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PPP模式下高速公路项目风险管理论文_许婷婷

探析PPP模式下高速公路项目风险管理论文_许婷婷

中交一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2205

摘要:文章分析了PPP模式下高速公路项目存在的风险,并针对这些风险提出了有效的应对措施,以确保PPP模式下高速公路项目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及良好的工作效果。

关键词:PPP模式;高速公路;项目;风险管理

引言

在高速公路项目运行过程中,可以采用PPP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进行合作,实现公共交通基础建设顺利进行,降低金融风险的目的。PPP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公共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同时增强了政府对项目中后期建设管理的参与程度,即将原本属于政府公共服务的事项,通过一定的程序与方法转变成社会资本承担,这对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快实现交通运输治理现代化,提升政府财政资金利用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PPP模式下高速公路项目存在的风险

(一)政治风险

政府风险是指政府直接干涉PPP项目的策划、施工、运营等过程,如对私有企业投资方的决策权进行干涉,采取不当行为如暂停项目、扣押施工设备等,均会导致工程项目不能顺利进行,进而给投资方和建设方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进而增加项目风险。导致政治风险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权责没有进行明确划分,因此,在项目策划阶段,就应对项目过程中的权益、责任双方进行明确的划分,避免政府过度干涉而因噎废食,私人企业过度重视利益而剑走偏锋。

(二)法律风险

PPP模式下的高速公路项目有别于其他的投资项目,其是由政府与私人市场主体的合作关系,这种关系很容易触发到法律的边界或者处于法律的真空地带。这种情况下,需要对参与项目的政府进行限制或者政策约束,另一方面,如果出现产权纠纷,现有法律无法给予参与方尤其是私有企业充分的法律保护,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三)融资风险

由于高速公路项目投资数量巨大、建设周期长、规模大等特点,因此在我国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中,对投资门槛设置的较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社会资本的注入,导致高速公路项目存在着融资困难的问题,风险分担方式的不合理以及融资金结构问题均会导致高速公路项目融资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

(四)市场风险

由于PPP模式下的高速公路项目工期长、投资金额大等原因,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施工周期越长,市场利率以及产品价格波动越大,这直接导致参与项目的企业获利的不确定性增加,如,高速公路由于经济的波动或者产业周期的更迭,造成该项目的社会价值与最初的测算价值产生偏差,这种偏差可能会造成项目的调整甚至停工,使得投资的回报无法达到预期,增加了项目风险。以往高速公路项目是由政府财政兜底,风险被当地政府吸收或者经由重要财政拨款减缓风险,但PPP模式下的高速公路项目中,私有企业作为参与方,必然要与政府共同承担这类风险,且承担与抗风险的能力相比政府要弱一些,因此,市场风险也是私有企业参与PPP模式下高速公路项目风险中的重要风险之一。

(五)项目技术风险

PPP模式下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过程中,技术风险存在于项目的全过程中。当前一些由政府发起的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的PPP项目,在技术和人才方面对参与项目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私有企业想要获得参与PPP项目的机会,就需要加大对技术和人才方面的投入,这就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如果自身资金实力有限,加之融资渠道也比较有限,将很难在项目竞争中脱颖而出。既是最终获得了参与PPP项目的投资或建设资格,但是在较长的建设周期中是否能获得预期的投资回报依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六)运营管理风险

PPP模式下高速公路项目引用社会资本目的,并不仅仅是解决政府财政压力的问题,同时还希望解决政府在高速公路运营方面人才匮乏与管理经验缺失的问题。因此,运营管理风险中的服务质量、运营技术等风险,需要由最有控制力的私有企业来承担。运营过程中造成成本超支、通车流量降低等风险的因素较多,不能简单的将风险划归到某一方承担。这有可能是经营过程中,管理人员的监督力度下降、相关配套设施不健全或者服务有待提高等原因造成的,这些因素均能导致高速公路后期收益下降,最终产生经营管理风险。

二、PPP模式下提高高速公路项目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提高风险识别能力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中基础性工作,是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的重要前提,也是风险主体对自身存在风险形成认识的重要过程。风险识别过程包括对确定风险来源,明确风险发生的条件以及风险特征,并分析各风险因素对项目的影响,然后逐步筛选出重要风险,并记录在案。就高速公路项目来说,识别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风险,并对其进行确认、判断以及归纳等,制定有效的规避和分担风险的措施,降低风险对项目运行和最终经济效益的影响。工程建设领域常见风险识别方法有风险核查表法、情景分析法、德尔菲分析法、WBS(工作结构分解法的简称)以及问卷调查法,这几种风险识别方法各有优缺点,在选用时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合理的识别方法,才能有效确保风险识别效果。

(二)提高风险评估准确性

风险评估是预估风险度和计算风险指数的核心环节,只有准确的预估出各风险因素的风险度并准确的进行计算,才能形成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结论。风险因素的风险度预估通常是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造成后果的严重性两方面进行考虑的,通常采用定性、定量分析或者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由于各风险因素对项目目标实现的重要程度不一致,在风险度预估、风险指数计算过程中还需要确定各风险指标的权重,以便更加科学合理的确定项目整体风险,所以权重的确定也是风险评级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PPP模式下的高速公路项目中合理选择风险指标权重确定方法和综合评价方法是整个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关键所在。需要注意的是,风险评估成功实施的关键是建立在准确的风险识别基础上,而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同时也决定了风险应对措施的合理性,两者缺一不可。

(三)基于PPP规则合理分担风险

在风险分担的过程中,不管是政府部门还是私有企业都需要正确认识风险分担工作,确保风险分担结果的公平性合理性,以保障项目的正常运行。针对PPP模式下的高速公路项目,风险分担需要严格遵守四项基本原则,即风险归责原则、风险与控制力相匹配原则、分先回报对策原则以及最大风险承担限度原则。PPP模式下的高速公路项目风险系统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而风险分担作为整个项目风险管理中的核心环节,需要将其循环动态的贯穿于整个项目中。风险初步分担时,需极强对项目市场、技术以及经济情况的分析,进而识别出影响项目成功的风险因素,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估,然后依据结果初步分担。PPP项目通常由政府部门发起,因此初步分担过程需由政府进行主导。详细分担阶段主要包括私人企业对自身资源、承担的风险等进行评估,判断是否有控制该风险的最佳控制力,以及所能承担风险是否超出承受上限等,并依据评估、判断结果向政府部门进行风险转移或报价,最终进行风险管理等;政府部门则需要对其自身承担风险的最佳控制力进行评估,如果能承担则进行政府部门的风险管理,反之则需要将风险进行分担,双方共同承担。风险分担的双方需要制定分担方案,并对分担比例、补偿机制等条款进行磋商,最终达成一致,共同管理该风险。最后,应进行风险的跟踪和再分担,并将该环节贯穿于整个PPP项目,该阶段需对已分担的风险进行监控,确保其不会扩大或失控,若风险扩大或失控,则需要再次将风险在政府和企业之间进行分担,同时确定风险共担方案;此外,还需要实时监控新风险是否出现,对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然后制定分担方案进行分担。若风险无失控或者扩大,新风险也并未出现的情况下,则风险分担工作结束。

参考文献:

[1]张承帅.基础设施PPP项目产业基金运作模式探析[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7,(2)

[2]陈德华.公路交通建设项目的PPP应用模式探讨[J].建筑经济2015,36(9)

[3]桑美英.基础设施PPP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4.

论文作者:许婷婷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

标签:;  ;  ;  ;  ;  ;  ;  ;  

探析PPP模式下高速公路项目风险管理论文_许婷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