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华大学 湖南衡阳 421001,2.湖南省儿童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目的 探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在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9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三组,其中30例患儿使用干扰素进行治疗,作为对照Ⅰ组,30例患儿使用炎琥宁进行治疗,作为对照Ⅱ组,30例患儿采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比较三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和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Ⅰ组、Ⅱ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Ⅰ组、Ⅱ组患儿,P<0.05。结论 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法可有效提高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效果,对于快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治疗周期均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干扰素;炎琥宁;小儿手足口病
小儿手足口病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疾病,该病多是由于肠道病毒感染所致,具有感染性强、传播快等特点[1],在儿童中呈现散发或暴发流行趋势,且近些年来,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小儿手足口病严重影响着患儿的生长发育,因此如何有效的进行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笔者采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进行了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治疗的相关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90例,年龄3~7岁,平均年龄4.8±1.1岁,男性患儿52例,女性患儿38例,90例患儿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三组,其中30例患儿使用干扰素进行治疗,作为对照Ⅰ组,30例患儿使用炎琥宁进行治疗,作为对照Ⅱ组,30例患儿采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 N(例)年龄(岁)男性(例)女性(例)病程(d)
观察组 30 4.9±1.3 19 11 5.2±2.8
对照Ⅰ组30 4.7±1.0 16 14 4.9±2.4
对照Ⅱ组30 4.8±1.4 17 13 5.3±2.9
P>0.05,三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临床治疗方法 三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其中对照Ⅰ组患儿使用干扰素进行治疗,即干扰素,8万IU/kg,1次/d;对照Ⅱ组使用炎琥宁进行治疗,即炎琥宁,10mg/(kg?d),将上述药物溶于100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患儿使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进行治疗,给药剂量和给药方式同对照Ⅰ组和Ⅱ组。
1.2.2 临床观察指标 以三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和临床治疗效果作为观察指标,其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主要考察口腔溃疡愈合时间、退热时间和手足疱疹消失时间。临床疗效评价[2],显效:患儿用药48h以内,食欲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口腔疼痛感消失,溃疡面变小、变浅,体温恢复正常,3d内完全愈合;有效:患儿治疗后48~72h食欲明显改善,口腔疼痛感消失,溃疡面变小、变浅,体温恢复正常,5d内完全愈合;无效:患儿用药72h后,食欲较治疗前无显著改善,口腔疼痛仍然明显,3d内体温未恢复正常,5d后溃疡面仍然没有愈合,有效率=(显效患儿数+有效患儿数)/患儿总数×100%
1.2.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软件包对三组患儿的观察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非等级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进行秩和检验,α=0.05
2.结果
2.1 三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
比较三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发现,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Ⅰ组、Ⅱ组患儿,对照Ⅰ组、Ⅱ组患儿各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结果见表2。
注 *:与对照Ⅰ组比较,P<0.05;△:与对照Ⅱ组比较,P<0.05
2.2 临床治疗结果比较
比较三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发现,;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Ⅰ组、Ⅱ组患儿。三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的比较结果见表2。
Z(观察组,对照Ⅰ组)=-1.971,P=0.049,P<0.05;Z(观察组,对照Ⅱ组)=-2.313,P=0.021,P<0.05;
Z(对照Ⅰ组,对照Ⅱ组)=-0.389,P=0.697,P>0.05;
3.讨论
手足口病是儿科一种由肠道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其可通过口途径、粪途径、呼吸道途径和亲密接触等方式传播,四季均可发病,且通常在夏秋季节发病率较高[3],通常情况下患儿的发病症状较为轻微,预后效果良好,少部分患儿症状较为严重,预后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干扰素是一种水溶性蛋白质,其可与病毒表面的膜受体结合,阻碍病毒的DNA、RNA复制,从而抗病毒作用,同时干扰素可增强T细胞活性,诱导产生淋巴细胞,增强患儿自体抗病毒能力[4]。炎琥宁是穿心莲提取物制剂,其具有显著的抗感染、清热、镇静和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其可增强患儿体内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阻断肌苷酸转化为鸟苷酸,进而抑制病毒DNA、RNA复制,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发挥协同作用,有效的提高了患儿自体的免疫能力和抑制了肠道病毒的增殖。本次临床研究发现,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P<0.05),说明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法可快速改善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症状,缩短治疗周期;同时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进一步说明了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法可有效提高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效果,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荣海丽.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9):22-23.
[2]戴蔷蕾,李晶.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1):12-14.
[3]邓军玲.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北方药学,2013,10(5):28-29.
[4]Luchs A,Cilli A,Russo D H,et al.Evaluation of enterovirus 71 immune status in S?o Paulo state,Brazil[J].Rev Inst Med Trop Sao Paulo,2010,52(6):339-341.
论文作者:魏婷婷1,李双杰2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
标签:患儿论文; 干扰素论文; 手足论文; 小儿论文; 时间论文; 症状论文; 三组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