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中心医院 肿瘤内科 安徽/马鞍山243000
【摘要】目的 分析对胃癌化疗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患者焦虑等心理状态的影响效果。方法 将本院脾胃科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80例胃癌化疗患者进行观察,采用掷币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护理组各4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组的HAMA评分、SAS评分较护理前明显降低且改善情况优于参照组(P<0.05);护理组、参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2.50%、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减少患者心理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胃癌;护理干预;焦虑;影响效果
胃癌是临床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加,五年内生存率低,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化疗是临床治疗胃癌常见方法,能有效控制肿瘤病情发展,抑制肿瘤细胞分化、增殖、转移,延长生存期[1]。但由于患者缺乏对疾病、治疗方法的了解以及疼痛等原因,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致使患者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加重患者病情发展,影响治疗效果及康复,给患者心理、生理均带来极大的痛苦[2]。因此,对胃癌化疗患者给予有效的针对性护理缓解患者负性心理情绪至关重要。本文就对胃癌化疗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患者焦虑等心理状态的影响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选用本院在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80例胃癌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分为参照组、护理组各40例。护理组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39-70岁,平均(58.4±5.0)岁。参照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42-72岁,平均(59.1±5.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基础健康教育、环境、饮食护理。密切关注患者治疗期间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有异常症状及时告知医生。
护理组在参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方法:(1)健康教育 在患者入院后,对患者病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告知患者疾病、临床症状、疼痛原因、化疗、护理方法等相关知识,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通过发放健康手册、开展病友会等形式使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适,增加治疗信心。(2)心理干预 患者得知自己为胃癌时容易出现绝望、悲观等情绪,消极对待治疗,加之治疗过程中疼痛感导致患者出现焦虑、烦躁等负性情绪,加重病情。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充分理解、关心患者,与患者多交流、沟通,倾听患者内心想法,告知患者家属应多关心、陪伴患者,给予患者信心。引导患者正确发泄、控制情绪,通过看电视、下棋、听音乐等方式转移注意力,缓解焦虑、紧张情绪,减轻心理负担,使患者认识到健康心态对控制病情的重要性。(3)环境护理 为患者营造干净、整洁、舒适、温度适宜的住宿环境,保证室内通风透气、无菌,减少感染率,可播放轻音乐使患者感觉舒适、轻松,减少外界环境因素造成患者烦躁、抑郁等情绪。(4)运动护理 根据患者年龄、身体情况、病情制定合适的锻炼计划,可适当进行散步、慢跑、体操等运动,增加患者活力,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对年老患者,可告知其放松肌肉的方法,通过运动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增加肠胃蠕动,减少便秘等并发症。(3)生活护理 鼓励患者多食高蛋白、粗纤维、易消化类食物,满足机体所需营养,为患者制定作息时间表,督促患者执行,保证充足睡眠,减少患者心理负担。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HAMA、SAS评分变化、护理满意度。焦虑状态分为正常(50分以下)、轻度(50-59分)、中度(60-69分)、重度(70分以上)四个等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0处理,计量资料用 ±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x?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AMA、SAS评分
护理组的HAMA评分、SAS评分较护理前明显降低且改善情况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HAMA、SAS评分变化比较( ±s)
3 讨论
胃癌化疗患者产生焦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化疗是胃癌患者主要治疗方法,效果明显,但由于患者对手术、化疗治疗不了解,担心治疗效果及术后恢复,存在一定的担忧、恐惧感。其二,该疾病易并发消化道出血、肠梗阻、进食困难等并发症,影响患者正常生活,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加之化疗过程中患者疼痛、不适感,加重患者焦虑情绪。本次对胃癌化疗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明显。在患者入院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心理、运动、环境、生活等针对性护理措施,有利于护理工作开展,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告知患者疾病、手术、化疗、护理方法等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知晓率及治疗依从性,增加手术耐受性,能够坦然接受在化疗过程中的不适、不良反应,提高自我效能[3]。对患者给予适当地心理疏导,告知其放松心情的方法,有效缓解患者焦虑、烦躁等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睡眠情况,与患者多沟通,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拉近医患关系,提高治疗配合度[4]。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减少外界环境因素造成患者烦躁、抑郁等情绪。合理的锻炼计划能促进肠胃蠕动,减少便秘等并发症,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加快患者恢复。经研究得出,护理组的HAMA评分、SAS评分较护理前明显降低且改善情况优于参照组(P<0.05);护理组、参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2.50%、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胃癌化疗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减少患者心理负担,减轻疼痛感、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治疗配合度及整体治疗效果,值得在胃癌化疗患者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家凤,吴修凤,刘亮宝等.综合护理干预对胃癌化疗后心理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4):699-700.
[2]张静.82例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胃癌化疗患者焦虑的有效性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113-113.
[3] 潘丽丽.护理干预对胃癌化疗患者不良反应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6):117-119.
[4] 苏慧,沈燕,沈学丽等.系统性护理对胃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自我效能 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8):1088-1090.
论文作者:陶如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上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1
标签:患者论文; 胃癌论文; 焦虑论文; 针对性论文; 心理论文; 方法论文; 评分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上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