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剑锋 湖南省益阳市一中 湖南 益阳 413000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3-082-0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评价建议》中关于命题原则明确指出:以情境任务作为试题主要载体,让学生在个人体验、社会生活和学科认知等特定情境中完成不同学习任务,以呈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多样化表现。
作文试题作为高考中分数最大的单道试题,一直备受考生关注。近三年全国卷作文命题呈现以下三个鲜明的特点:一是任务清晰。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典型特点就是命题者明确提出任务或要求。二是应用性强。2019年全国一卷考查演讲稿的写法;2019年全国二卷考查一般书信、演讲稿、观后感、慰问信的写法。三是关注社会。2019年全国一卷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实际上就是落实习近平主席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精神。
分析近三年全国卷的作文题,可以得出审题立意中应采取的主要思维方法。
一、抓关键词句法
有些作文材料,立意方向明确,材料中心清楚,应该采取抓关键词句法,逐一分析其内涵。2019年全国一卷就是如此。全材料的关键句是: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再次提炼可得四个【关键词】认识、思考、希望、建议。这四个关键词的具体内涵在材料中有提示,不难读出如下理解:认识重点是谈劳动的积极作用,主要涉及到对现实的价值和传统美德的继承两个方面。重点语段是“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思考重点是谈不尊重劳动的原因,应该抓住别人的错误言论进行反驳。希望是大家好好“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建议重点是怎么办。关键是倡导复兴中学肩负复兴大任。
同样,2017年全国三卷,也应该运用抓关键词句法来进行立意材料中最为关键的句子是: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这两个词语的重点不同。“我看高考”重点是“看”,是谈自己对40年高考的理解和认识。抓住材料的提示:“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可以得出作文时应该有的个人认知。“我的高考”重点是奋战高考的这一过程。重点是谈高考如何“激扬梦想,凝聚着个人情感,饱含着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
二、多向辐射选择最佳角度法。
有些作文材料,它可以选择的角度很多,需要在写作前进行认真思考,选择最佳角度写作。例如2019年全国二卷,要求请从下列(五个)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五个任务是均等的,并没有优劣之分,这时最佳角度考虑的重点是落在自己对相关背景知识和写作问题的把握上。2018年全国一卷同样是这样。材料给了系列提示之后,提醒你“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我们可以展开多向思考,只是它和一般的多向辐射选择最佳角度法不同,它有明确的限制语:“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
三、不定项组合立意法
此类题型往往提供多个关键词或者语句,要求你选择其中的两个或三个,写一篇文章。2017年全国一卷、二卷均采取这种类型。这种类型题目的立意一般是在多向辐射选择最佳角度法的基础上加上两个步骤,也就是通过三个步骤来实现,即释义、联结、选择。以2017年全国一卷为例。释义就是对所给定的词语做出准确解释,分析词语的内涵和外延。如材料中“长城”一词,其主要义项为①防御的城墙;②传统文化的符号;③中国的符号;④国宝;⑤精神图腾;⑥封闭等等。联结就是将所给定的词语或者语句组建起来。主要的方式有三种:一是相似。比如大熊猫和京剧都是国宝;共享单车、高铁和移动支付都是中国送给世界最好的礼物等等。二是相关。比如 中华美食与食品安全与空气污染等等。三是相反。比如一带一路的开放共享与长城的闭关锁国。选择就是在N种组合中,选择最能体现你个人体验、社会生活和学科认知高度的角度进行写作。
四、定向组合立意法
这种方法类似于合并同类项的方法,但和合并同类项法有区别。合并同类项法是找出三个或三个以上材料的共同点,抓住其共同点展开立意。定向组合立意法是找出个或三个以上材料的关联点,根据其关联点展开立意。例如2018年全国三卷,材料所给的三句话是三个不同时代、不同地点的标语口号,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但仔细分析,它们没有对错主次之分,不能够采取抓关键句法或抓主要矛盾法来立意;他们也不是讲同一意思,因此不能运用合并同类项法来立意。所以,立意时只能够寻找三个材料的关联点,结合个人体验、社会生活和学科认知展开。
五、抓主要矛盾法
有些材料,看似给定的角度很多,但各种角度之间有主次之分,可用抓主要矛盾法展开立意。如2018年全国二卷。命题的要求中明确提出:“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那么,什么角度是应该选好的最佳角度呢?仔细阅读材料,我们不难发现原材料中的一些关键提示语:然而、因为、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等等。
其实,作文材料中还有一种给你两句话的形式。两句话一般是两种逻辑关系:一是偏重型,如2012年福建卷。作家冯骥才说:“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很明显,后者应该是本题立意的主要角度。一是互补性,如2012年江西卷。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也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拥有什么,要想到你没有什么。材料两部分分别从对立的两个方面来阐述,一般情况下,最好的将两者结合起来,全面又很合理。2019年全国三卷:毕业前最后一节课。老师说:“你们再看着书,我再看看你们。”如果能够两者结合来写,体现时代背景下立意的高度,是不难写出好的文章的。
总之,高考作文的立意是有章可循的。但是究其根本,最核心的还是三句话:一是紧紧围绕情境任务;二是注重体现个人体验、社会生活和学科认知;三是仔细推敲试题载体,抓中心,明类别。
论文作者:曹剑锋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20年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20/4/7
标签:立意论文; 材料论文; 角度论文; 全国论文; 同类项论文; 一是论文; 组合论文; 《中国教师》2020年3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