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勇军
(雁江区人民医院 四川资阳 641300)
【摘要】目的:分析胃肠肿瘤采取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胃肠肿瘤手术患者98例,通过对患者病情的详细检查确定肿瘤的位置、形状和大小,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手术方案,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肿瘤切除。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利用KPS评分体系对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后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在对患者进行2年的随访后发现,98例胃肠肿瘤患者痊愈率为54.08%,死亡率为12.24%,复发率为33.68%,患者的总生存率为87.76%;术后随访5年,痊愈率为37.8%,死亡21.4%,复发40.8%,治愈率呈下降趋势。从KPS评分情况来看,患者在手术治疗后的KPS评分要明显高于患者在手术治疗前的KPS评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肠肿瘤患者采取针对性的外科手术,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是一种可行性比较高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胃肠肿瘤;外科手术;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30.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1-0036-02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tumors. Methods From May 2011 to June 2012, 98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neoplasms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The location, shape and size of the tumors were determined by the detailed examination of the patients' condition.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patients, select the corresponding operation plan, and carry out targeted tumor resection.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patients was analyzed, and KPS scoring system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Results After 2 years of follow-up, the recovery rate of 98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tumor was 54.08%, the mortality rate was 12.24%, the recurrence rate was 33.68%, the total survival rate was 87.76%, and the recovery rate was 37.8%, the death 21.4%, and 40.8%, the cure rate descended downward for 5 years after the operation. From the KPS score, the KPS score of the patients after the ope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patients before the operation.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It is a feasible and effective method to treat gastrointestinal tumor patients by surgical operation.
【Key words】Gastrointestinal neoplasms; Surgery; Clinical efficacy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和临床干预的治疗等因素的影响,胃肠肿瘤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是仍然是当今社会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以美国为例,1967年美国的癌症相关性死亡人数为30.5万,其中胃肠肿瘤死亡人数就占31%;2014年美国的癌症相关性死亡人数达到了58多万人,胃肠肿瘤死亡人数就占28%。由此可见,在当今社会中,胃肠肿瘤依旧是严重威胁我们生命的疾病之一[1]。胃部肿瘤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常见的胃良性肿瘤包括胃神经纤维瘤、胃平滑肌瘤;恶性肿瘤常见的有幽门癌、贲门癌、胃窦癌和胃间质部瘤,患者早期临床表现多为上腹部饱胀不适、消化道出血、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消瘦乏力、反酸与胃部烧灼感、咽下困难等。肠道肿瘤可发生于小肠、大肠,患者临床常表现为贫血、消瘦、大便次数增多,变形,并有粘液血便;有时出现腹部肿块和肠梗阻症状。好发部位以直肠为主,乙状结肠为次,其他部位较少。胃肠肿瘤的诱发因素主要有:遗传因素、饮食因素、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寄生虫和霉菌毒素等。传统的胃肠肿瘤治疗过程中,一般只采取简单的肿瘤切除手术,将患者主要的病变组织进行切除。可是,这种手术方式存在一定的风险,可能不仅让患者的疾病得不到根治,还容易让患者在手术当中受到感染,引发其他的并发症。但是,随着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医疗卫生事业,投入的成本也越来越大,在胃肠肿瘤的手术中,就逐步引进先进的手术设备和专业的医疗人员,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手术治疗,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的观察和记录,能够有效增强外科手术在治疗胃肠肿瘤过程中的疗效[2]。本文主要以我院在2011年5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98例胃肠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治疗回访,来分析和总结外科手术在治疗胃肠肿瘤过程中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5月—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胃肠肿瘤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59例,女性患者有39例;年龄范围为34~69岁,平均年龄范围为(51.1±12.4)岁。肿瘤位置:有46例患者位于胃部、14例患者位于小肠、22例患者位于十二指肠、有5例患者位于肠系膜、有11患者位于结肠。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部不适、呕血和血便等临床症状,其中出现反酸情况的患者有25例,上腹部出现渐进式肿块的额患有有20例,出现呕血的患者有15例,身体质量有明显下降趋势且体质比较虚弱的患者有9例,在检查中轻压腹部出现疼痛的患者有13例,在可扪、腹部或者盆腔出存在包块的患者有5例,在检查前未出现明显症状而在检查之后确认为胃肠肿瘤的患者有11例。选择的所有患者在经过科学的检查之后,都被确认为胃肠肿瘤患者。对患者进行长时间的随访,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
1.2 方法
在进行手术治疗之前,对所有选择的98例胃肠肿瘤患者进行详细的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和患者的病情来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进一步确定患者的肿瘤位置、肿瘤的大小及形状等,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肿瘤切除手术。在这98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胃肠肿瘤患者中,有11例患者进行了胃楔形切除手术,有20例患者进行了近端胃的大部分切除手术,有21例患者进行了远端胃的大部分切除手术,有17患者进行了肠段的切除手术,有15例患者进行了行肿块的切除手术,有14例患者进行了胰十二指肠的切除手术。在所有患者进行外科手术之后,要长时间的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通过随访的方式,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
1.3 评价
对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98例胃肠肿瘤患者进行密切的观察,记录并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疗效的标准共分为三个层级[3]:痊愈: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身体素质也恢复到了患者之前的状态和水平;死亡:患者因为手术的失败、病情的加重或者是手术后出现并发症而并发症又没有及时得到治疗而导致的患者死亡;复发: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的一段时间内出现了疾病的局部复发,但是经过及时的治疗,让患者摆脱了死亡的威胁,最终存活下来。对患者实行Karnofsky评分体系,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健康状况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运用卡方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胃肠肿瘤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情况
对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98例胃肠肿瘤患者进行术后的观察和分析。根据结果显示,术后随访2年,98例患者中,共有53例患者在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后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身体素质好转,总痊愈率为54.08%;死亡人数一共12例患者,均被诊断为恶性肿瘤,其中有5例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有7例患者死于肝转移;复发人数达到了33例,其中有20例患者为腹膜复发,有13例患者为局部复发,复发率为33.68%,患者的总生存率为87.76%。术后随访5年,痊愈率为37.8%,死亡21.4%,复发40.8%,治愈率呈下降趋势。详情见表1。
2.2 手术前后的Karnofsky评分情况
根据结果显示,胃肠肿瘤患者在治疗前的KPS评分要明显低于胃肠肿瘤患者在治疗后的KPS评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2。
3.讨论
胃肠肿瘤是消化道常见的恶行肿瘤之一,以其发病率高、危害大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引起胃肠肿瘤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患者经常食用腌制、烟熏和霉变的食物、喜欢吸烟和饮酒、摄入过多脂肪等,都是造成胃肠肿瘤的发病原因[2]。而且,在胃肠肿瘤前期,部分患者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甚至毫无症状,就算出现恶心、呕吐和腹部隐隐作痛等症状,患者也容易将它与其它的疾病混淆,比如胃炎、胃溃疡、消化不良和便秘等常见的胃肠疾病类型,从而让患者耽误了去医院及时检查和治疗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肿瘤就会继续发展,患者的病变组织也会继续恶化,从而影响到患者的胃功能,降低患者的消化道水平。而且,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早期胃肠肿瘤的高危人群主要是年龄超过40岁并伴有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大便异常、呕血或者容易腹泻等症状、家族中有胃肠癌患者、居住在胃癌高发地区和腹部能够摸到肿块等人群[3]。
本文对我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98例胃肠肿瘤患者进行了调查,从中分析外科手术在治疗胃肠肿瘤过程中的临床疗效。在这98例胃肠肿瘤患者中,肿瘤位置居于胃部的患者较多,占比为46.94%,其次为肿瘤位置在十二指肠的患者,占比为22.45%,占比最少的为肿瘤位置在肠系膜的患者,仅为5.1%。根据研究结果显示,从患者的临床疗效来看,在这98例患者中,有53例患者在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后痊愈,其中,肿瘤位置位于胃部的患者有22例,位于十二指肠的患者有12例,位于小肠的患者有8例,居于结肠的患者有7例,在肠系膜的患者有4例,总痊愈率为54.08%;而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后的死亡患者共有12例,死亡率为12.24%;复发患者有33例,复发率为33.68%,患者的总生存率为87.76%。术后随访5年,痊愈率为37.8%,死亡21.4%,复发40.8%,治愈率呈下降趋势。从KPS评分体系来看,患者在手术治疗前的评分要明显低于患者在手术治疗后的评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胃肠肿瘤患者的手术治疗过程中,提前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情的检查,确定肿瘤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提高外科手术在治疗胃肠肿瘤过程中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薛峰.胃肠肿瘤外科手术的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03):568.
[2]关毅,徐树林.胃肠肿瘤采取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33):67-68.
[3]魏民,杨军英,杨浩,阮俊刚,侯军辉.胃肠肿瘤采取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12):2304-2305.
论文作者:霍勇军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0
标签:患者论文; 肿瘤论文; 胃肠论文; 手术治疗论文; 疗效论文; 率为论文; 外科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31期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