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的银行运作——外资银行准入对中资银行的影响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二十一世纪论文,外资银行论文,对策论文,中资银行论文,银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对中资银行的影响
随着中美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双边协议的签定,中国在加入WTO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根据协议,中国一旦正式加入WTO,外资银行在两年后可以同中国企业进行人民币业务,五年后可开展人民币储蓄业务。此前,在上海和深圳两地,已有25家外资银行的分支机构开办了人民币业务。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对我国的银行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既产生积极影响,又产生消极影响。
(一)积极影响
1.有利于吸引利用外资,改善外资投资环境。同国内银行相比,外资银行资金实力雄厚,外资银行带着大量资本进入我国后,我国利用外资的交易成本和费用与在国际金融市场筹资相比大大降低。相对来讲,国外发达国家的银企关系比较宽松,跨国公司与跨国银行之间存在着合作关系。外资银行的介入,不但为外商提供良好的服务,改善外资投资的金融环境,而且还会将海外客户吸引到中国投资,进一步吸引外资。
2.有利于我国金融业学习外国先进管理经验。外资银行的准入,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金融创新产品,为我国金融机构学习借鉴经营模式,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直接参考。
3.有利于引入竞争机制,促进中资银行改善经营水平。在外资银行进入前,国内各银行为争夺市场份额,拓展客户群展开激烈竞争。外资银行的进入为我国金融市场带来了全新的竞争因素,打破了国内几家大银行各据一方的局面。中资银行不仅要面对国内银行的竞争,还要迎接外资银行的挑战,这就迫使各中资银行,加速商业化进程,提高竞争能力。竞争的结果必然使银行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服务价格不断降低,国内企业和广大百姓享受的金融服务质量也不断改善。
(二)消极影响
1.对国内银行各项业务发展造成冲击。主要表现在:
(1)国际结算业务将承受更大竞争压力。外资银行暂时不会在传统业务领域与中资银行展开竞争。它首先冲击的是成本低、风险小、收益高的国际结算等中间业务。鉴于外资银行快捷的结算方式,良好的服务态度,较高的工作效率,尤其是在提供外汇打包收款和出口押汇等形式的资金融通方面,都令中资银行望其项背,使中资银行在这项业务的经营上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以1998年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的国际结算量为例,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两大中资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量共为1956.3亿美元,同期在华开办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的国际结算量为93.3亿美元,并且差距每年都在缩小。据统计,外资银行办理的出口结算业务已占我国市场份额的40%以上。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在此项业务的比重会大幅提高,中资银行如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市场份额会不断萎缩。
(2)外汇储蓄存款会出现转移。加入WTO前,外资银行由于受我国法律规定,在我国吸收存款的规模和范围上受到了限制,其资产负债中的国内存款部分并不占重要地位。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在吸收外汇和人民币储蓄存款的范围和规模得以拓宽,机构数量也会进一步增加,同中资银行在客户和存款的争夺也会不断增强。据有关资料表明,截至1999年9月底,外国银行分行在华数量已达155家,外国银行代表处248家。在中国入世3年后,这一数量还将增加50%,到那时,外资银行吸收的外汇存款将凭其分支机构的增加而会增加1倍多。
(3)外资同中资银行在人民币储蓄存款上展开激烈争夺。截至1999年9月底,经营人民币业务的25家外资银行存款总额为38.22亿元。与我国银行的存款规模不可同日而语,而且从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还要克服网点少、存储不便的困难,并要承担由于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变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等考虑,预计企业和居民的人民币存款从遍地开花的中资银行网点转移到外资银行网点还要有一个过程,而且这其中还未考虑国家对外资银行的限制程度。尽管如此,外资银行在获得人民币经营权后,从追求利润最大化考虑仍会加剧同中资银行在人民币存款上的争夺。目前,25家外资银行吸收的人民币存款总额为38.22亿元,平均每家1.53亿元。如果在此基础上增加10倍,每家吸收能力达到15.3亿元,按照目前外资银行的进入速度,预计5年后外资银行共达403家计算,其吸收人民币存款规模可达6165.9亿元,与我国目前近8万亿元的各项存款余额相比,估计可占到7.7%的份额。因此,加入WTO后,对外资银行从中资银行手中抢占市场份额的能力不能小窥。
(4)外资银行对个人消费贷款全面出击。中资银行应当抓住时机,创造条件,积极开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若非如此,一旦外资银行介入,这一市场的开拓难度更大。以1998年中资银行同香港银行业的消费为例。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两大国有银行的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总额为213.5亿元,而同期香港银行业消费贷款总额为6495.51亿美元,占香港本地使用贷款的33.2%。与1978-1998的十年间,香港银行消费信贷总额年均递增24%,信用卡贷款递增37%相比,我国银行业发展个人消费信贷太过注重还款能力及担保条件;争相开发推广借记卡,逐步取消或限制信用卡透支功能的做法更显得气魄不足。
2.国内银行的客户优势将逐步减弱。目前,我国外资银行以港资、日资、美资为主。这些国家和地区是我国三资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地,主要的贸易伙伴。外资银行介入后,为拓展自己的市场份额,必然借助于母国企业投资者的地缘关系及长期形成的银企关系,以信贷为手段,争取前景良好的三资企业。另外,外资银行也会选择国内的一些优秀企业发放贷款。这些企业从自身发展角度出发,为增加出口,降低成本,对服务方式灵活,工作效率高的外资银行也会乐于接受。这样,中资银行努力培育的一批优秀客户在无情的市场竞争面前便“肥水”流入外资银行。随着外资银行在贷款总量上的递增,其贷款业务也会不断拓宽,对国内优秀三资企业和国有企业的争夺将是长期的。
3.对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带来一定的冲击。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后,必定会经常涉及人民币与外币间的资金转换。这种转换,增加了外汇市场上资金流动的不确定性,国际游资会趁机大量进入我国金融市场尤其是证券和外汇市场。而我国金融体系比较脆弱,金融市场管理能力及抵抗风险的能力都有待加强。若监管不力,将会对人民币汇率稳定造成很大压力,引起金融市场的动荡。
4.中资银行人才流失在所难免。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必须熟悉中国市场,必须有熟悉人民币业务的人员冲锋陷阵。外资银行从生存和发展出发,会以优厚的工资待遇和出国培训等优惠条件,挖走中资银行的优秀管理人才和业务骨干,并带走一批老客户。随着外资银行的增加,高薪高福利、灵活的激励机制使国内银行的人才流失会不可避免地增加。
对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所带来影响的对策
面对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带来的种种影响,国内银行必须正视挑战,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消除消极影响及不利因素。
(一)尽快调整对外资银行的监管政策
目前,我国对外资银行的政策,一部分属于超国民待遇,一部分属于低国民待遇。前者表现为:1.税负水平不同。多数外资银行外币业务的所得税率仅为15%,营业税也可以减免,而中资银行所得税率为33%-55%不等,差距较大;2.监管松紧不同。对外资银行的监管限制相对较少,对国内银行在利率、现金管理等方面有不少限制,但外资银行在经营中较少受约束。后者表现为:1.业务范围受限制。目前,我国对外资银行的人民币业务在逐渐放开,但仍限定人民币业务的经营规模;2.地域范围限制。上海的外资银行的客户局限于上海、江苏、浙江,深圳的外资银行的客户局限于深圳、广东、广西、湖南,现在从加入WTO的角度来看,这种政策有值得改进的地方。一方面,它造成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较大的税负差距,中资银行处于十分不利的竞争地位;另一方面,对外资银行在业务经营地域及规模上的限制被视为歧视政策,制约了外资银行对资金运用的更大发挥。因此,有必要调整对外资银行的监管策略,其设想是取消对外资银行税率优惠的办法,逐步放宽业务经营范围,并配以严格业务监管,一方面加大引进外资银行力度,一方面消除不利影响,从而使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同处一个水平竞争。
(二)加快商业银行改革进程,增强中资银行经营活力。当前需要重点解决的是银企之间的债权债务问题、银行进一步加大对国企扶持的问题以及政策性业务商业性业务转变的问题。这关系到国有银行能否转变为真正的商业银行。中资银行缺乏竞争力,一个主要原因是银企关系协调不密切,银行背的政策性业务负担重,历史包袱沉,不良债权多,在这种背景下与外资银行竞争,结果可想而知。为此,央行及政府从减轻中资银行负担入手,重点解决好银企之间的债权债务问题,促使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彻底分离。另外,中资银行还要不断满足客户需求挑战,紧跟市场形势和客户要求不断适应,不断创新,增强经营活力,充分发挥出中资银行的整体服务优势。
(三)加快中资银行内部经营机制转换,提高自身竞争力。在强有力的竞争面前,中资银行要努力做到:1.完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建立一套科学的信贷风险管理约束机制,积极防范和化解国内银行经营风险和国际资本流动风险。2.加大科技投入,积极金融创新,发展计算机网络、客户终端等现代化工具,借助高科技开发推广金融新产品,贴近客户,贴近生活,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努力提高银行的盈利水平。3.建立和完善以效益为中心的人事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四)严格外资银行准入条件,有步骤放松外资银行的经营限制。从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现状看,截至1999年9月,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为313.63亿美元。从资产地区分布看,上海辖区内(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外资银行资产总额为166.81亿美元,占外资银行资产总额的53.19%;广州辖区内(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海口)外资银行资产总额为67.84亿美元,占比为21.63%;北京外资银行资产总额为30.99亿美元,占比为6.37%;天津外资银行资产总额为20.18亿美元,占比6.43%;大连外资银行资产总额为21.37亿美元,占比6.81%。按洲别分析,亚洲在华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为193.78亿美元,占全部外资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61.79%。欧洲在华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为90.85亿美元,占比28.97%,北美洲在华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为26.72亿美元,占比8.52%。从以上数字分析,我国对控制外资银行的准入条件应该考虑到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尽量选择与我国经贸有密切关系,在亚洲金融危机和香港金融市场有良好信誉的外资银行进入,保证质量,减少风险;二是适当改变外资银行过多设在东南沿海的布局,从支持内地国企发展的角度,有计划地从东南沿海向内陆引入外资银行,带动促进内陆省份的外向型企业发展;三是改变外资银行母行大多来源于亚洲国家和地区,欧美国家在华银行数量少,业务规模小的局面,有目标的协调外资银行来源,增加欧美外资银行的数量,提高市场占比。若外资银行来源结构失调,侧重于某一洲的国家和地区,一旦局部经济发生动荡,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金融业也会产生连锁反应。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另外,在适时适度引进外资银行的同时,还要有步骤地放松对外资银行的业务经营限制,有计划地控制外资银行的业务经营范围。这样,既可以调动外资银行的积极性,又可以正确地引导竞争,保证中资银行平稳持续的进行改革,减少对中资银行在短期内受到的强力冲击。
(五)大力培养国际金融人才,努力与国际经营管理接轨。加入WTO,便意味着中资银行面临银行电子化、专业化,金融创新及客户需求对高素质人才资源的更加严峻的挑战,依目前中资银行的管理水平及经济效益,难以与外资银行进行全面抗衡。因此,加大培训力度,尽快培训一批掌握金融英语、国际贸易、外汇会计、计算机、法律的专业人才,充实到银行业务与金融监管队伍中去,对提高我国金融从业人员的管理能力与经营水平有着十分迫切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