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_李静静,何攀,丁显平

(1成都总医院输血科;四川成都610083);2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检验科;四川成都610000);3四川大学生命科学院;四川成都610065))

【摘要】目的:在输血检验过程中,通过对盐水法和低离子聚凝胺的应用情况实施对比分析,方法:随机性选择2017年在我院收治的受血人员114例,将受血人员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为57例。对照组采用盐水法,实验组采用低例子凝聚胺。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实验组中稳定性和准确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实验组的应用价值明显由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输血检验中低离子凝聚胺技术的应用价值明显由于盐水法。

【关键词】应用价值;疗效;盐水法;低离子聚凝胺;对照研究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8)09-0167-01

引言:在我国医学事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今天,输血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成熟的医疗手段,能够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本次实验通过对临床输血样本进行交叉配血实验,主要通过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和盐水法来进行试验。由于盐水法本身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但是盐水法检验效果不佳,因此在血液检验中不常用。低离子聚凝胺技术检验效果较佳,且灵敏度高,同时还能够有效保证患者的输血安全。基于此,本文作者随机性选择2017年收治的114例输血患者实施分析,对患者的输血样本进行交叉配血实验时分别采用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和盐水法,且在输血检验过程中,通过对比盐水法和低离子聚凝胺的应用情况,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性选择2017年收治的114例受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为57例。实验组中男性为36例。女性为21例,受血者年龄为7~70岁,平均年龄(43.8±0.9)岁;对照组中男性为38例,女性为23例,年龄为8~72岁,平均年龄(44.9±1.0)岁;且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实验所需仪器是离心机、恒温水箱、显微镜等,干试管。对照组采用盐水进行检测,具体操作步骤:

①取血液2ml,采用常规方式分离血清;

②在试管中留有少量的盐水;

③制备生理盐水细胞悬浮液体;

④另外,需要取两支试管,取受血者1滴血清和悬浮液1滴;

⑤充分混合二者,并观察凝集的结果。

实验组采用低离子凝聚胺检测,具体来说:

①实验准备试管,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以下操作:2滴受试者血清和1滴红细胞悬液;

②侧管中滴入并混合:2滴献血者血清和1滴红细胞原野,之后加入低离子截止,之后充分混合;

③充分混合之后,置于离心机中,离心机的转速设置为3500 r/min,倒掉清液后沥干,能够看到底部的残留液;

④轻微摇动试管,观察红细胞是否出现凝集现象,如无凝集现象,需重做;

⑤加入悬浮液,之后摇匀,如果凝集散开,则判断为阴性,如凝集不散开,则是阳性。

1.3 观察指标

 借助显微镜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检验结果以及消耗的时间实施分析,以及对特异性细胞是否出现凝集进行观察,同时还需要对两组实验的准确度以及灵敏度进行分析和研究。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并对实验数据进行t参数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根据相关数据研究显示。

表1实验组和对照组稳定性、准确度、阳性检出率、耗时、灵敏度分析比较

且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在医院抢救以及治疗过程中常用输血手段,因此输血对于每位医护人员来说都是十分重要。因此在输血的过程中,如何采取措施来保证输血的安全性是首要任务。如果要想保证安全需要,需要尽量降低输血反应,降低在输血过程中各种免疫情况。在本次试验中,根据对本次收治的受血人员实施分析,其中实验组中稳定性54例,准确度55例,检查耗时为(3.6±0.2)min、灵敏度56例;对照组中稳定性45例,准确度43例,耗时(3.6±0.2)min,且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实验组采用凝聚胺实验方式的效果和准确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盐水法应用效果不佳,且对于抗体不是完全有效,但是实验组却能够在短时间内检测出结果,主要是因为添加试剂之后,其能够快速和红细胞结合,能够有效检查出不规则的抗体,有效保证输血人员的安全性,因此在临床中鉴定血型中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总结:在临床学上,常常会进行输血处理,因此常常在临床学上常常作为诊治方式。在输血期间如果交叉配雪可能会导致受血者出现输血反应,甚至还会对受血人员的生命产生影响。在临床学上一般会采用酶法、抗人球蛋白介质配血法、盐水法及低离子凝聚胺法来对受血情况实施检验,上述各种方式各有优缺点。随着近些年来凝聚胺法开展交叉配血能够有效缩短检验时间,且灵敏度较高,能够为临床输血提供安全保证。综上所述,在输血检验中低离子聚凝胺技术本身的应用价值明显有优于盐水法,但是由于本文的篇幅有限,作者只是做了简单的论述,其价值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耿绕绕. 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和盐水法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 1(26):46-47.

[2]赖顺华, 蔡国斌, 余小丹. 浅谈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医药指南, 2012(33):96-97.

[3]孔祥骞, 吴松远, 杨作云. 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 实用医学杂志, 2009, 25(6):983-983.

[4]王长林. 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5, 26(16):3800-3801.

论文作者:李静静,何攀,丁显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3

标签:;  ;  ;  ;  ;  ;  ;  ;  

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_李静静,何攀,丁显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