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形势下的中日经贸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日论文,经贸关系论文,形势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已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美国总统布什2002年2月东亚三国之行,首站在日本与小泉首相商讨的主题也是日本经济。对于已成为新世纪之初世界经济不稳定重要因素的日本经济之症结所在,广泛认为出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几十年来在赶超欧美国家条件下所形成的经济结构、特别是银行信贷结构与运行机制,实现赶超后未及时进行改革,不良债务过多;二是在遭受泡沫经济打击之后,企业投资热情与个人消费信心受到重挫,经济信心指数一直未得到抬升。此外,日本政局更迭频繁、政策多变及决策失误也使得日本经济复苏错失了许多机会。在近乎束手无策的情况下,近来日本部分政治家和企业家把中日经贸关系牵连进去的说法日渐增多,如别有用心地鼓吹“中国威胁”论;片面指责中国对日本出口过多,导致日本物价下降,影响了日本经济增长;叫嚷日本产品正在失去中国市场,“中国龙”将取代日本。凡此种种,意在模糊日本国内外视听,故有必要就此进行一些客观分析。
一、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确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0年中国GDP首次超过1万亿美元,总量位居世界第六。这些成就固然令人自豪,但与日本相比,不仅当今中国的经济总量只有日本的1/5,人均总量相差更远,更重要的是今天日本的生产技术、生产装备、劳动力素质、企业跨国经营与生产要素全球整合等方面的能力,都是中国还无法比拟的。中国经济增长虽快,但就企业整体素质而言,尚未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充其量也还只是一个依靠吸引国外资本与技术的加工出口生产基地,在地区经济发展中还不具备发挥主导作用的能力。当然,如果能有一个较好的环境,再经过3~4个10年的努力,中国经济在总量上有可能赶上日本,但其间也需要与日本在产业调整、资金运用、技术创新与市场开发等多方面的良好合作。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中日两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密切合作与优势互补,不能采取、也不可能采取遏制一国经济发展的办法,来保持另一国的经济领先优势,中日经贸的持续发展也正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
二、中国与日本都是经济大国,经贸往来规模与领域日益庞大,由此出现一些问题与摩擦也势所难免。如2001年由于日本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大葱、鲜香菇、蔺草席实施紧急限制进口措施而引起的贸易争端。实际上此三种农产品既非战略性物资,在双方进出口贸易额中所占比重也不大(据2000年统计,约占日本由中国进口总额的0.04%,占我国对日出口总额的0.36%),不值得大动干戈。但从日本角度看,近两年由于整个物价连续走低,对刺激经济增长十分不利。而中国农产品生产成本低,进入日本当然会进一步压低日本农产品市场价格。加之日本现执政的自民党其根基在农村,要打保护农民利益的旗号,以捞取广大农村地区选票,他们这样小题大做也就不足为奇了。对日本这种无理做法如果我们听之任之,今天是大葱、香菇、蔺草席,明天就会有大蒜、青椒、西红柿,其后患无穷。中国政府在数度交涉无效的情况下,不得不对从日本进口的汽车、手持和车载无线电话与空气调节器采取了对应措施。经过几个月艰苦曲折的谈判,在日本对上述三种农产品正式启动进口限制的前一天,双方终于达成共识:日方宣布不启动正式进口限制,中方也决定撤消对原产于日本的汽车、手持和车载无线电话、空调进口加征100%特别关税的措施,双方同意就三种农产品尽快建立贸易合作协调机制继续进行磋商。这一贸易争端的处理,典型地说明了一个问题,即只要采取平等、互利、坦诚、认真的态度,贸易纠葛不应成为影响两国经贸发展的障碍。
三、近10年来我国着力于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某些进展较快的产业如轻工制造业确实出现了可喜变化,由此也导致国外轻工家电产品在中国市场占有率的下降。如电视机的市场占有率从70%下降到20%,其他诸如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空调器、计算机、移动通讯等等,也从国外产品充斥中国市场转变为国内产品占主导地位。目前我国电冰箱、洗衣机与空调器年产量分别达到1400万台、1420万台与2000万台,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20%、21%与50%,家用电器已成为中国主要出口产品。原来在中国电视广告上频频出现且风采一时的松下、索尼、夏普、三洋等著名日本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均呈大幅下降态势,这使得日本产业界、经济界一批人士心理不平衡。应该说,这首先是中国产业界努力的结果,其次这也是产业转移的必然。实际上,中国多数家电产品的核心芯片、核心制造技术仍由日本控制着。从产业分工来讲,日本仍处于最高层次,那些高技术、高档次、高附加值并能带来丰厚利润的产品或工序,仍然出自日本。中日之间这种产业转移,显然对双方都有利。由此,散布“中国龙”威胁日本的论点,不是别有用心,就是杞人忧天。
正如上述分析,日本经济存在的问题,除了与当前世界性的经济疲软有关外,主要是日本在进入最发达国家行列之后,未及时进行经济结构改革,而遭受泡沫经济重创后,又被通货紧缩逼得喘不过气来,但其基本实力犹在。目前日本人均GDP为3.76万美元,高于美国,低于卢森堡,居世界第二位。日本与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即使在经历泡沫经济打击的1990~1996年期间,日本对外投资累计仍达3084亿美元,日本账面上的海外资产总额仍近2600亿美元,且全球分布,资产安全性高,可操作性强。2000年度全球银行界前10强中,日本仍占有3家,其中瑞穗集团资产505亿美元,仅次于美国花旗银行而排名全球第二位。目前中日两国贸易额已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20%左右,日本对华投资占国外来华投资的第二位。虽如此,中日之间的贸易额仍低于日本进出口总额的1/10,日本每年对华投资仍低于其对外直接投资的1/12。由于中日之间经贸需求互补性很强,双方贸易仍存在着较大的拓展空间:中国对日出口以劳动密集型的轻纺产品为主,质高价廉的纺织品、服装、鞋类、自行车及农副产品等一直受到日本广大消费者的欢迎;日本对华出口以技术密集型的机电产品为主,如电子通讯产品、汽车、半导体零部件等,有机化学品、办公用品、电器设备等在中国也大有市场。中日经贸发展的广阔前景足以从下述两个方面得到说明:一是近几年日本的IT产业在对美国及东南亚地区出口均呈大幅下降的同时,对华出口却出现了年均增长20%以上的好势头。另据日本官方统计:2001年上半年日本全球出口同比下降了0.1%,但日本对中国出口同比却增加15.3%,日本从中国进口同比也增加12.4%。二是当日本经济陷入低迷与萧条,企业业绩普遍赤字的情况下,据2001年9月日本企业中期决算分析,现有日本盈利企业中,六成以上是因为较成功地实施了向中国的战略转移。另据日本贸易振兴会的一项调查,目前在中国投资的日本企业,50%有较好盈利,30%以上取得收支平衡。它们还具体对大约2700家日本的制造业、商社和零售业进行过调查,回答的企业中有四成多表示有兴趣将国内或海外的生产基地及产品采购基地移至中国大陆,主要理由是日本国内的制造成本已不再具有竞争力,而中国大陆的投资环境正在得到充实与完善。其中最典型的如日本日立制作所,它们最近宣布:以2005年为目标,对华新增投资1000亿日元,把在华工厂生产能力提高8倍,把在华机电产品销售额增加4倍。从上述可见,在当前的国际大背景下,只要我们应对措施得当,采取择优引进、重点扶持的倾斜政策,完全有可能进一步扩大中日经济交流与经贸往来,这对中日双方都是有利可取的。
中日是一衣带水的邻国,与欧美国家比较,日本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更为了解,日本企业来华投资往往也和一些着眼于大都市的西方企业不同,更重视投资环境中的生产要素、物流要素、生活要素与人文环境的合理组合。正在从加工组装为主向制造业基地转化的我国沿海地区、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就成了日商投资青睐之地。仅以江苏省的苏州新区与无锡新区两个开发园区为例,目前这两个开发园区内已集聚了近150家日资企业,投资总额在25亿美元以上。属世界500强的日本企业如索尼、松下、富士、丸红、佳能、夏普、爱普生、富士通、住友电工、三菱商社、日商岩井、伊藤忠商事等近20家著名跨国企业都在此投资办厂,有的还开办了多个项目。如索尼公司看中了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30%的年增长率,把笔记本电脑整机生产及销售业务全部转移过来,在无锡新区建设了“索尼工业村”,计划头年产量就为20万台。索尼此举有可能产生连锁反应,最终使此一地带成为高科技信息终端的世界性生产基地。与此同时,松下电器也决定把海外最大的移动通讯电池生产基地放在这里,首期投资9000万美元,建成后年产1亿多节锂电池。由于松下的带动,日本电池工业前三强都决定把海外生产基地放在这里。此外,全球最大的线路板厂商CMK公司与松下、丸红共同组建的无锡希门凯公司,其主导产品单层、多层线路板市场占有率已居世界第一;苏州爱普生公司的全球移动电话液晶显示器市场占有率达40%,也居世界首位;佳能集团在苏州新区投资1亿美元,开办三家公司,该公司的主导产品如复印机、激光打印机、数码照相机等的亚洲核心生产基地决定都设在这里。
苏州新区与无锡新区实际上是中日经贸发展的一个缩影。它一方面说明日本需要利用中国的土地资源与劳动力资源,结合其自身资金与技术优势,构筑全球化的生产基地;另一方面这种合作也有利于中国的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两国企业都能从中受益。日本大型跨国公司之所以能在苏州新区与无锡新区聚集,也是和当地十分重视投资环境建设分不开的。它们一是大搞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打好园区开发牌;二是严格按照ISO14001环保体系认证要求,打好环境牌;三是重点完善电子资讯产业所要求的各类生产要素建设,打好产业牌;四是把海关、三检、金融、物流等事业企业都请进来,打好服务牌;五是满足外企人员及其家属居住、休闲、购物及文化需求,打好生活牌。其办事效率之高可与国外媲美,以致日本著名的野村评估公司来此考察后得出的结论是:这里是对日商“最具魅力”的开发区。另一个日本企业访问团来此考察后也说:即使在日本本土,也都很难找到日资大公司密集度这么高的投资区。过去10年日本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区是北美,其次是欧洲,亚洲居第三。由于美、欧经济不景气,今后日本向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的投资将趋于增加,除传统的制造业外,随着加入WTO后我国服务贸易领域开放的不断推进,来自日本的服务业等非制造业投资的比重也会逐渐上升。在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变数增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诸多新的困难和挑战的情况下,很有必要重视国际产业与资本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这种大趋势,认真做好中日之间经济贸易的发展。只要我们的工作有的放矢,行之有效,中日经贸往来还会有更大发展,这对我们应对世界经济低迷所带来的种种负面效应,趋利避害,掌握主动,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都不失为一项重要而明智的举措。
收稿日期:200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