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大型信息化企业信息系统及网络运行监控深度优化及巡检自动化开发实施的探索分析论文_梁飞

现代大型信息化企业信息系统及网络运行监控深度优化及巡检自动化开发实施的探索分析论文_梁飞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710004)

摘要:为进一步加强公司信息通信运维能力、提升信息通信整体运行管控水平,更好支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公司需要进一步夯实信息通信运维基础,查漏补缺,增强运维能力,以满足不断提升的运行管理需求。

关键词:现代大型企业 信息化 信息监控 自动化

1.实施目标

进一步支撑“两级调度、三层检修、一体化运行”的调运体系建设要求,规范信通公司调运体系的组织架构、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实现对信息系统的集中管控、统一调度、精益管理、高效运作,全面支撑坚强智能电网和“三集五大”管理体系建设。通过信息通信调度管理提升项目的实施,实现主动、集中、统一的信息通信调度运行管理;实现信息通信系统运行的可控、能控、在控;建设服务全过程、展示全视角的一体化技术支撑平台,实现信息通信运行服务流程化、展示互动化。

1.实现指标的监管,实时掌握系统的运行情况,确保国网考核的各项运行指标、业务指标等正常。

2.通过对系统档案进行管理,以系统的生命周期为主线,将系统建设、运行、检修、安全等信息进行管理,确保系统的档案资料与系统的运行现状保持一致。

3.建立自动化巡检,生产系统巡检报告,提高运行人员的工作效率, 同时提前发现系统不正常现象,将故障处理在萌芽状态。

2.实施范围

建设范围包括数据范围、功能范围、应用范围。

1、数据范围:各业务系统系统的(CPU、内存、网卡、磁盘)、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磁盘及文件系统、数据库表空间、数据库告警日志、数据库复制进程、存储复制状态、应用程序关键进程、操作系统告警日志、应用程序告警日志、中间件告警日志等信息。IMS、IDS、TMS系统和综合网管系统中和陕西省电力公司及西安灾备中心各业务系统相关的运维信息,数据类型包括结构化数据、分结构化数据(文本数据)。

2、功能范围:该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功能,分别为调度业务管控、辅助监控工具数据展示及分析。系统的运行监控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自动巡检管理。

3、应用范围:该项目主要应用范围为信息通信调度各专业人员、运检中心与信息事业部运维检修人员。信息事业部运行、安全、检修及各业务系统运维的相关人员。检修中心业务相关人员。

3.实施原则

1)推广目标的一致认识

推广实施参与各方对项目范围和目标要有共同的、一致的、科学的认识,同时尚需根据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管理标准体系进行相应的软件完善,不断的完善和升级。

2)推广单位成立全方位的实施配合组织

推广单位需落实项目推广时本单位实施配合组织,包括负责人员和实施配合人员,确保人员的组织能涵盖项目实施基础数据初始化、用户培训、系统试运行、试运行验收及技术支持等阶段的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项目组建立高效的现场推广实施组织

项目组建立推广现场实施组,熟悉整个信息调度管理业务,实施协调能力强,能提供项目推广实施所包括的数据初始化、用户培训、系统试运行、正式运行及运行维护等过程的全面的技术支持。

4)严格遵循推广实施计划

推广实施参与各方必须严格遵守本方案的管理规定,并遵循本方案制定的详细推广实施明细计划,明确各关键阶段节点,全力确保项目按计划执行。

5)坚持严格的统一控制

内容涵盖公司总部、二级公司和三级公司的信息调度运行检修业务但不可避免地是各单位会存在着管理特色、业务细节的差异,因此必须按规定的格式进行填报并上报,经综合评估后提交开发组进行完善并进行统一发布。

4.技术架构方案

总体架构分为展现层、业务应用层、集成技术框架、数据层和硬件支撑层。系统建设严格遵循国网公司相关的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信息化运维保障体系及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展现层:是各级管理人员和用户进行决策信息获取的关键渠道,对系统功能和数据提供了可视化图像展现、功能性应用、综合查询统计和分析报表等展现方式,使管理人员能快速将注意力聚焦到关注点,提高决策效率。

业务应用:主要包括系统运行效率影响因素分析、评价模型管理、效率提升分析、系统维护建议等功能。系统通过应用层的功能向用户提供功能性服务,并可进行系统运行的基础配置。

集成技术框架:辅助决策平台的运行主要通过企业服务总线和各类服务组件所提供的功能进行支撑和整合。其中服务组件包括国网已有的统一权限组件、门户接口组件、数据访问组件、数据传输组件等,还包括本系统新建的数据挖掘组件、数据可视化组件和模型运行组件等。

数据层:数据层主要由分析数据源、数据中心、数据清洗转换、数据预处理和本系统数据库构成。系统通过数据中心将分析所需的财务系统、营销系统等业务系统的运行日志数据进行抽取汇总,经过数据清洗转换、数据预处理存储到本地数据库中。

在整体架构上,主要包括统一的运维门户及图形展现,一体化运维,包括调度运行、检修、三线,平台融合,包括与IMS、IDS、ISS、ICS、TMS等的集成融合。

5.关键技术和难点

以业务及应用架构为指引,三层服务架构为基础支撑,构建数据采集、业务应用、门户展现四层柔性技术架构、以适应系统在业务范围和应用范围不断扩展的情况下,对系统灵活扩展能力和运行性能的要求。在满足内部管理的同时,满足国网统一架构系统集成与应用支撑。

数据采集,完成对采集对象、采集指标、采集方式、采集控制、采集性能等方面的细化描述,实现对各类信息资源数据的采集过程的规范性定义与全局控制,是整个采集监控的基础,并提供标准、准确、实时的监控数据,实现对IT信息资源的一次采集,为采集监控及其上层应用提供基础数据。

数据的采集采用两种方式:远程采集和本地采集,优先考虑远程采集。

远程采集利用SNMP、WMI、HTTP等协议,实现对主机资源消耗、系统性能参数、系统关键进程状态、主WEB页面可访问性、数据库表空间等巡检数据的采集。为了减少开发工作量,可以考虑完善综合网管的监控功能,数据收集完整后,将数据从综合网管抽取到信息系统自动巡检工具的数据库中。

论文作者:梁飞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1

标签:;  ;  ;  ;  ;  ;  ;  ;  

现代大型信息化企业信息系统及网络运行监控深度优化及巡检自动化开发实施的探索分析论文_梁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