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信号显示与交易效率的关系分析--以柠檬市场为例_逆向选择论文

价格信号显示与交易效率关系分析——以柠檬市场背景下的国际贸易竞价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为例论文,柠檬论文,信号论文,国际贸易论文,效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154(2004)04-0004-05

近20多年,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增长中所发挥的作用有目共睹。但随着外贸经营权下放后越来越多的企业为谋求出口展开恶性削价竞争,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形象大大受损,企业自身利益也不同程度地受到损害,从越来越多的针对我国产品的反倾销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竞争的危害。本文试图运用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对以削价为特征的出口竞价做出分析,并建立了一个新的有关出口竞价的搜寻模型,通过该模型的分析,我们提出:通过信号显示,企业可以有效地提高交易效率;如果政府能有效运用各种手段对出口企业产品予以标示,不仅有助于扶优抑劣,而且可以规范企业的竞争行为。

一、假设前提

国际市场由于受限制的因素甚多,天然是一个信息非对称的市场。所谓信息非对称是指“某些参与人拥有但另一些参与人不拥有的信息”,即市场中交易的一方比另一方拥有更多的信息(陶长琪,2001)。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社会分工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专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所以在国际贸易中,信息不可能平均分布,信息非对称必然是国际市场交易的常态。具体说来,在进出口贸易中,出口商比进口商拥有更多关于出口的产品信息,所以,为了突破信息不完全形成的约束、达成交易并尽可能获得高的收益水平,交易双方在最终达成交易前必然进行寻价。尽管交易双方都在寻价,我们这里假定进口商寻价的动机更强烈,在寻价过程中发挥主导的作用。以上各点是本文分析所给出的前提。

二、进口商寻价的一般模型

寻价对进口商来说有两方面的作用:(1)通过寻价弥补信息不足的劣势。从对产品信息掌握的角度看,进口商在国际商品交易中处于不利地位,所以为了避免信息劣势对自己造成损害,他必须通过寻价来找到低成本的供给者;(2)通过寻价来“逼迫”信息优势方的供给者显示其成本信息。

寻价过程对双方厂商来说最大的影响是他们必须为寻价付出成本。按照现代新制度经济学的分类,这种寻价成本是交易费用重要的组成部分。所谓交易费用就是利用价格机制的费用,它包括为完成市场交易而搜寻并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所付出的费用、讨价还价的费用、谈判和签订契约的费用及监督和维护契约的费用等,威廉姆森形象地说交易费用就是经济世界中的摩擦力。在国际贸易中,进口商的进口成本除了进口商品的购买成本外,还包括为搜寻交易对象和价格支付的信息搜寻成本,如:与出口商讨价还价需要支付的费用,核定出口商产品质量需支付的费用等。这种成本大概可以分解为两部分:寻价的时间成本和搜寻信息花费的各种货币成本。我们用下面的模型来对此作以解释。

进口商在搜寻出口商的商品信息时,在某一时间点之前,随着搜寻次数的增加,其获得低价商品的机会在增加,也就是说,所得收益是搜寻时间T的函数,R=F(T),但是随着搜寻时间的增加,继续发现更低价格商品的机会越来越少,预期收益或者边际收益是递减的,进口商愿意接受的商品价格也会逐渐稳定在某一价格水平上;从搜寻成本来看,它是时间的增函数,也就是说进口商花费的搜寻时间越长,他所付出的成本也越大,所以寻价活动存在一个最合理的搜寻时间点或区域。图1是一个给出最佳搜寻时间的简化的搜寻模型。纵轴表示的是进口商寻价得到的收益和边际成本,横轴是搜寻时间T,MC是厂商搜寻的边际成本线,是时间的增函数,MR是厂商搜寻的边际收益线,是时间的减函数。

图1

该模型认为,进口商为了搜寻到更低的商品价格,在花费的搜寻时间为之前会继续进行搜寻,因为搜寻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E是均衡点,即MC与MR的交点,与此点对应的时间是厂商对寻价付出的最优的搜寻时间。当搜寻时间时,理性的进口商应该继续寻价,当时,寻价活动停止。

这一模型只是针对一个进口商的寻价过程所做出的描述,其他交易者的行为被假定为外生变量。一个完整的交易过程必须考虑到买卖双方行为的相互影响,尤其是当交易双方的人数不多,可选择的范围有限时。当然这个模型的分析思路也同样可以用于对出口商行为的分析。下面我们将引入出口商可以竞价的情形,即把进口商寻价和出口商的竞价结合起来,看看这会对上述模型有什么影响。

三、柠檬市场中的竞价

“柠檬”市场带来的最大问题是:区分产品高质量和低质量的困难造成了交易的难以实现,在柠檬市场上,只有卖方知道产品的质量而买方却误以为市场价格反映了产品的平均质量。这样,买方为了避免这种劣势,不得不花费一定的代价来诱导卖方显示信号。这样做的结果是,不仅买卖双方达成交易的成本提高了,而且达成交易的时间也被大大推后。交易效率会因此受损。下面我们用一个简单模型来加以说明。

我们用A表示出口商,B表示进口商,由于信息不完全的限制,一个出口商或一个进口商所能接触到的交易对象是有限的,所以,Ai代表进口商B可能接触到的待选出口商。从交易的角度看,出口商数量的扩大虽然可允许进口商在更大的范围内寻求价格更低的出口商,从而可能获得更有利的交易结果,但交易费用也会加速上升,使得这个最优的结果在经济上失去存在的意义,所以进口商能寻找到的出口商是有限的(注;这种分析对于出口商同样成立,即每个出口商遇到的进口商的数量也是有限的。)。不同的出口商之间是相互竞争的关系,Aj是Ai(i≠j)的竞争对手。我们假定,最终总会有一个出口商与B达成现实的买卖契约,见图2。

图2 出口商与进口商交易图

下面我们分析发生在出口商之间的竞争,我们讨论最简化的一种情形,令i=2,也就是只有两个出口商,一个进口商B,出口商的出口报价为

对出口商来说:如果在进口商寻价过程中,出口商选择降价(或被迫降价),出口商将形成一个降价博弈:

竞争的均衡条件:

①对出口商来说,当,即当出口商意识到这笔交易无法获利时,他们将会停止降价。

②当,即当进口商发现再继续寻价,其所获边际收益与所付代价相同时,进口商将停止寻价。在现实中,即使,但如果两者差距非常小时,进口商继续寻价的动力将会减弱,或者由于可供选择的出口商人数有限,在进口商认为比较合适的时候他会接受当时某个出口商的报价(注:假定出口商和进口商不满足经济学意义上的正常利润,即MC=MR时的利润,这更接近实际。)。

正如搜寻模型所描述的,进口商会寻找到一个最佳的收益均衡点或区域。虽然说,出口竞价会使进口商的交易成本增加,但同时也增大了进口商的搜寻收益。由于进口商寻价的对象并非无限,所以在几个有限的出口厂商竞价中,只需支付少量的寻价成本,这样寻价引起的MC的上升会相对平缓,而MR的下降也会趋于平缓,原因也在于如果出口商的人数有限,进口商在支付一定的成本后可以获得较大的收益。所以新的均衡在延期后达成。竞价均衡模型如图3。从图中可以看出,竞价的结果是达成交易的时间被大大推后,交易效率降低。而且进口商达成交易的可能是质量较差的商品。这在以竞相降价为特征的市场中出现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因为低价的所得毕竟非常诱人。

图3

四、引入信号显示后的竞价

根据非对称信息理论,由于市场上买卖双方各自掌握的信息是有差异的,所以双方都有动力改变这种局面。相对于进口商,出口商对产品有信息优势,所以出口商就希望通过输出对自己有利的信息使自己在出口竞争中胜出,而处于信息劣势一方的进口商,也会试图通过支付一定的信息搜寻费用来尽可能获取与出口商产品相关的信息。这就是信息显示机制。

下面我们以价格作为显示工具来分析双方的交易如何取得均衡。

若出口商拥有高质量的产品,他会将此质量信息传递给进口商,在向出口商报出相对高价(寓意是高质量产品的制造需要付出的成本也高)的同时,辅助一些对其质量的各种认证的证明,这样尽管,但优质优价的规律反而使得价格高成了一种显示信号,使得高质量的出口商把自己与其他同行区分开来,对进口商来说,虽然为产品价格多支付了成本,但由此却能节约搜寻高质量产品的费用。一般说来,出口商的产品质量越高,其质量信息披露将越充分,进口商获得的收益越多。

尽管出口商发出质量信息,但由于是在有限的出口商中进行选择(模型中为两个),进口商获得更有效信息的概率降低,如要试图去获取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就必须支付更多的费用,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看,随着搜寻时间的增加,其搜寻收益会呈递减趋势,MR向下弯折。而搜索的边际成本MC由于付出代价在增加,所以出现向内弯曲。从图4中,我们可以看出,由于有了信号显示,大大缩短了双方的搜寻范围和时间,使得交易达成的时间缩短,交易效率大大提高。

从以上的分析看出,信号显示机制对于提高柠檬市场的交易效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科学、客观的信号显示机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作用就非常显著了。报出高价虽然有优质优价的显示作用,但是在良莠不齐的市场中,也可能因为价格高被逆向选掉。所以在价格之外还必须有其他的显示信号。下面我们介绍两种其他方法:

(一)认证制度。对产品质量通过第三方独立的质量认证,有助于对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行为进行校正,也保证了出口商向外界传达信息的真实、准确。认证机构就象一面镜子,将出口商的信息如实地反映出来,并传达给进口商。以此来消除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行为,建立起出口商和进口商相互之间的信任关系,完成商品交易。一般说来,信息不对称程度越大,信用市场中产生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的可能性就越大,授信主体的信息成本就越高,市场的交易费用也就越大。由于我国符合市场经济的企业及个人的信用评级体系还没有建立,授信主体很难通过市场获得受信主体的真实信息。再加上经济转轨时期我国的立法及执法体系还不健全,企业及个人制造虚假信息几乎不受成本的约束,虚假信息的普遍存在已经严重损害了我国出口企业的产品出口。所以,通过政府强制措施推动质量认证,将为中国制造的优质产品通向国际市场提供有力保证,也使得柠檬市场的产品变得清晰起来。

图4

(二)品牌策略。树立产品高质量的品牌,就使得优质产品与“柠檬”产品区别开来。该策略成功的关键在于要么使低质量产品无法提供类似信息,要么使制造低质量产品的出口厂商制造类似信号的成本大大高于高质量产品出口厂商制造信号的成本。虽然名牌厂商或高质量产品生产者制造“正市场信号”增加的成本最终还是由进口商来承担,但由于市场产品质量的持续离散,且进口商又处于信息非对称的不利选择地位,进口商在非名牌产品中搜寻高质量产品的成本通常也非常高。所以,在这种环境下,进口商自然愿意购买高价格的名牌商品。通过品牌的信号显示,使得高质量产品在柠檬市场中脱颖而出,非常利于交易双方达成交易,这无疑会大大提高交易效率。

五、政策含义

本文的政策意义非常明显。随着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获得外贸经营权,产品竞争还会进一步激烈起来,尤其是以降价为手段的竞争将不利于我们走向制造业大国,“中国制造”的形象也会受到损害。为了防止这种参差不齐的产品竞争市场中出现害群之马,政府必须帮助生产优质产品的企业来“显示优质信号”。所以,推广产品认证制度等的做法将有助于我国产品的对外出口。从长久来说,通过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建立高质量的质量准则和其他信息披露规范体系,将有助于消除市场上的虚假信号,规范出口市场的不正当价格竞争,使得企业向着提高质量、打造品牌的良性道路发展。

收稿日期:2004-01-07

标签:;  

价格信号显示与交易效率的关系分析--以柠檬市场为例_逆向选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