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养殖规模及生产面积的不断扩大,使得我国淡水养殖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虽然养殖类型与方法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养殖过程中鱼类的排放物及养殖过程中的药物使用仍给养殖效果带来很大影响,不仅给鱼类生长带来疾病的威胁,还影响了整个水体鱼类养殖的循环。本文通过对淡水养殖污染对鱼类的影响、对淡水养殖的各个阶段的污染负荷量进行估算并给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淡水养殖;污染;负荷估算
引言:俗语讲“鱼儿离不开水”,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水源、水质对鱼类始终产生着影响。水源、水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着鱼类产品的品质甚至健康和生命。异地调运鱼种,往往会带入各种不同的病原体。加之鱼种进入新环境后,在适应过程中会出现焦燥不安、四处乱撞,造成机械损伤及鱼体生理机能紊乱。进而导致免疫力下降,病原体乘虚而入,使鱼生病。在对污染负荷量进行估算的时候,需要科学、合理,并且在计算的过程中,要做到分阶段、分类别进行估测,最后再完成估算过程。
一、淡水养殖的水质对与鱼类生长的影响
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水体中的水生动植物、细菌、有机质、无机盐、溶解气体的含量和数量以及水温、透明度等理化特证,生物特征都与鱼类有密切的关系。例如浮游动物,浮游植物,部分细菌,水生昆虫,底栖动物,有机物质都可作为食物被鱼类直接摄人。鱼的体表具有渗透作用,水中的无机盐、化合物、磷酸盐、钾、钠、钙、镁铁等还有可溶性有机物则可以通过渗透作用进人鱼体,溶解气体(如溶解氧,二氧化碳,硫化氢等)又可以通过鱼的呼吸被鱼吸收,溶解氧的多寡关系鱼能否正常生长及能否存活。二氧化碳、硫化氢、氨的溶解浓度过高就表示水质已恶化,不适宜鱼类养殖,达到一定值以后能使鱼类死亡。PH也是养殖水体的重要指标,当PH低于6时,鱼的血红蛋白无法运载氧气,使鱼类即使在高溶氧的水环境依然表现缺氧。因此鱼类与水体之间息息相关,鱼类的品质,生长速度,生存状态体现着水质的优劣,反之,水质的状况又直接地影响着鱼类的存活、生长以及产品品质。
二、对淡水养殖污染负荷估算方法的讨论与建议
1、对淡水养殖污染负荷估算法的讨论
对于养殖区域比较封闭的环境中,应该使用物料平衡法来对污染物负荷值进行估算。因为养殖系统在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时候,会对估算的结果造成影响。要是养殖系统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比较复杂,难以对其种类及数量进行确定,最终造成物料不平衡问题出现。另外对于监测数据比较完善的区域,可以使用网箱污染负荷率计算法来进行计算。对于水库及面积较大的水域环境中,存在水体动力学特征比较复杂,对其结果的确定往往都需要对相关参数进行依赖。并且考虑到底泥污染的影响,因此需要选择这种方法在计算的时候,较为简单。但是在计算的过程中需要参数造成影响进行严格把握,防止造成较大的误差存在。
2、对淡水养殖污染负荷估算法的使用建议
目前淡水养殖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因此造成养殖类型及养殖的方法存在着较大的变化。在养殖的过程中,外源饲料输入增加,并且溶解态及悬浮态的输出也增大,这给养殖体系的水体生态环境带来较大的影响,造成内部物质循环受阻的问题出现。因此,就淡水养系统来说,在输入、输出的系统中,除了存在投饵、换水及收获的过程外,还存在着幼苗及药品投入及释放的影响。因此需要在复杂的生态系统中来对淡水养殖的污染负荷估算方法的可行性进行探究与深化。
2.1、对水体生态结构进行调整
实际的养殖过程中,需要动态的来对水中含氮量进行计算,并需要及时的对养殖水体的生态结构进行调整,做到对水环境及养殖产量的提高。沉水植被的良好发育可以为其他水生生物提供多样化的生存环境,例如改善生物的生活基质,鱼类等水生动物的栖息、避难和产卵场所等。淡水在富营养化状态时可表现为2种状态,浮游植物占优势的浑浊状态和沉水植物占优势的清澈状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随着营养物质的输人与积累,就有可能分化出两条演变途径一条是沉水植物的不断发展抑制了藻类,形成的沉水植被可以增强湖泊的污染自净能力,污染物质可以通过沉积、生物转化、生物产品收获等途径离开水体,淡水可保持清澈状态且营养水平上升比较缓慢,这种状态称为“大型水生植物占优势的清水状态”,即“草型清水状态”;另一条途径是浮游藻类的不断增长抑制了沉水植物,沉积物的再悬浮作用比较强烈,增加了湖水的混浊度,营养盐的生物输出和沉积输出减少,淡水营养水平上升比较迅速,这种状态称为 “浮游藻类占优势的浊水状态”,即“藻型浊水状态”。
2.2、合理确定网箱养殖规模,确定适宜放养密度
研究表明,当投饵网箱总面积超过水域总面积的4‰时,就可能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表现为局部缺氧,有害气体增多,进而影响鱼的摄食和生长。因此,不论在何种水体中设置网箱,都要将网箱总面积控制在4‰以内。网箱应设置在水流适 宜且自净能力强的区域,布置要错落有致,宜并联,不宜串联。尽量降低发病后各箱之间相互传染的几率。放养密度过大会导致鱼类生长环境相对恶劣,感染发病的机会也大大增加。因此,适当降低放养密度和产量,可以减轻鱼类自身对其生存环境的影响,从而降低发病率。网箱育种放养密度应控制在500~800尾/立方米,网箱养殖成鱼放养密度应控制 在 40~50尾/立方米。
2.3、科学投喂优质饲料
网箱内养殖的吃食性鱼类,天然饵料的获得率几乎是零。因此,其生长发育完全靠人工饲料。饲料的质量是保证鱼类健康且快速生长的必要条件。一定要配制出能够最大限度满足养殖对象营养需求的饲料配方。而且要添加适量的微生态制剂和产酶益生素。若购买饲料,则选择几家正规大厂家的饲料,进行对比实验,然后选择最好的。由于大水体不缺氧且夜间几乎不降温,因此,夜间也应投喂。日投喂6~8次。切忌投喂发霉变质饲料,以免降低鱼的免疫力和使鱼中毒。
2.4、坚持“预防为主、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治结合”的原则
网箱多设置在有水流的大水体中,鱼病的治疗难度很大。再好的药物,在流水中也很难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即使加大用量达到治疗浓度,也很快就流走,难以维持有效剂量的作用时间。因此,很难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可见网箱养鱼一定要把防病工作放在首位。中药具有高效、低毒、无残留等优点。刚入箱的鱼种都有不同程度的创伤,应投喂可迅速恢复创伤的中药药饵。寄生虫快速繁殖期,应投放有驱虫效果的中药药饵,可预防寄生虫病的发生平时应定期投喂可提高免疫力的中药药饵,可提高鱼的免疫力,起到防病作用。万一预防失败,发生鱼病必须及时诊断治疗。治疗时应着重杀灭鱼体上的病原,而不要企图杀灭水体中的病原。对症下药,内外结合,虫菌毒同杀。如果是寄生虫、细菌和病毒并发症,则须内服有虫菌毒同杀效果的中草药药饵,外用碘制剂和杀虫剂。
结束语:淡水养殖系统是生态、环境及经济的综合,对淡水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氮磷污染负荷的探究,能够促进淡水养殖产业的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在未来的淡水养殖过程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污染负荷估算方法的研究,做到对相关理论的有效提高与应用,处理好淡水养殖过程中对环境保护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辛玉婷,陈卫,孙敏,林涛.淡水养殖污染负荷估算方法刍议[J].水资源保护,2007,06:19-22+74.
[2]胡海燕.水产养殖废水氨氮处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
[3]蒋文燕.平原海岛地区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及水环境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4]刘江.博斯腾湖水生态健康评价及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3.
[5]皮亚男.HSPF在南四湖入湖河流主要污染物通量研究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5.
论文作者:任朝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7
标签:鱼类论文; 淡水论文; 水体论文; 网箱论文; 负荷论文; 状态论文; 过程中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