (Na) 和钾 (K) |
2.2 钙 (Ca) 和镁 (Mg) |
2.3 锌 (Zn) |
2.4 铁 (Fe) |
2.5 铜 (Cu) |
2.6 硒 (Se) |
2.7 锶 (Sr) |
2.8 铬 (Cr) [7, 8] |
3 明胶在食品中的作用及明胶食品举例 |
3.1 冰淇淋 |
3.2 糖果 |
3.3 菜肴 |
3.4 果冻、饮料和花点●水晶红果[15] |
四、核桃冰淇淋的生产(论文参考文献)
- [1]榛子碎制备工艺及货架期预测模型的研究[D]. 张奥.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5)
- [2]亚麻蛋白的酶法提取、功能性质及应用研究[D]. 吴兴雨. 河北北方学院, 2020(06)
- [3]核桃粕红枣复合固体饮料研制及品质分析[D]. 付露莹.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6)
- [4]夏日清凉饮品大揭秘[J]. 张鹏. 绿色视野, 2016(08)
- [5]语境顺应视角下旅游网页汉译实践报告[D]. 吴华婧. 江苏师范大学, 2016(01)
- [6]蔷薇科仁用核果类植物蛋白评价及产品开发研究[D]. 姜仲茂.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6(04)
- [7]复配食品乳化剂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梁克中,黄美英,方荣美,赖庆柯. 食品与药品, 2015(06)
- [8]核桃综合加工利用现状及展望[J]. 陈海云,宁德鲁. 安徽农业科学, 2012(05)
- [9]核桃仁的研究进展[A]. 武晓丹,金哲雄. 第一届全国中药商品学术大会论文集, 2008
- [10]食用明胶的营养价值及明胶食品[J]. 《明胶科学与技术》编辑部信息组. 明胶科学与技术, 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