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月的小心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心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女儿上幼儿园的第一天,是爷爷送去的。女儿对幼儿园充满好奇,爷爷也听从我的吩咐,把她送进教室后简单说了声“再见”就出了门,没有和她依依不舍。效果很好,在她还没有产生多余的想法时,已经开始尝试一个人面对了。
下班回家,悦月正自己玩着玩具。我夸奖她第一天上幼儿园表现不错,悦月不吭声,直觉告诉我孩子有心事。
爷爷悄悄把我拉到另一个房间说明了原由。原来,老师下午放学前对悦月说要和她单独谈一谈。悦月以为是自己表现不好要挨批,她着急了,马上说:“我,我不想谈话。”老师说:“我们只是谈一谈。”她继续反抗:“我,我想妈妈了。我喜欢妈妈、我喜欢爷爷……”然后就哭着不理老师了。
这并不算大问题,但发生在入园第一天,处理不当会在孩子心中留下阴影。我拨通了孩子老师的电话。邱老师是位认真和蔼、很有经验的教师。她仔细向我描述了悦月的情况:悦月整体上适应得很好,没有过多依赖家长,也没有哭闹,但她不够合群,还不会表达自己的意思,也不太理解老师的语言。邱老师举了个例子:分饼干时,老师叫同学们集合拿饼干吃,前后喊过她3回,她都没意识到这是个“命令”,需要她去完成,还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下午放学时,老师想和她聊聊,告诉她一些幼儿园的情况,可她非常排斥。
我明白了症结所在:悦月不习惯听从安排,但这是适应幼儿园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我疏忽了。如果悦月不能明白这点,她会觉得幼儿园限制束缚着她,会抵触幼儿园的生活。老师关注得非常准确和及时,为了配合邱老师,我也开始了行动。
首先是关注和改变悦月与家人交流的方式。以往爷爷奶奶顺着她的时候多,吃饭时她想看电视,爷爷便把桌子移到电视机前;喊她洗手或者穿鞋时,她总会继续干自己的事情,直到大人把她拖到水池边或者抱到凳子上。她的这种习惯直接影响到她在幼儿园生活,不能准确对老师的语言进行反应。我提醒家人不能再这样由着她的性子,要发布一些命令,让她去执行,且必须执行,纠正她的不良习惯。
接着,我又和她玩“扮家家”游戏,激发她对大人语言的反应。她一会儿扮演老师,一会儿扮演学生,扮演老师时会想老师该说些什么;扮演学生时会认真听着我的话,指出其中不懂的地方。“小朋友今天玩得高兴吗?”“高兴!”“玩的什么游戏啊?”“搭积木。”“那太好了。都搭了些什么呢?”“这是一个房子,我住的……”“那其他小朋友搭的有什么不同的吗?”这个游戏让我们越玩越开心,更重要的是,让她熟悉了一种对话交流的方式,学会倾听别人说的内容,并能够及时回应。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行动,就是和邱老师保持主动的联系。因为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老师观察得更清楚。邱老师非常愉快地告诉我,悦月最近在幼儿园的生活非常顺利,小组活动积极踊跃,不仅能够比较快领会老师的指令意图,还能够愉快地参加学习和活动,争着帮老师的忙。
从老师那里得到这些信息让我非常欣慰,看来悦月真的适应并喜欢上幼儿园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