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路桥是构成我国交通道路网络不可缺少的部分,特别是针对公路运输,路桥的质量优劣与公路运输安全息息相关。随着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进步,国家的基础设施施工技术也在快速发展和创新。公路网络不断发展的好处在于给人们提供极大方便的同时,对各个行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路桥施工;桩基加固技术;技术研究
引言
在公路桥梁长时间使用中,受各种因素影响,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桥梁整体结构的损坏。因此,在公路桥梁维护中,应使用科学合理的加固方式对公路桥梁进行维修,以提高公路桥梁的受力水平,满足交通需求。桩基加固技术是近来年兴起的一门新技术,具有施工便捷、设备普及、能够适应于各类型地质因素、承载力强、应用范围广、工艺技术成熟等特征。
1桩基加固施工中所面临的问题分析
1.1桩基常出现的问题
在路桥施工中给予桩基加固技术,往往会使桩基沉降;而导致桩基沉降的原因是桩基含有沉渣和桩基设计不符合标准。若桩基的沉渣未清理干净,残留在桩基上,会导致桩基沉降;而桩基设计不符合标准是因设计了几种不同的桩基模式,从而导致桩基不均匀,便发生了桩基沉降的现象。当桩基之间的泥土和顶部(下部位)承受压力时,便会发生形变的现象;而这种现象往往与桩基的土质情况、载荷量、桩基之间的距离和桩基的设计有直接联系。若桩基的土质较软,那么桩基承受压力后形变程度便较大;若桩基的土质较硬,那么桩基承受压力后形变程度便较小。桩基发生沉降的原因往往是因土质较软,在桩基实施加固技术时,若受力不均匀则会发生侧移的现象,整体的地基和桩间泥土便受到压力而导致形变,群桩便发生沉降。有实际研究表明,正常情况下在砂土中的桩基发生沉降的几率往往大于在硬黏泥土中的桩基发生沉降的几率。若桩基间距越大,那么地基整体压缩形变与群桩沉降的比例就越小;而且承受的载荷量和土质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便越小。当桩基间距很小时,发生沉降的原因有三种,通过载荷量、承台设置和桩间距离的相互作用,便形成了铲将。
1.2灌注质量不达标
在桥梁施工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靠近水边的工程,这时就需要采取灌注桩的方式来进一步加强桥梁的安全性。在实际的施工作业中,很容易发现在灌注水泥时极易出现质量问题,其体现形式为:在完成水泥灌注后,要进行模板拆除,而此时水泥结构过于松散,或是产生气孔,导致蜂窝状水泥柱的出现。对于这些潜在问题,若没进行及时补救,则会使桥梁的使用寿命缩短,严重的还可能导致桥梁稳固性降低,产生安全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一些施工现象导致构建技术不达标,比如较为松软的立桩基础,一些淤泥沉降物的掩埋,导致立桩端部不够坚实,进而使得浇筑水泥柱到立桩端部时承受力不足,致使质量不达标。另外,在实际的浇筑中,若导管出现漏水或堵塞现象,使得水泥浇筑速度缓慢,就会出现先开始进行浇灌的水泥凝固,而后进行浇灌时很有可能会冲坏顶层,出现上长现象,最终使得整个桩基有一些泥渣,进而出现断桩现象,影响桥梁施工质量。
2路桥施工中桩基加固可选用的技术方法
2.1微型桩加固技术
在路桥工程桩基加固工作中,微型桩加固技术的使用范围非常广,因其施工简单、加固效果显著、承载力高等特点广泛应用。该加固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先钻出一个直径较小的灌注桩孔,在不同状态下运用不同的成孔方法,由于微型桩所占施工位置相对较小,所以在成孔时也会更加密集。在桩基加固工程中,施工人员还需要设计科学合理的微型桩体系,更好地促进路桥施工桩基加固技术的发展。我国微型桩加固技术相对比较成熟,在实际的路桥施工中,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选择不同种类的机械设备,根据传统经验来看,微型桩加固效果比较明显,整个路桥工程体系的负载能力可得到极大的提升。
2.2对持力层进行优化,并提高桩基的承受能力
在进行钻孔灌注桩基的全程中,可通过对持力层进行优化和提高桩基的承受能力,可完全改善立桩的负荷能力。桩基的负荷能力与桩底的负荷能力、桩体的表面以及土层的移动息息相关,故想要增加桩基的负荷能力可从这三个因素着手。桩基在进行注浆时,先采用超高压来运输浆料,让振捣器周围的土层受到压能差而形成裂缝,再把浆料灌入裂缝,在注浆的同时把桩边的土层压实,当注浆凝固后便会形成一个坚固的土层结构,而持力层的条件在力学和物理学上都进行了优化,桩基的承受能力也得到提高。
2.3增补桩基法
如果桥墩使用的是基础桩或基底存在软弱层,就会比较容易引发墩台下沉的情况,受桩身埋藏较浅、水流冲刷等因素的影响,基础桩会出现倾斜的情况。这些病害会使桥梁结构受到破坏,所以使用增补桩基加固法会发挥较好的作用。该方法是将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打入原有的承受台中或是在桩基础的四周补加钻孔桩,从而使原来的承受台扩大,使基础的承受力得到不断提升。
2.4粘贴钢板法
混凝土粘贴钢板法主要是在混凝土构件受拉一侧,使用黏接剂将加肋钢板或钢板粘贴结实,从而使构件抗拉和抗弯能力得到提升。通过粘贴钢板可以使原结构强度不足得到弥补,抗剪力和抗弯力得到不断提升,原结构的刚度也得到提升,裂纹的开展会得到有效控制,并且混凝土与钢筋的应力状态得到改善。
2.5不断优化持力层条件
施工技术人员在钻孔灌注桩施工时,为提升立桩的整体负荷能力,一定要不断优化持力层的条件,增强路桥桩基自身的负荷能力。一般来说,桩基的负荷能力与桩底负荷具有紧密联系。施工技术人员在对桩基注浆时,应先运用超高压对其输送浆料,让振捣器附近的涂层在压能作用下开裂渗氮,再将浆料注入到裂缝中,在施工过程中应将桩边的土层压实,待其凝固后形成强度非常高的土层结构。不管是从力学角度,还是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持力层都能得到优化,且桩基的负荷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对于路桥施工中桩基的加固来说非常有帮助。
结束语
总而言之,路桥工程桩基加固施工时,需要在狭小空间中进行,受到空间限制,不能使用大型机械设备,仅能采用较小型器械加固桩基,因此施工中需要大量人力,对技术也提出更多要求。路桥桩基加固技术有着广泛应用,且效果显著,确保施工安全,选择合适的加固技术,提高路桥稳定性。本文中笔者详细探讨路桥桩基加固技术,为同行技术水平提高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秦卫华.路桥施工中的桩基加固技术浅议[J].城市建筑,2016(23):273.
[2]宋铁刚.基于路桥施工的加固技术应用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4(24):78.
论文作者:李延胜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
标签:桩基论文; 技术论文; 桥梁论文; 土层论文; 负荷论文; 能力论文; 土质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