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李巨烨

“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李巨烨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天津 300392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提高,城市道路作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核心部分面临巨大挑战和契机。只有不断完善其质量和给排水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才能确保道路交通和人们正常生活不受影响。本文主要简要的概述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海绵城市应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有着帮助。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

前言

水是人类生存的主要资源,城市给排水作为城市的命脉,其设计与建设直接影响到城市运行、发展,在城市化进程不断的推进下,我国市政给排水的系统设计问题也逐渐凸显,海绵城市理念应用,能够有效的提升市政道路的给排水系统设计质量,希望对城市可持续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的重要作用

1.1提供科学的设计和规划导向

对于目前我国市政道路排水设计不规范问题,特别是在下雨过后,城市就像一个巨型水坑,排水速度较慢,这些问题的发生足以说明排水体系中存在诸多不足,比如雨水累积、难以下渗造成的排水停滞等,为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然而正确运用海绵城市观念,却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这种方式在老城区中主要体现在对排水体系的整改方面;针对新城区则主要体现在科学设计中,以此提升城市自我恢复能力,轻松避免雨天难排水的难题。

1.2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市政道路给排水中引入这种观念,不但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水资源,保持生态环境。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兴的城市建造观念,其不但结合生态、环保、自然和谐等要素,还直观表现出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不动摇的态度。所以在市政道路给排水体系中按照海绵城市观念能大大加快城市发展进程,同时能提高水资源使用率。无论是在城市用水还是吸收用水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3提升资源综合使用率

将海绵城市观念成功应用到给排水设计中,能最大化充分利用城市资源。随着城市人口的剧增,市政道路排水承受巨大压力。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必须要改善和增加已有的排水设备和管道,依据实际情况搭建健全的、先进的、通透性能好的排水体系,提升道路渗透力,聚集比率而且进行反复使用,从而高效提高我国城市水资源的综合使用率。

2 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措施

2.1车行道

在现阶段,我国的市政道路建设中,非透水性路面是车行道核心应用的路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然而这种路面不但能导致路面产生积水,还会隔断地下水的供应,形成热岛效应。在海绵城市给排水的基础观念指引下,车行道的路面需要充分体现透水性的作用,这样不但能降低径流量,还能针对地下水给予循环补充。因此在进行设计和具体施工时,在表面层应该对其透水沥青混凝土的加以正确使用,同时针对基层和底部层,可以选用非透水性的材料进行实施,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因为雨水下降而造成的路基损坏。当雨水与路面紧密碰触时,顺着横坡,水体会向着盲沟排解,同时流入到检查井和绿化带内。

2.2人行道

假设人行道引用非透水性的路面,那么在雨季必然会产生泥泞和积水现象,从而对人们的生活和人身安全造成不良影响。但是在海绵城市观念的正确引导下,应该积极对透水性的路面加以建造,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让地面下的雨水得以渗透,进一步对路面温度和湿度进行合理调控。这样不但能降低积水量,还能把排水管道布置在基层中。在计划坡度时,需要把路拱横坡把控在1.0%-2.0正常范围内,将纵坡把控在2.6%以内。

2.3绿化带

在建造海绵城市过程中,无论是人行道,车行道都对绿化带进行了规划。只有在保证足够的水分时,才能对绿化带进一步种植,因此要掌控好绿化带的生长高度,然后把排水设备设施布置到绿化带中,而且要及时对雨水聚集区进行策划,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才能让路面雨水向着雨水聚集区流动,对自然水资源能充分有效的利用。同时,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杜绝雨水腐蚀路面的现象发生。

第一:聚集雨水。要对透水路面的柔韧性和地表径流做到有效利用,保证可以在绿化带的雨水口聚集水体。通常情况下,雨水口的高度应该控制在栽培土和道路高度中间。

第二:过滤水体。针对降落在地表面的水体,要对其实施过滤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确保其整洁性。在现实的策划中,要对栽培土进行布置,同时对砂石层进行合理规划,进而安装渗透管。这样不但能实现雨水的有效过滤,还能让其顺利渗透到地下,补充自然水体。

第三:滞蓄缓排。针对绿化带的构造特征和地势展开探索,同时保证雨水可以有序按照一定层次渐入地下。为使雨水沉积,在安排雨水口时要对明沟进行处置,并且要将沟渠布置在明沟两侧,以此引导雨水流入明沟。在雨水十分充足的情况下,雨水口的功能得以发挥,在绿化带中起到水体滞留的作用。

第四:排解。为能加强雨水管道和排水管的联系,需要对溢流系统展开充分考虑。在降水量十分富裕时,仅仅依赖雨水口难以改善积水难题。而此时地形较低的绿地会存储雨水,经过溢流系统让雨水流入市政管网,从而排解大量水体。

2.4搭配设备

市政道路的排水主要设备是路缘石,主要包含平缘石、立缘石。而平缘石高度应该与附近地表维持相同,可以使得雨水顺着雨水口或者是绿化带的方向所流动,进而避免出现积水的问题。立缘石则是不同,可以微微高出其他的地表,在雨水降落到路面的时候,朝着雨水口出聚集,结合其自身的特点,不能有效的保证雨水顺利的流入绿化带中,若想对其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我们必须应用打孔式或者是间隔式的立缘石。除此之外,在传统施工设计的过程中,路肩边沟的布置也是利用混凝土材料的表现。但在现实中却容易造成堵塞,不但破坏其美观,而且在过滤雨水方面没有任何意义。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对植草沟展开合理使用,也就是说在地表沟中栽种植物,以此达到收集雨水和传送、过滤和排解的目的。

3 给排水设计工程实例

以铜官园区道路彩虹路排水工程为例。道路全长约550米,路幅36米,两侧的企业围墙退让为3米。道路横断面设计为:3米生物滞留带(围墙退让)+2米人行道+3米景观带+11.5米车行道(半幅)+3米中央绿化带(半幅为1.5米)。由于道路等级较高,车辆载重较大,车行道采用常规沥青混凝土,车行道雨水经过水暗涵穿过景观带、人行道进入生物滞留带中,人行道采用透水铺装,设置蓄水层和防渗膜,蓄水层通过100mm软式透水管与滞留带相连。景观带下设置渗管。溢流雨水均通过溢流雨水口进入道路雨水管中,溢流雨水口周围铺设20cm宽,10cm厚卵石,用于缓冲径流。该设计中的生物滞留带结构分为蓄水层、种植土层、碎石层三部分。①蓄水层:暴雨时,生物滞留带中允许有蓄水层,用于地表径流的排出和蓄积。设计生物滞留带与周边地面的高差大于30cm,允许最大蓄水高度一般为20cm。②换填种植土层:本次设计换填种植土层为1米,土壤配比为40%砂+40%原土+20%椰糠。③碎石层:碎石层厚度为30cm,上层5cm砾石粒径为0.5-1.0cm,下层25cm砾石层粒径为3-5cm。

结论: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的建造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项目建造过程中必须要科学合理的利用自然水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在这种观念指引下,在进行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时,要格外注重对特殊位置的合理规划,确保城市绿地和道路的有效连接,从而推动城市建设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洁.“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0):87.

[2]张富敏,王卓诚.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9):266-267.

[3]黄璐璐.海绵城市设计给排水[J].江西建材.2016.(21):71-72

[4]徐巍.给排水设计在海绵城市理念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2016(55):8-9

[5]夏小江,周建华.海绵城市建设中给排水应该注意的问题[J].中华建设.2016(07):76-77

论文作者:李巨烨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5

标签:;  ;  ;  ;  ;  ;  ;  ;  

“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李巨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