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云① 周春兰① 胡海娟②
1江苏大学附属镇江三院,江苏镇江212005;2江苏大学临床医学院,江苏镇江212000
*基金项目:江苏大学2014年度医学临床科技发展基金(JLY20140022);江苏省2012年自然科学基金(BK2012694);镇江市科技支撑计划(SH2011040);镇江市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SSS201320004)。
【摘要】目的:探讨住院结核病人治疗中的药物的不良反应。方法:对2011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确诊结核病住院治疗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8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皮肤损害(56.3%),在药物不良反应所占比例大,胃肠道反应(17.5%),神经系统(15%),心血管系统(5%),骨髓抑制(3.7%),严重药物不良反应21例,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2例(2.5%)。结论:药物不良反应是影响疗效、疗程的因素之一。掌握药物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可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结核病;药物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A
药物不良反应(ADR)系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据统计住院患者ADR发生率为10%~20%,其中约5%患者因严重ADR引起死亡[1]。在肺结核病的抗痨治疗过程中,常会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甚至导致病人中断治疗,进而影响疗效和结核病控制效果,因而应当引起高度的重视和关注。现对我科三年多来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以探讨药物不良反应对结核病人坚持全程规律治疗的影响,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80例患者来源于2011年1月~2014年6月在我科确诊结核病住院治疗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上报医院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表。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最小的14岁,最大的80岁,平均年龄43.8岁(21例报告严重不良反应,男8例,女13例)。
1.2不良反应评价原则
参照我国卫生部及药品监管局出版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及检测管理办法》中有关规定检测不良反应。有明确记录的相关用药史,有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异常,出现ADR后,再次使用同样药物又出现同样的症状者,视为“肯定”,停用后症状消失,未再使用者视为“很可能”,以此2项判定药物不良反应。
2 结果
2.1 ADR的严重不良反应,需要立即停药并予相应治疗,否则危及生命为重度;需要延长住院期为中度;不停止用药为轻度。本报告病例中轻度有19例(23.8%);中度有40例(50%);重度有21例(占26.2%),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2例(2.5%)。
3 讨论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患者在进行临床治疗过程中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医学表现[2],不一定与治疗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抗结核治疗中,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是诊断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要依据。抗结核治疗前应该详尽记录患者既往疾病史,体格检查所见,完善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等化验检查,服药出现不适后,需要根据临床表现进行相关检查,并与服药前比对,需要仔细鉴别出现的临床症状与抗结核药物、基础疾病、其他伴随药物,甚至饮食、环境的相关性,初步判定所出现的临床症状与药物的相关性,即肯定无关、可能无关、可能有关、肯定有关或无法判断[3]
结核病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结核病需要长期用药,抗结核药物以化学药物为主,治疗过程中容易引起各种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因为难以忍受严重的不良反应而停止治疗。由于结核病患者年龄、体质的差异,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也有差异。结核患者由于体质较弱、免疫功能减退、脏器功能低下,因此对结核药物尤为敏感,容易引发不良反应。
我科静脉用药44例,占55%,考虑与注射剂使用比较多。静脉给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避开肝脏的首过效应,药物的药理作用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其他给药途径更加迅速和强烈。
我科ADR报告中,抗结核药物所占比例最大,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原因:①我科是结核病专科,结核病患者的药物治疗多采用联合疗法;②抗结核药物是按疗程服药,患者使用时间较长;③抗结核药物较易引起不良反应,在抗结核药物发挥杀灭结核分枝杆菌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出现ADR;④抗结核药物需要医生调整用药的概率较高。
结核病患者住院期间,因肺结核病灶内血管破溃,毛细血管渗血,结核性支气管扩张,常并发感染,故住院期间要抗感染、止血对症处理,患者抗结核中易出现肝损,故要护肝治疗,结核患者免疫力低,临床治疗中经常予支持治疗。80例结核病住院治疗中,抗结核药50例62.5%;保肝药15例,18.75%;抗感染药5例,6.25%;免疫支持药6例,7.5%;止血药4例,5%。本组资料结果显示,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后经停药或及时处理,大多数可以恢复正常;对患者的原患疾病也无明显影响,由此可见,为减少药品不良反应严重后果的发生,保障结核病治疗有效继续,临床医生要熟悉药品的常见不良反应,了解患者的一般和全身状况,是否存在产生不良反应的易患因素,尽可能有效地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严重后果。
对于一些临床上相对安全的药物.医务人员也不能忽视其ADR的监测工作,如哌拉西林的不良反应监测中出现肾衰等[4]。有多篇文献报道.抗菌药物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较多[5.6],同时,涉及ADR的数量和品种也逐渐增多,因此,在日常工作中,临床医生要合理使用药物,并仔细观察结核病患者用药后的反应,一旦发现ADR应及时正确处理,以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及治愈率。
参考文献
1李林贵,Gucicely.国内外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进展[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0,30:3335.
2朴春山.28例一线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2,(25):97.
3唐神结,高文.临床结核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4王颖彦,等.本院5年内严重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J].今日药学,2010,(3):49-51.
5罗利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不良反应129例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3.26(7):104-105.
6赵丽波.本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调查[J].中国医药科学,2013,3(9):158-176
论文作者:黄晓云,周春兰, 胡海娟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下)2015年第1卷总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30
标签:不良反应论文; 药物论文; 结核论文; 患者论文; 结核病论文; 抗结核论文; 药品论文; 《世界复合医学》(下)2015年第1卷总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