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用葡萄握手_葡萄论文

第二次用葡萄握手_葡萄论文

与葡萄“第二次握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葡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禹城市石屯镇李庄村1998年发了葡萄财。全村283口人,600亩耕地,种植葡萄300亩,其中100亩上年结果,平均亩产750多公斤,亩纯收入2000多元。还有50多万株优质葡萄苗即将上市,又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光葡萄一项,全村人均收入近3000元。

可谁能想到,就在几年前,李庄村曾被葡萄重重“咬”了一口。当时农民自发种了60亩食用葡萄,由于受市场影响,葡萄没人要。二三十万斤葡萄最后烂了,农民一气之下把葡萄砍了个精光。那为什么如今这条路又走通了呢?

(一)群众要致富,关键在干部。1995年冬,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提出:“三年内若不能带领全村致富,自动下台。”

1996年春,在一次外出参观路上,村党支书李胜忠看到临清市胡里镇的一大片葡萄煞是喜人,便萌发了再种葡萄的想法。他召开干部会,认真分析前几年种葡萄失败的原因,结论是:那时种的是不耐储藏、不宜长途贩运、品种差、销路窄的食用葡萄。再种葡萄种啥品种?李胜忠等人先后3次到河北省葡萄研究所向专家取“经”,10余次到天津、平度等地参观葡萄生产基地、葡萄酒厂。村干部舍小家、顾大家,四处奔波。通过市场调查和听取专家意见,他们决定种植酿酒葡萄。

(二)万事开头难,走“回头路”更是难上难。当时,有许多农民仍没有从失败的阴影中解脱出来。为说服村民,村两委召开干部会、党员会和村民会,向大家讲行情,讲优势,讲前景,算效益账。同时,干部带头种植,终于打消了群众的疑虑。1996年秋,全村一次调出150亩地种葡萄。地调出来了,又赶上苗子紧缺。种葡萄的时节转眼快到,苗子还没影。李胜忠急得吃不下,睡不着,嘴上起了泡。他又去找葡萄研究所求助,他见所长赵新杰犹豫,一急之下给赵所长跪下了。赵所长被他这种诚心为村民办事的精神深深感动,说:“再难,我也要为你们搞到苗子。”于是,赵所长四处联络,跑了3个地方,帮他们凑齐了苗子。李庄村终于种上了红宝石等优质酿酒葡萄,去年春天又扩种到300亩。苗子的紧缺给了他们启示:育优质葡萄苗能发财。他们在葡萄行间又育了50多万株红宝石葡萄苗,目前已有安徽、河南、辽宁等地客户前来订购。

在葡萄种植过程中,村干部热心服务,发动农民在葡萄园外挖了排水沟,园内打了机井,统一赊进了30多吨葡萄专用肥,先后为村民贷款20余万元,还从省葡萄研究所请了技术顾问,举办培训班,开展现场技术指导。

(三)葡萄结果了,李胜忠等人把销售当成头等大事,积极为葡萄找“婆家”。他们同天津王朝、烟台张裕等20多家葡萄酒厂建立了业务关系,签订收购协议,一些厂家还提出设立保护价。村里树立“客户就是上帝”的观念,为厂家收购搞好服务。厂家到村里收购葡萄,村干部盯在田间、磅秤前,不让生、烂葡萄装走。有一次,客户在收李胜忠的葡萄时,连看也不看就装箱。李胜忠拦住了,他动手从采摘的1900公斤葡萄里挑出了100公斤次果。树民见支书这般认真劲,也自觉挑好葡萄卖给厂家,赢得了厂家的信任。

李庄村农民与葡萄“第二次握手”,一串串葡萄“化作”人民币,从他们的手上流进腰包。

标签:;  ;  

第二次用葡萄握手_葡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