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栖霞市蛇窝泊中学 265300
一、“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1.教师缺乏对学困生的关怀。学困生大多数是习惯较差的学生,他们上课听讲的纪律差,课堂表现效率低,因此,他们通常都难以得到教师的关注与关怀。
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经常发生脱节,很多家长因为自身知识结构不足以及工作压力的原因,对于孩子的学习爱莫能助。
当然,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后天因素是学困生的一个普遍原因。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学困生主要是由于缺少教师的关注、缺乏家长的有效配合,并长期放之任之而形成的一个特殊学生群体。
二、有效转化“学困生”的策略
根据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并结合着我所任教学校实行完全的走读制这一实际,我认为要有效转化“学困生”,促进他们有效提高学业成绩乃至于品德、人格方面的全面发展,至少应该从加强教师的关注、提高学困生课堂学习效率,把好考试关并以考促学,以及与家长相配合并有效借力家庭教育四个方面做好文章。
1.加强教师对于学困生的关注度。对于学困生而言,他们的自尊心较脆弱,自制力较差,他们渴望教师的关注、表扬,而不是教师的歧视、讽刺挖苦,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表现出关心他们,信任他们,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真诚。这一学期,我为班上的学困生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把当天在学校学的新知识回家讲给父母听,并要求家长写出反馈的意见,包括反馈孩子回家讲解了哪些知识点,哪些典型的题型;对于认真用心地学也即家长反馈较好的学生,在点评作业的环节基于重点表扬。这一办法的初衷,其实只是为了有效提升学生课堂听讲的注意力,我想如果学生听明白了回家讲给父母听,就等于是他又将知识复习了一遍。而如果学生没有听懂课堂讲授的知识,那么,一方面他们将会更加主动地请求我再为他们讲解一次,另一方面家长也可正好借此而针对孩子进行查漏补缺教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通过这一活动,不仅让学困生感受、体验到了一种成功感,而且还激活了他们学习新课与新知的动机。学生课堂听讲比以前更加用心了,课堂效率随之而得到了有效提升,课后作业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与此同时,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口语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与父母情感沟通得到了加强,从而实现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效沟通。
2.提高学困生的课堂效率。当学生的课堂听讲抓住了,学生的课堂效率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他们对于自己的自信心也就增强了,在课堂上也敢于举手发言了。这时,教师要及时为他们设置问题,对于他们的课堂表现要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从而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挖掘孩子自身的潜力。自信心是一切能力的源泉,每个人的潜力都是巨大的,他们的学习效率会逐渐提升。教师此时不要急于求成,要相信“欲速不达”的道理,给学生足够的进步时间与空间。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课堂效率、学习能力定会得到提高。
3.把好考试关,以考促学。认真把好考试关,注意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要有意识地出一些相对较易的题目,培养学困生的信心,让他们尝到甜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是可以学好的。在考试前应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学困生知识的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这样还可使有些学困生经过努力也有得较高分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通过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最终达到有效转化学困生的目的。
4.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提高家庭作业的质量。在当下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的课时确实比以前减少,加之课堂巩固新知的时间减少,因此课后作业便成了巩固新知的重要一环。家庭作业是在脱离教师关注下,并且经常是在家长的监督下完成的。如此,家长的作用就格外重要。基于这一考虑,我告知家长希望他们能够准确掌握并保证孩子的作业时间,对于学困生来说还需要他们将孩子有困难完成的题目做好标记,这样我便可以在讲评时更加有针对性地关注这一部分学生,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其实,我们都深知这一道理:对于学困生而言,尤其是有难度的题目,讲解一遍与讲解两遍的效果显然是有差异的。而获得了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学困生的作业质量可以得到更加有效的保障,他们每一天所学新知识的巩固也就有了保证。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困生的学业成绩一定会取得很大的进步。
三、结语
学困生的转化与帮扶应该成为一线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一个重点。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必须坚持以“全纳教育”理念为指导,关注、关爱学困生的健康成长,反对任何理由的歧视和排斥,营造公平、公正的教育氛围,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有效转化学困生,需要一线教师对于这一部分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关心与关爱。但如果只靠教师个人的力量,仅依靠学校教育而忽略家庭教育、忽略了家长的积极影响,显然是不可取的,也是难以取得实效的。学困生的帮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我们一线教师的细心、耐心、信心与恒心,同时还需要家长的有效配合,只有借助于家校联合才可以有效促进学困生的发展。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只要我们有了正确的思路,常抓不懈,学困生一定会得到有效转化,并且还有可能发展成为学优生。
论文作者:孙绍春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3月总第9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5
标签:学困生论文; 教师论文; 这一论文; 作业论文; 学生论文; 家长论文; 课堂论文; 《教育学》2016年3月总第9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