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病房管理模式在骨科疼痛护理中的应用论文_王莹

王莹

(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医院骨外科 湖北 武汉 430014)

【摘 要】目的:分析与探讨无痛病房管理模式在骨科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以我院在2013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22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设置病例110例,对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手术结束后的疼痛缓解度、疼痛控制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进行观察、分析与比较。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在疼痛缓解率、疼痛控制评分、护理满意度上都具有明显优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无痛病房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应继续开展实践,广泛推广。

【关键词】无痛病房管理;骨科;疼痛护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8-0520-02

【Abstract】Objectiv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ward painless pain management during orthopedic nursing.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in May 2013 ~ June 2014 were treated 22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ach set of cases, 110 cas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pain after surgery ease, pain control and care satisfaction scores were observed, analyzed and compared. Result relative to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 pain relief, pain control scores, have a clear advantage on nursing satisfaction, P <0.05,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painless ward managemen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patient's pain,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has an important role and should continue to carry out the practice, widely promoted.

【Key words】Painless ward management; Orthopedics; Pain care; Application effect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以及疼痛被称为五大生命体征,严重疼痛不仅仅会引起患者在情绪上的巨大变化,造成患者焦虑、失眠、血压升高以及免疫力下降等状况,严重的将对患者预后造成重大影响,降低手术成功率。对骨科病人采取积极手段,进行针对性功能锻炼,有效减少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感染等术后并发症,进而提升患者康复率。在医院中积极开展无痛病房管理模式,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的疼痛管理模式,对于探索骨科疼痛护理具有积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3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22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设置病例110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78例,年龄29~72岁,平均年龄(36.9±11.3)岁;女性患者32例,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39.9±10.3)岁,创伤性骨折6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9例,颈椎病8例,骨髓炎6例,骨肿瘤8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69例,年龄32~71岁,平均年龄(40.9±8.3)岁;女性患者41例,年龄31~67岁,平均年龄(37.9±12.3)岁,创伤性骨折8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1例,颈椎病6例,骨髓炎7例,骨肿瘤5例。同时,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以及骨科疾病类型等方面的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1.2.1 无痛护理模式的基本步骤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观察组采用无痛护理干预:(1)在医院内部推广与建立无痛理念。(2)建立系统性、规范化的疼痛管理模式,建立无痛专区,设置无痛病房。在科室成立疼痛控制小组,小组成员由医生、护士组成,由病人的主治医师负有主要责任。在对病人术后的疼痛程度采取分级之后,确定无痛治疗方案,由医院领导牵头,积极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无痛治疗方案与护理方式,并设置相应的考核方式。同时,针对病人的主治医师,重点学习疼痛的评估方式,并对病人的疼痛状况进行及时记录。建立规范的疼痛记录方式,采取术前疼痛评估、超前用药、术后主动疼痛评估以及护理方式等多种控制手段,加强对患者的疼痛控制[1]。

1.2.2 治疗方式 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治疗方式,根据受伤状况进行I期以及择期手术。

1.2.3 心理护理 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制定详细的心理护理计划。护理人员通过语言安慰、积极敬业的态度,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及时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消除负面情绪,采取多种手段,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向患者宣传治疗成功的案例,嘱咐其按医嘱服药,树立患者治疗的信心[2]。

1.3 临床观察的基本指标

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结束后的疼痛缓解度、疼痛控制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与对比。

1.3.1 手术结束后的疼痛缓解程度 根据VAS评分标准,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有效评估。疼痛程度的划分可以按照以下标准制定:(1)完全缓解:疼痛完全消失;(2)中度缓解:疼痛未能完全消失,但在可承受范围之内;(3)轻度缓解:疼痛没有消失,并不可耐受。

1.3.2 疼痛控制评分 严格依据Frerell所制定的调查问卷,对疼痛、一般知识、药物镇痛、综合应用进行逐条评估,其在所有类型的题目比重依次为2条、9条、18条、4条。患者回答正确积1分,未回答或者是回答错误积0分,总分为33分,所获分值越高,对疼痛的控制能力也就越高[3]。

1.4 统计学方式

采用SPSS18.0统计学计算软件,对所有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方式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疼痛缓解度上的比较

相对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在手术结束之后的疼痛完全缓解率明显上升,两组间向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2.96,P<0.05。

3 讨论

在医院中推广无痛病房管理模式需要将科室的医务人员与病人家属之间加强合作,以减轻病人痛苦、加快病人康复为目标。骨科医师、护理人员、病人以及病人家属都是无痛病房管理模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4]。同时,发挥无痛病房中医师、责任护士在整个治疗与护理中的主导作用,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详细的评估之后,采取个性化的治疗与护理方式,并积极进行治疗与护理。同时,采取综合护理手段对病人在术前、术中与术后进行全方位护理,与治疗手段相结合,注重对患者的心理护理[5]。

针对骨科病人在初始阶段进行有效控制,可以有效避免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理性重构,急性疼痛如果不进行有效控制,可能会发展成为慢性疼痛,进而对患者的身体以及社会功能产生影响,增加患者心理以及生理上的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增加经济负担[6]。因此,需在我国将疼痛控制标准与满意度进一步推广与实践。

针对于医务人员而言,必须加强学习控制疼痛的相关知识以及护理技能,积极做好疼痛状态的评估工作,加强与病人、病人家属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采取多元化的疼痛控制方式,缓解病人疼痛[7]。同时,加强人文护理观念的推广,积极营造无痛、舒适的病房环境以及氛围,最大限度的减缓病人的痛苦。

参考文献:

[1]李旭春.无痛病房管理模式在骨科疼痛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4):1-2.

[2]张玉梅.无痛病房管理模式在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2):27-28.

[3]凌红.OEC模式在骨科无痛病房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4,29(22):24-26.

[4]Swanson KE,Ward EM,Wolfsen HC et al.Painless pancreatitis after implantation of a biventricular assistive device.[J].Transplantation Proceedings,2003,35(4):1546-1548.

[5]张东云,江雪莲,黄莺等.规范护士培训在无痛病房中的作用[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3,19(6):380-382.

[6]车欢娥,韩爱荣,冯育旻等.无痛病房模式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疼痛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2,26(30):2815-2816.

[7]任爱红,马秀琴,张海霞等.循证护理用于髋、膝关节置换术病人早期无痛康复的护理[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34(4):164-168.

论文作者:王莹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8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1

标签:;  ;  ;  ;  ;  ;  ;  ;  

无痛病房管理模式在骨科疼痛护理中的应用论文_王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