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科技城医院 邮编 :215011
【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个体化综合护理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总结在我院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患者78例。结果:手术前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对胃癌的认知评价分数分别为(88.46±5.68)分、(80.12±4.87)分,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对胃癌的认知评价分数分别为(77.46±5.06)分、(68.36±4.29)分,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综合护理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个体化综合护理,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早期胃癌
早期胃癌患者由于对胃癌这类疾病以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之后产生的并发症状相关知识的匮乏,让许多家属及其自身产生了恐慌、焦躁不安、“谈癌色变”等情况,有的研究显示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感能够影响治疗的效果、手术的预后,进而严重的影响了手术后的康复[1-2]。患者的这种不确定感主要是患者对疾病症状的不了解、复杂性治疗的不明确以及对护理的恐慌排斥[3]。为了进一步探讨个体化综合护理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本次研究总结78例相关早期胃癌患者资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4年4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患者78例,年龄范围为35岁-76岁,平均年龄为(49.4±6.1)岁,体重范围为49kg-85kg,平均体重为(77.8±6.9)kg,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者均有食欲不振或者是明显的食欲减退、乏力、恶心呕吐、腰背疼痛等临床症状,患者均同意参与本研究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研究对象排除标准:排除妊娠期患者,排除严重的肾脏功能衰竭患者,排除合并高血压患者。分组方法:78例早期胃癌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选择个体化综合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的早期胃癌患者39例为观察组,选择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的早期胃癌患者39例为对照组,两组早期胃癌患者一般资料(平均体重、诊断数据、血常规等)经统计学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根据消化内科护理常规实施管理进行常规护理。患者入院之后对患者进行疾病的宣传,记录患者的病史以及药物过敏史。根据医生的嘱托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以及其他护理。(2)观察组患者采用个体化综合性护理管理方式进行护理。首先对患者的疾病情况、心理认知情况以及生理功能进行评估,然后根据相关文献研究的早期胃癌患者手术之后并发症和手术之后存在的危险因素,按照患者自身的病情制定具体的护理问题表,制定并实施护理诊断和管理路径。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早期胃癌的相关知识普及、健康教育宣传以及护理知识普及;对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风险进行评估预测,对于有相关病史的患者要优化其给药顺序,先抑酸然后再防出血,最后进行预防静脉发生栓塞的护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观察指标 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评价[4]:根据Mishel编制和修订的疾病不确定感量表,让患者进行对疾病的认知评价,量表包括不可预测、信息缺乏、复杂性和不明确四个量度,采用打分方式进行评价,分值越高说明患者对疾病认知的不确定感就越高。评分时间分别在刚入院时、手术前、出院时三个阶段。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20.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本研究实验设计类型为随机抽样的对照试验,对组间平均值计量资料间比较方法选择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结果
入院时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对胃癌的认知评价分数分别为(93.79±4.87)分、(93.81±4.31)分,观察组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对胃癌的认知评价分数分别为(88.46±5.68)分、(80.12±4.87)分,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对胃癌的认知评价分数分别为(77.46±5.06)分、(68.36±4.29)分,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的统计与比较结果如下表1:
表1: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对疾病的认知评价分数对比
组别 入院时(分)手术前(分)出院时(分)
对照组(n=39)93.79±4.87 88.46±5.68 77.46±5.06
观察组(n=39)93.81±4.31 80.12±4.87 68.36±4.29
t值1.3766.4898.938
P值>0.05<0.05<0.05
3讨论
近几年,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早期的胃癌治疗当中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已经逐渐成为了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此类技术虽然改变了胃癌的治疗模式,但是也给传统的消化内科护理模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5-6]。本次研究显示,入院时对照组患者对胃癌的认知评价分数为(93.79±4.87)分,观察组患者对胃癌的认知评价分数为(93.81±4.31)分,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评价分数没有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对照组患者对胃癌的认知评价分数为(88.46±5.68)分,观察组患者对胃癌的认知评价分数为(80.12±4.87)分, 观察组患者对胃癌的认知评价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对照组患者对胃癌的认知评价分数为(77.46±5.06)分,观察组患者对胃癌的认知评价分数为(68.36±4.29)分, 观察组患者对胃癌的认知评价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内经粘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护理难度较大,本次研究采用规范的系统化护理模式,以患者个体为护理中心,优化了护理的流程和路径,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当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丽霞,张永红,王萍等.12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9):810-811
[2]李秀梅,廖素珠,苏雪芬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肠道肿瘤的护理与配合[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1,28(11):649-650.
[3]孔令敏,丁岩冰,邓彬等.45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8):29-30.
[4]向葵,何燕,王军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病变的护理[J].重庆医学,2011,40(15):1551-1552.
[5]黄海华,潘杰,翁冬兰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5):449-451.
[6]王东平,王萍,陈如娣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3):1247-1248.
论文作者:张婷婷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8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0
标签:患者论文; 胃癌论文; 黏膜论文; 认知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评价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8月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