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干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江西省新干县 331300
摘要:目的:探究MRI在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出现误诊的具体原因。方法:择取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前列腺疾病的40例患者,使用MRI技术进行检查,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将其MRI检查结果与穿刺活检结果进行对照,计算MRI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确诊前列腺癌的患者有26例(高分化2例,中等分化17例,低分化7例),确诊前列腺良性疾病的患者有14例(前列腺增生2例,慢性前列腺炎7例,基底细胞增生1例,慢性肉芽肿1例,无癌组织3例)。26例前列腺癌患者中有23例确诊,3例误诊,准确率为88.46%;14例良性病变患者中有11例确诊,3例误诊,准确率为78.57%。结论:MRI在前列腺疾病良恶性诊断上有着较为显著的价值,临床可以结合其他影像学技术为前列腺癌患者进行定性诊断,使其特异性得到切实提高。
关键词:前列腺癌;前列腺良性疾病;MRI;诊断价值;误诊原因
前列腺癌是一种老年男性常见病,其在欧美国家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在高龄老年男性患者中具有仅次于肺癌的发病率,在我国,在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的同时,前列腺癌发病率也呈现出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1]。然而我国基层医院对前列腺癌的认知不够深入,前列腺癌本身又缺乏典型的症状,因此很容易出现误诊问题,患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将会引发严重结果[2]。本文选择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前列腺疾病患者,试探究MRI在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前列腺疾病并接受MRI检查的40例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具体包括:①性别构成:均为男性;②年龄分布:年龄最小者39岁,最大者69岁,平均(54.24±11.18)岁;③穿刺活检结果:恶性26例,良性14例;④临床症状:肩背疼痛14例,股骨疼痛12例,髋关节疼痛14例。
1.2 方法
为所有患者进行穿刺活检,为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为所有患者进行MRI检查,使用岛津公司生产的SMT超导1.0T核磁共振检测仪及其配备的体线圈进行扫描。为前列腺局部给予轴位的T1WI、T2WI薄层扫描,设置参数为:层厚5mm,层距1mm,TR/TE为500/20ms,矩阵256*256,FOX为35cm,MEX为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前列腺部分给予冠位的T2WI扫描,设置参数为:层厚5mm,层距1mm,TR/TE为2500/90ms,矩阵256*192,FOX为35cm,MEX为2。另外,自前列腺基底部向主动脉分叉进行水平轴位扫描T1WI,为盆腔正中行矢状位的T1WI扫描,设置参数为:层厚5mm,层距1mm,TR/TE为500/15ms,矩阵256*192。使用翻转回复序列给予抑脂扫描,设置参数为:层厚5mm,层距1mm,TR/TI/TE为2000/110/40ms,FOX为35cm,MEX为2。
1.3 观察指标
观察MRI诊断结果与穿刺活检结果,计算MRI的诊断准确率与误诊率,并分析误诊的原因。
1.4 统计学方法
参与实验的患者其临床数据均行统计学软件包——给予检验。所涉及的计数资料以(n,%)表示,以卡方值检验。假若两组患者的实验所数据经过统计计算结果为P<0.05,那么表明分组结果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前列腺癌
穿刺活检结果:确诊前列腺癌的患者有26例,其中有高分化癌2例,中等分化癌17例,低分化癌7例。
MRI检查结果:在这26例前列腺癌患者中有23例确诊,3例误诊,诊断准确率为88.46%,误诊率为11.54%。
误诊状况:1例为慢性肉芽肿误诊为C期前列腺癌,1例慢性前列腺炎误诊为B期前列腺癌,1例为无前列腺癌分期诊断,其T2低信号有局限表现,中央腺体体积变大,外周带较薄,家包膜或前列腺包膜显示不清。
2.2 前列腺良性疾病
穿刺活检结果:确诊前列腺良性疾病的患者有14例,其中有前列腺增生7例,慢性前列腺炎3例,基底细胞增生1例,慢性肉芽肿1例,无癌组织1例。
MRI检查结果:在这14例良性病变患者中有11例确诊,3例误诊,诊断准确率为78.57%,误诊率为21.43%。
误诊状况:1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信号与外周带相似,未显示出肿瘤信号;2例患者在穿刺后的2周内采取MRI检查,外周带有明显的进行出血表现且表现比较复杂,T2信号有高有低,T1高信号。
3 讨论
前列腺癌主要发生在外周带,若以MRI作常规扫描,可发现外周带的T2信号具有较为均匀的高信号,并且同时存在结节状的低信号区,这种影响表现具有较高的假阳性率可能,诸如慢性前列腺炎、瘢痕等都容易出现假阳性结果[3]。还有一些前列腺癌存在于移行带中,在T2信号中可见混杂得到结节状信号影,若是T2加权像中有单发的外周带信号或多发的低信号结节,且中央腺体与外周带的分界——假包膜呈弥漫性或局限性消失,则可认为是前列腺癌[4]。在本研究中26例患者有23例具备如上表现,因此获得了88.46%的诊断准确率。此外,由于包膜受到侵犯及外周带形态与前列腺癌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若是发生前列腺增生,外周带会在受压下不断萎缩,萎缩后再次增生,最后形成癌变,因此前列腺增生在某种程度上容易被误诊为前列腺癌,反之前列腺癌也有可能被误诊为前列腺增生[5]。
结语:
MR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具有非常鲜明的临床价值,临床应针对其可能出现的误诊原因加强检查,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参考文献:
[1]李朝伟,邬丽萍.老年前列腺癌11例误诊临床剖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1,24(09):45-46.
[2]景国东,汪剑,陈录广,等.3.0T动态增强MR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4,29(05):482-486.
[3]朱丹,彭涛,肖建明.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3,11(06):611-613.
[4]袁建军,赵永生,刘烨,等.MR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0):1257-1258.
[5]刘勇,宋震宇,黄冰峰,等.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MRI诊断价值[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13):14-15.
论文作者:邹建生,曾燕红,邓小春,刘祖才,李小平,杨贱根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4
标签:前列腺癌论文; 患者论文; 信号论文; 前列腺论文; 价值论文; 中有论文; 包膜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