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学生感知能力的激发与引导论文_牟秋平 黄晓锋

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学生感知能力的激发与引导论文_牟秋平 黄晓锋

成都师范学院 四川 成都 610101

摘 要:在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堂传授只是注重将知识传输给学生,并不重视对学生素养、感知的提高,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缺乏必要的感知意识。然而,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要求,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要求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激发,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创新,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程教学 思维能力

初中教学中,语文科目是一门基础科目,也是属于感性学科的范畴。初中阶段的学生身心处于发展过程中,应该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启发,进而促进学生感知能力的提高。初中语文教育能够培养学生了解世界、感知世界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应用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语文素养的人才。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感知能力进行必要的激发和引导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感知的重要意义

初中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语文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往往都是老师过多讲解,让学生多做习题,将解题公式传授给学生,并没有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感知能力进行激发与引导,能够在整体上提高初中生的综合语文素养,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索,也就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二、如何在语文课程中激发和引导学生感知

1.增强初中生的情感意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只有培养一定的情感意识,才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有一个有效的发展。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大多数的初中生都觉得语文课过于抽象,以至于他们不喜欢语文课。一些学生的基础比较差,语文课堂上的理解与阅读对他们来说很吃力,还有一些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对,达不到有效的学习效果。同时,初中语文教师没有一套合理的教学方法,也降低了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为学生提供一个探究和创新的机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中,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应该针对语文学科独有的特点,让学生体会情感,并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进行细化,这就强化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初中语文教师还应该从常规问题出发,引导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体会蕴藏的感情,这样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2.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语文学科来源于生活,这就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贴切生活开展教学活动。早在我国古代,四书五经就是古代教学中必考的科目,人们也知道以书信等形式来记事、传达感情,到现代科技的发展,方方面面都与语文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也是语文学科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该让语文取之于生活再回归到生活,应该让学生多多留意生活中的小细节,体会在不同情境下自己的思想,感情,情绪等方面的变化。例如:在演讲稿一章的学习中,让学生自行体会他想要说什么,感情如何,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有兴趣参与到语文学习当中,他们充分地参与到体会感情的过程中,也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除此之外,笔者经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用语文角度来观察事物、体会感情,这都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了有效的培养,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3.加强语文课堂多媒体软件的使用。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将初中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现代化,应该将多媒体软件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应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一个良好师生关系,能够保证课堂教学效率,一旦师生关系不和谐,将会发生教学冲突。而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就需要教师做一个相对比较民主的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应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些图片、音乐,将语文课堂上升到艺术的层次。此外,应该帮助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语文教师应该尊重和热爱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并能够平等地对待他们,鼓励学生抒发自己的情感,并在学生表达感情后给予相应的鼓励,这都能让学生信心倍增,也就缓和了师生关系,建立了一个和谐语文课堂,使语文课堂气氛良好,让学生能够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下学习语文,让学生能够发挥想象力。在这个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时,能够对学生感官进行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能够通过声音和图像,将抽象的语文具体化,也能够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创设教学情境,为课堂教学工作提供有效的素材,加强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4.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是一个具有独立意识的个体,因此对于同一个事物有着不同的看法,但由于基础知识的薄弱,学生的想法受到知识的限制,不能通过语言和文字表达出来,这恰恰是因为缺乏观察能力,由于事物在学生头脑里只是一个经历过的大概形象,不能将之细化。例如:在让学生进行“难忘的一幕”作文时,学生往往会将作文写为一件事,而不能对细节进行描写,这就是缺乏观察能力的表现。教师应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在生活实际中观察事、物,体会当下的感情情绪,从而提升自己的感知能力。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教师也应先让学生自行观察,再进行教学,以达到感知生活、事物的目的。

总之,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感知能力,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投身到科研当中,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并对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创新,提升个人语文素养,这样就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论文作者:牟秋平 黄晓锋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6月总第27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4

标签:;  ;  ;  ;  ;  ;  ;  ;  

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学生感知能力的激发与引导论文_牟秋平 黄晓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