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形成新格局
贾若祥
2000年,我国正式吹响了西部大开发的号角。20年来,在国家重点扶持和西部地区自身努力下,西部大开发成效显著,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基础设施、科技教育、特色优势产业等取得积极进展,西部地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大幅提升。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描绘了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开启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了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面临的新形势。2019年3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提出西部地区要更加注重抓好大保护,更加注重抓好大开放,更加注重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形成新格局,西部地区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创辉煌。
西部大开发20年取得巨大成效
(一)西部地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国,在全国占比不断提高
2000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国家政策的精准扶持和西部地区自身努力下,西部地区保持了“两高”。一是西部地区GDP增速一直高于全国GDP增速。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以来,西部地区GDP增速一直保持高速和中高速状态,2000年到2018年西部地区GDP平均增速高达1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个多百分点。2000年至2007年,西部地区GDP增速保持了加速状态,西部高速增长的状态一直保持到2013年的经济新常态。2002年至2013年,西部地区GDP增速一直保持在10%以上。2013年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后,西部地区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仍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她的思想存在于诗人的坦率中,这种梦幻是如此的微妙(我看见所有的光芒都于此闪耀/一切的失望在这里都烟消云散/夏天为天使的衣裳裁剪云朵),这种幻想里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女缪斯的气息:她的眼(“眼睛”“眼神”“泪花”)、她的才气(“光芒”“深沉”),甚至诗人已毫不遮掩地嫉妒她的存在(“雨后它也对你的眼睛心生妒忌”)。诗人于字里行间中时常透出自己对“诗神”的那种忐忑不安,但却又想与她更加亲密(“让我想要附身啜饮”)。这种亲密虽是黯淡的,却带有沉默的光环(“让我失去了记忆”),它无时无刻不在闪耀。
二是西部地区GDP占全国的比重不断提高。2000年至2018年,西部地区GDP由1.73万亿元提升到18.43万亿元,增加了10倍多,占全国的比重由17.5%提升到20.1%,增加了2.64个百分点。西部大开发实施以来,西部地区一路高歌猛进,实现了大发展,自身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为支撑全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科技教育和特色优势产业得到大幅度提升
西部大开发实施之初,国家对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科技教育和特色优势产业给予重点扶持,经过20年的发展,制约西部地区发展的瓶颈和短板已经得到很大程度上的缓解,支持西部地区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能正在培育形成。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通过科学划定西部地区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为守好“绿水青山”奠定了坚实基础,并探索架设“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的桥梁,西部地区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国家重点扶持,西部地区的公路、铁路、机场、水利、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西部地区在不断加强义务教育的同时,依托传统的科技资源优势,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已经形成了以成渝、西安等为中心的科教资源高地。此外,西部地区的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生态农业、特色旅游等优势产业不断提质增效,为促进西部地区持续稳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图1 西部地区和全国GDP增速比较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
(三)西部地区初步形成了点轴带动、面上保护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西部地区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西部地区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加快促进高质量发展是西部地区顺应社会主要矛盾转换,将西部地区比较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的重大举措。一方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满足新时代西部地区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重大举措。西部地区经济经过长期发展,已经初步解决了物质层面的匮乏短缺问题,下一步要在供给侧积极推进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高质量产品的供给能力,以更好满足人民高水平、多样化的需求,实现新时代下高质量的供需平衡。另一方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也是化解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大举措。尽管西部地区在过去的20年间一直领先全国经济增速,但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速也在不断回落,最近几年,西部地区个别省份的经济增速甚至出现“断崖式”下滑,少数省份经济增速滑出合理区间,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再次凸显。要解决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就需要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保持西部地区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构建东中西统筹、南北方协调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面临新形势
(一)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建美好家园的新形势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这“四个一”体现了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把握,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体现了中央对建设生态文明的部署和要求。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建设美好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西部地区正处在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时期。西部地区的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该是实现GEP(Gross Ecosystem Product,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和GDP的双增长双提升,在实现经济更繁荣和人民更富裕的同时,同步实现生态更优美,使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
图2 西部地区GDP及其在全国的比重 万亿元 %
注:在西部地区GDP占全国GDP的比重计算中,全国GDP采用31个省份GDP汇总数。
(二)“一带一路”倡议行稳致远,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形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国际社会正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的时空距离大幅度压缩,世界居民正成为生活在“地球村”上的村民。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一带一路”倡议正是顺应了这种趋势,使中国与世界各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增强人类福祉而联手共谋发展,联手共奏人类发展的“交响乐”。西部地区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着联外接内的独特区位优势,是加强中国与“一带一路”参与国沟通的重要通道和纽带,尤其是在与中亚和南亚相关国家和地区联系中,西部地区发挥了桥头堡的重要作用。“一带一路”的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国际经济合作走廊都涵盖西部地区,西部地区依托其广袤的边界线,成为我国当前推进内陆沿边对外开放的重点,与沿海开放共同构建起新时代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三)社会主要矛盾转换,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
西部地区国土空间广袤,内部异质性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和未来发展潜力,西部地区通过科学合理谋划在哪些地方适合“种树种草”(生态功能区),在哪些地方适合“种粮食”(粮食主产区),在哪些地方适合“种工厂”(重点开发区),初步形成了点轴带动、面上保护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太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地区、成渝地区、滇中地区、藏中南地区、关中—天水地区、兰州—西宁地区、宁夏沿黄经济区、天山北坡地区等已经成为西部地区据点式开发以及集聚人口和产业的重点地区。西部地区以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为面上保护,以北方防沙带以及大江大河重要水系为生态廊道,以其他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重要支撑,以点状分布的国家禁止开发区域为重要组成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初步形成,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
通过三个更加注重,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形成新格局
(一)更加注重抓好大保护,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一是要加快完善西部地区对“一带一路”的基础支撑作用。紧紧围绕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六大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因地制宜推进铁路、公路、水路、空路、管路、信息高速路互联互通,积极推进多式联运无缝衔接,不断探索“铁水”“公水”“公铁”“水海”“陆海”等多式联运新模式,充分发挥西部地区在“一带一路”倡议中联外接内的纽带作用。
二是要积极推进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起步较晚,而且由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对外开放的规模小层次低。随着西部地区经济规模的不断壮大,以及支撑“一带一路”倡议的六大国际经济走廊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我国西部地区加快融入国际社会、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提供了难得契机。西部地区要积极开拓“一带一路”参与国际市场,重点推进投资、经贸、基础设施以及优势产能国际合作,不断扩大国际“朋友圈”。不断提升中欧班列市场化运营质量和效益,推进重庆、四川、广西、贵州、甘肃、青海、新疆、云南、宁夏等相关省份共建陆海新通道。
三是要加快形成绿色发展的模式。要在新时代重新审视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加快推进西部地区比较优势向发展优势的转换,在转换的过程中,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绿色发展的要求促进西部地区比较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的转变。要积极探索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模式,一方面,按照绿色发展的要求,促进产业发展的生态化。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产业发展倚能倚重、高能耗、高排放特点突出,要加快技术改造升级,促进污染物低量化排放、资源化利用、综合化治理,普及发展循环经济。另一方面,要按照产业融合发展的要求,积极探索生态产业化的发展模式。通过“生态+”的发展模式,尤其是通过“生态+旅游”“农业+旅游”“牧业+旅游”“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市场化实现机制。
二是要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市场化实现机制。西部地区不断提高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也是一种发展,对于满足人民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加快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不断加大对西部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转移支付力度,拓宽生态保护的资金来源渠道,搭建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的桥梁,形成有能力开展生态保护、愿意开展生态保护、开展生态保护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发展格局。
图/新华社
广西边贸特色小镇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发展研究 ……………………………………………………… 赵芳芳 龚顺利(5/36)
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以课文内容为基础,对课文的语言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重新表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再创造,既可以检测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或理解程度,又为学生提供了语言运用的训练机会。
(二)更加注重抓好大开放,走合作繁荣发展之路
整个系统总架构建立在相关标准和规范体系以及安全保障体系基础之上,从逻辑上可以分为4个维度,即支撑环境、数据库、核心组件和应用系统。
要更加注重抓好大开放,发挥共建“一带一路”的引领带动作用,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加快建设内外通道和区域性枢纽,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提高对外开放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
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要围绕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更加注重抓好大保护,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到重要位置,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一是要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我国的大江大河主要发源于西部地区,我国的生态脆弱地区也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生态保护对于保障我国生态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是美丽中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地区要继续加大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为重点的生态工程实施力度,稳步扩大生态屏障面积,不断提升生态保护质量。
三是要加快构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西部地区要对标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强化竞争中性原则,加快构建有法可依、国际接轨、方便快捷、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将西部地区打造成为宜商宜业的乐土。
(三)更加注重推动高质量发展,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
要更加注重推动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一是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充分考虑西部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潜力,坚持底线思维,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把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加快形成有利于推进西部地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法律约束体系、规划引导体系、产业支撑体系和政策激励体系。
综上所述,通过对PLC的科学使用,有利于增加给排水控制系统运行中的技术含量,使其在应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控制功能,满足相关生产活动开展的实际需求。因此,未来在构建功能强大的给排水控制系统过程中,需要重视PLC在其构建中的应用,并对PLC作用下该系统的运行效果进行科学评估,确保PLC在给排水控制系统方面的良好适用性,增强给排水控制系统运行中的控制效果。
二是要加快构建支撑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彰显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加快促进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通过提质增效做强做优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存量,发挥西部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充分发挥西部地区在我国区域发展中回旋余地大的优势,不断完善西部地区的发展环境,深入推进东西协作,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积极承接能够发挥西部地区优势的产业转移,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做大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增量。发挥西部地区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推动高质量发展领域的创新驱动作用,进一步完善产学研银融合互动机制,不断提高生产要素的贡献率,充分释放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活力。
三是要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西部地区要科学把握、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努力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西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发展,西部地区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西部地区要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美丽中国建设做出新贡献。
(4)加强喷混植生施工成本控制体系的研究。当前喷混植生施工成本偏高,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条件下,不利于该项技术的普及推广,应着力研究:施工材料购置成本的控制,施工工艺的降耗途径,低养护成本的管理体系,喷混植生整体技术效益的监控。通过上述研究和开发,促使喷混植生形成成熟的成套技术,为我国资源与环境保护科学的发展作出创新贡献。
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
标签:地区论文; 特色论文; 时代论文; 社会主义论文; 科技论文; 成效显著论文; 中国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