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士采血的技术、护士服务的态度、采血室的环境、人文关怀以及采血相关的知识宣教等,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6.6±2.3)分、(95.8±2.2)分、(97.1±2.5)分、(96.3±2.4)分、(96.8±2.1)分;对照组患者对护士采血的技术、护士服务的态度、采血室的环境、人文关怀和采血相关的知识宣教等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85.2±4.1)分、(84.4±4.2)分、(86.4±2.3)分、(85.7±4.4)(87.1±2.0)分。2组间数据相比较(t=18.784,18.624,24.398,16.382,25.909;P<0.05)。3讨论体检中心静脉采血是医院诊断的一项重要检查方法,各项临床指标配血及测定均需要静脉采血的辅助,导致静脉采血工作量的逐渐加大。静脉采血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指标检测结果和体检者疾病的治疗等,因此要提高体检者静脉采血的质量,降低静脉采血的不良反应和发生率,对体检者治疗和康复具有着重要的意义。患者在接受抽血的过程中出现晕针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分析各种原因可知:心理因素是其中影响最为严重的因素,主要是因为患者抽血时存在紧张以及恐惧的不良心理,导致其迷走神经出现亢进和兴奋的情况,内脏器官血管有效扩张的情形下,会出现短暂的心肌收缩无力以及心率变缓的情况,导致大脑因供血不足而出现血管性晕厥;另外,患者的体质、体位等因素以及对患者造成的疼痛刺激也存在着导致其晕针的风险。因此在抽血时要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更强的护理措施。心理护理干预要求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积极主动的沟通交流,全面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予其针对性、差异化的心理疏导。通过向患者深入阐述采血目的及方法,提高其正确认识,消除其内心可能存在的担忧,从而促使其采血依从性的有效提升。另外,在沟通过程中保持语言的通俗易懂以及态度的和蔼可亲,缩短医患彼此距离,增加医患之间信赖感,从而促使护理工作更为顺利的开展,并保证抽血工作的顺利完成。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晕针发生率低于参照组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在对患者进行静脉采血的过程中加强心理护理,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出现晕针情况。结束语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在体检中心静脉采血中应用,可以改善体检过程中的护理质量,降低采血相关的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提高体检时体检者的满意程度。参考文献[1]郝艳娜.体检中心静脉采血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4):117+125.[2]张丽娟,刘茜哲.护理风险管理在体检中心静脉采血中的应用[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4(36):158+161.[3]张晓丹.护理风险管理在体检中心静脉采血中的应用[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4(36):162+166.
论文作者:刘旭东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1月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5
标签:静脉论文; 患者论文; 满意度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发生率论文; 体检中心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11月21期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