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绩效审计的成功经验及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国论文,成功经验论文,绩效论文,启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绩效审计又称效益审计,最早将绩效审计引入政府审计的是美国,随后许多西方发达国家都开展了政府绩效审计。在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后,目前英国的政府绩效审计已经逐步成熟,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审计体系。
一、英国绩效审计的成功经验
(一)立法型的审计体制赋予审计机关超然独立性
英国的审计机关隶属于议会,下议院设有各种委员会,其中包括公共账目委员会,主计审计长负责向该委员会提交审计报告,公共账目委员会根据主计审计长的报告来确定向会计主管人员取证的时间,然后制定听证会计划。不受政府的限制,在听证会期间被审计单位和会计主管人员都要出席听证会,回答相应问题。这样使政府各个被审计部门都高度重视审计工作。
(二)审计法规健全
英国审计起源早,1866年的《国库和审计部门法》为英国现代审计制度的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础。1921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国库和审计部门法修正案》,重新规范了主计审计长要审计的范围。1983年国家审计署成立,并在同年颁布了《国家审计法》,赋予主计审计长开展绩效审计的职责,这就确保了审计机关开展绩效审计有法可依。在1997年制定了绩效审计准则,随后又颁布了绩效审计指南。2003年发布了更新版的绩效审计手册,英国国家审计署在更新版的审计手册中提出了绩效审计的基本原则,专业胜任能力,公正性,严密性,客观性,独立性,责任,增值性,沟通协调;建立了适用于所有绩效审计项目的循环程序;建立了贯穿于所有绩效审计项目的要素体系;提出了绩效审计“质量环节”概念等等。
(三)审计范围广泛
随着法规体系的逐步完善,绩效审计业务逐渐扩大,审计范围覆盖所有涉及公共资金的部门、团体。到本世纪初,英国国家审计署有50%左右的审计业务属于绩效审计,每年完成涉及国防、交通、教育、环境、卫生、养老、文化、法律、议会、财政、农业等60多个审计项目。
(四)多样化、特色化的审计技术方法
在多年的实践中,英国国家审计署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技术与方法,如质量控制法、调查法、问题解析法、碰头会、统计分析法等。
质量控制是审计机关为确保高质量的审计工作而采取的控制措施,英国绩效审计质量控制的最大特点就是提出了“质量环节”这一概念,“质量环节”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它是贯穿于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信息发布和总结经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系统,通过在每个审计阶段提出若干问题,以及回答这些问题应取得的证据和应完成的工作任务来细化审计程序,问题回答之后整个审计过程就基本完成了。“质量环节”的设立对于建立围绕审计目标的质量保证体系,指导审计人员依照审计标准规范审计行为都有重要意义。
问题解析法是一种通过确定一个总括性的问题、相关子问题以及用来回答这些问题的具体审计任务来规划绩效审计工作的方法。
碰头会是把审计证据整理成任何人都能理解的一系列提纲性观点的审计组会议。一般情况下,在审计现场工作结束后召开碰头会,目的是为了能以现场审计情况为基础做出一定审计结论。
(五)注重审计程序的各个环节
在2003年的《绩效审计手册》中英国国家审计署提出了“绩效审计循环”这一概念,列示了完成一个绩效审计项目所经过的确定审计项目、制定审计计划等9个环节,英国绩效审计对各个审计环节同样重视,比如审计报告环节,英国政府绩效审计在结束阶段,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之后,审计组要对审计报告进行修改,经主计审计长审定后正式印发,至此,绩效审计的工作重点就由被审计单位转向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
二、我国开展绩效审计面临的困境
(一)我国的审计体制导致审计机关的独立性较弱
审计的独立性是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在我国,国家审计机关是国家审计署,隶属于国务院,审计经费包含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审计机关作为和其他部门一样的政府部门为政府服务,这样就使得审计机关在开展审计业务时难免受到政府其他部门的影响,这些无疑削弱审计的独立性。
(二)我国开展的绩效审计带有明显的本土特征
我国政府审计起步较晚,相应的政府绩效审计起步也较晚,在1985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中虽然提及经济效益审计,但是它主要针对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与目前开展的效益审计有很大区别,其主要是以查处和揭露国有企业严重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为目的的审计,属于微观经济领域的效益审计,并较多地集中在对其财务成果的分析上,对其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方面评价较少。而且我国现阶段开展的绩效审计更多是以常规的财务审计为基础,稍微延伸而形成的,缺乏明确的以审计目标为向导的绩效审计。
(三)审计法规体制不完善
1.开展绩效审计并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我国现行的《审计法》是1995年1月1日实施的,2006年2月份对其做了最新修改,但是无论是原版还是最新修改版均未明确提及开展绩效审计,只是针对财务收支的效益方面实施审计做了规定,这种不完全授权对于要全面开展绩效审计是远远不够的,同时对于审计机关开展审计业务来说无疑是缺乏了法律基础。
2.我国开展绩效审计缺乏相应的准则
我国一些审计法规的建设一直处于探索阶段,审计署在经过多年的努力后已经制定了相对完备的国家审计准则,如《中国国家审计准则序言》、《中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审计机关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评价准则》、《审计机关分析性复核准则》、《审计机关内部控制测评准则》、《审计机关审计事项评价准则》、《审计机关审计抽样准则》等17项具体准则,但是这些准则更多的是针对以往的财务审计而制定的,绩效审计作为我国政府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大范围开展绩效审计就必须制定绩效审计准则以及相应的审计指南。
(四)审计实务中的一些问题
我国的绩效审计正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完整的评价体系,缺乏相应的评价标准,这对于我国尽快大范围开展绩效审计形成了阻力。另外,我国目前开展的审计业务大多数还是财务审计,所应用的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也都是适应常规财务审计的。对于要开展的绩效审计,审计程序就不一定能适用,或者需要调整才适合;要开展绩效审计,对于审计方法的要求肯定会提高,常规的审计方法不能完全满足开展绩效审计的要求,这就需要融入新的审计技术方法。
三、英国绩效审计对我国的启示
(一)尽快完善审计相关法规
1.修订《审计法》及其实施细则
从世界各国和我国审计发展情况来看,绩效审计是全世界审计发展的一种趋势,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审计法》中还没有明确规定对政府使用公共资金进行绩效审计,我国目前开展的绩效审计只是夹杂在日常的财务审计之中,这样开展的绩效审计可以说无法可依,导致审计结果的信服度不够。修改的《审计法》也没提到开展绩效审计,为使我国开展的绩效审计有法律依据,就只有通过制定更新的审计实施细则来补充授权。
2.制定绩效审计准则和工作指南
开展绩效审计,有了法律保障后,还要制定绩效审计的一般准则和审计指南,我国现有的审计一般准则也是主要针对财务审计制度的,要开展绩效审计就要有一套独立的、完整的绩效审计一般准则。英国绩效审计准则对于我国开展绩效审计实务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也对我国制定符合国情的绩效审计准则和审计指南有重要的参照作用。
3.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
在完善审计法规之后,除了使相关法规体系符合我国现在的审计实务外,还应使其满足审计将来的发展趋势,由于我国公共资金使用者众多,使用种类众多,衡量标准的不确定性也给审计人员在开展绩效审计时提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意见造成困难。为使我国绩效审计同时满足审计各领域的需求,就必须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使绩效审计的法规、评价体系覆盖所有被审计事项。在这些评价标准中有的需要由国家审计机关来制定,有的则需要省级审计机关(审计厅、直辖市审计局)在具体的审计过程前即时制定,在制定过程中都不可或缺的需要外部专家的帮助,而且一些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更新。
(二)增强审计部门的独立性
为使我国成功开展绩效审计,使我国审计事业发展赶上国际水平,必须加强我国审计机关的独立性,借鉴英国做法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在此有两点启示:
1.通过法律手段,为我国审计机关开展绩效审计工作提供法律支持。
2.使审计机关的正常运行脱离政府部门的影响,审计经费不受政府预算的控制。现阶段改变我国国情是不现实的,我国审计机关由政府领导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可以在保留原有体制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增强审计独立性:(1)在人大设立专门机构来负责审核、拨付审计机关的经费,使审计机关的经费脱离政府财政。(2)对审计机关使用经费情况每年都要由此专门机构进行审计,这样对审计机关也形成了牵制。
(三)审计技术与方法的完善
1.技术方法的创新
我国现阶段开展的审计工作所采用的审计程序多是过去的财务审计程序,要开展绩效审计就必须重新核定适用的程序。英国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一些具有特色的技术方法,我国也应该在开展绩效审计时制定绩效审计程序,结合外国的方法,制定出符合我国绩效审计的新审计技术方法。
2.加大计算机对审计的辅助作用
我国现在开展的审计业务中均已应用了计算机,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审计业务中应用计算机绝大部分是用于账目的查找,数据的筛选、核算等基础功能,并未使用更广泛的专业技术。
我们可将英国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基本原理,绩效审计中的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常用的软件,信息系统安全审计与信息系统管理审计以及英国审计署应用计算机技术开展的IT项目应用于我国绩效审计的计算机技术中去。这样是对我国开展绩效审计技术方法的巨大补充,可使我国在开展绩效审计的进程中少走弯路。
(四)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随着我国开展绩效审计的步伐加快,审计范围的不断扩大,审计技术的不断更新,审计难度也在不断加大,这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多专业、多领域地吸收审计人员,以确保审计队伍知识面能覆盖所有被审领域。对审计人员要进行长期培训,使审计人员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更新的审计环境。对审计人员进行不定期的岗位轮换,这样一方面使审计人员了解更多的审计领域,以适应更多的审计任务,另一方面使审计人员得到发挥自身长处的机会。
(五)加大对审计结果的公告
目前我国在审计报告公开环节还存在较多问题,以至于很多审计报告不为外界所知,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反映出我国审计机关的独立性较弱,因此,必须增强审计独立性,公开审计报告,让公众了解政府部门使用公共资金的详细情况,这样不但有利于审计的发展,更有利于人民对政府的监督,有利于遏制贪污腐败等问题的发生。
标签:审计准则论文; 政府审计论文; 审计计划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审计软件论文; 审计目标论文; 准则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