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策略谈论文_ 廖洪斌

信息技术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策略谈论文_ 廖洪斌

摘要:现阶段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在辅助教学的过程中发挥了其强大的生命力,不仅提高了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也彰显了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信息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数学思想,其二者的巧妙整合,能够让信息技术更好地应用于数学课堂,同时能够提高信息技术的有效性。基于此,就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教学进行了简单的探究分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数学 优化策略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教学价值、教学目标、教学方式都产生了极大影响,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应当依据实际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必须要意识到信息技术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将信息技术科学合理地应用于实际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实际作用,进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一、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学科的逻辑性、抽象性相对较强。初中数学是学生小学数学学习的延伸,高中数学学习的基础,是初等数学学习真正开始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教育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不同数学知识点进行深入分析,帮助学生透彻了解数学定义,熟练应用数学知识。

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很多初中数学教师都无法意识到这一点,特别是一些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将升学作为主要的教学目的。虽然教师在讲台上热情讲解、学生在下面积极辛苦地做笔记,努力跟上教师的授课节奏,且课下还会花费一定时间完成知识记忆。但实际教学效率并未达到理想状态,没有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初中数学教学很难实现高效课堂。同时,在新课改背景下,虽然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将信息技术应用至实际教学中,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信息技术的应用无非就是将教材中的例题放到课件中,由传统的“人灌”变成了“机灌”,教学本质并没有发生有效转变,导致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低下。

二、巧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数学教学

1.应用微课开展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重要的教学环节,为了提升教学质量,课前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预习,自主明确重难点,做好课前规划工作,优化问题设计,为听课和提问做好准备。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这部分内容的预习中,笔者就借助微课引导学生开展预习活动。首先我利用微课给学生呈现一张足球世界杯各小组得分表,然后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分析各球队比赛积分与胜负场数之间的关系。之后,再由教师借助“微课”资源呈现出这种数量关系式,并引导学生观察这种关系式的特征,初步感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特征。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了解了一元一次方程在表达数量关系方面的作用,并且把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性质及在生活中的应用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种在预习阶段获得的初步感知,能够帮助他们在日后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在“微课”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初步体会到数学模型思想的运用意义,并且树立起数学思想概念,掌握运用模型分析问题、验证猜测的方法,以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2.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说起数学学科,一般情况下,学生首先想到的就是枯燥、单调、理解难度、掌握难度相对较大,甚至还有一些学生提起数学学科就会产生畏难心理。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枯燥无味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知识转变为生动有趣、图文并茂的教学内容,进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

比如在“平移与旋转”教学过程中,如若应用传统教学模式,那么大都是由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完全全等的图形,并指出如何由一个图形转变(平移或旋转)为另一个图形,以期帮助学生了解图形是如何重叠在一起的。虽然通过上述方式教学,学生对于图形是如何重叠的有了简单认识,但是学生并不能体会到“平衡与旋转”的动态变化过程。基于此,在该部分内容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深入认识此种动态变化过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滑雪运动员滑翔、飞速转动的电风扇叶片、时钟上的秒针转动等多种情境,通过这些生动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认识“平移与旋转”的动态变化过程,通过色彩鲜明、形象直观的事物作为课堂引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

对于初中阶段学生而言,数学知识抽象性较强,学生要想真正理解难度较大,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根本不是真正理解知识点,而是死记硬背知识点。此种方式导致学生只能长期应用“题海战术”来掌握相关知识,但对于同一知识考查点,一旦例题发生变化,学生就完全不会解答,这与当前素质教育所提倡的个人能力培养是完全相违背的。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就可有效帮助学生转化学习中的重难点内容,使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数学性质、突破教学重难点。

比如在“一次函数y=kx+b”性质学习过程中,当k>0时,y与x成正比;当k<0时,y与x成反比。但学生对于这一性质很难真正理解,只能机械记忆其中规律。在这一性质中,主要描述了两个变量的变化趋势,如若单单凭借讲解完成教学学生很难真正掌握。基于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应用“几何画板”开展教学,首先教师可以先作出某一具体的函数图像,而后通过拖动点的坐标,帮助学生观察坐标值的具体变化,将动态变化过程直接呈现在学生眼前,引导学生自主总结规律。此种方式不仅引导学生完成了自主思考、总结,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发展数学知识中的学习乐趣,帮助其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随着一线教师的不断实践与探索,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将不断深入,从而真正达到优化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为素质教育带来一个全新的面貌,真正实现教育现代化。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思考 周荣超,秦磊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年

2.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陈建辉 《新课程(中)》 2018年

论文作者: 廖洪斌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信息技术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策略谈论文_ 廖洪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