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权运动对美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影响_女性主义论文

女权运动对美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影响_女性主义论文

女性主义运动对美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教育论文,美国论文,女子论文,女性主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0-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4799(2011)04-0108-05

女性主义作为一种富有影响力的文化思潮,对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教育等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两个多世纪以来,世界经历了几次女性主义运动。第一次女性主义运动发生在1840~1925年,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发生在20世纪60~80年代。这两次女性主义运动和当代女性主义运动对美国女子高等教育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1]15,美国女子高等教育从无到有并不断发展的历程与美国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是分不开的。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女性主义运动对美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影响:女性主义运动对女性的自我意识的唤醒;女性主义运动为妇女争取和男性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女性主义运动致力于提高女性在高校的学术与科研能力以及消除“玻璃天花板”现象。

一、女性主义运动对女性自我意识的唤醒

历次女性主义运动都产生了一系列女性主义的思想流派,它们对女性自我意识的唤醒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第一次女性主义运动产生了自由派女性主义(Liberal Feminism)理论。它是由西方自由主义思潮发展而来的女性主义思潮。自由主义的基本观念为:理性、自由和平等。自由派女性主义理论认为:从根本上说,造成男女两性不平等的因素不是两性之间生理上的差异,而是两性的社会性别差异。女性主义质疑男权的神圣性,批判男女性别法律上的不平等,认为女性和男性应享有同等的权利和机会[2]52。自由派女性主义要求打破父权论中所说的由生理差异造成的男尊女卑的生物决定论观点,倡导男性和女性拥有同等的教育、法律、职业等权利。

自由派女性主义的思想理念大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并提高了女性要求平等的意识。在教育方面,自由派女性主义认为教育是实现“平等”的手段;教育可以通过鼓励妇女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达到男女性别的平衡,并最终改变妇女在社会中的不利处境。

激进派女性主义是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中涌现出来的思想和理论流派之一。美国激进派女性主义(Radical Feminism)的代表人物凯特·米利特(Kate Millet)在其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奠基之作《性政治》(Sexual Politics)一书中提出了“父权制”这一概念。激进派女性主义认为“父权制”是社会中最基本的压迫机制,它与人们生活的一切方面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完全渗透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激进派女性主义者还提出,性别是社会构建出来的,其目的是将女性限定于从属的地位;仅仅改革政治与教育体制并不足以消除女性所受的压迫,而应对围绕着性别建立的整个体制加以改造。激进派女性主义在对男性中心社会的批判上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从那以后,女性主义开始指向文化、思想等一切领域对妇女的歧视[3]。

在女性主义运动中产生了一门新兴的学科:“女性学”,这门学科成为妇女争取平等的理论武器。美国大学“女性学”学科的产生正是女性主义运动发展和美国女子高等教育进步相结合的产物。当代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主要得益于美国“女性学”学科的发展,它为当代女性主义运动提供了较为系统的独立学科的理论指导。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更趋多元化和理性化。后现代女性主义(Post-modern Feminism)是当代女性主义的代表流派之一。后现代女性主义广泛吸收了各种后现代主义思想,解构和批评传统的女性主义理论。后现代女性主义否定传统女性主义的男女平等的概念,认为平等意味着相同,而现实生活中相同是相对的,而差异是绝对的[4]150。后现代女性主义试图建构以多元差异为本的女性主义并找到女性“自己的声音”。在教育领域里,当代女性主义运动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挑战男性知识霸权,批判教育和学术领域中的男性中心主义,以此来逐步矫正社会对女性的种种偏见。

当代女性主义运动对美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将妇女动员起来,去与教育领域里存在的性别歧视做斗争,力图在体制内发挥自己对旧体制结构的批判改造力量。其次是促进妇女开展对妇女问题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开辟出一个新的学术领域——“女性学”研究。所以在教育领域里,当代女性主义运动有两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的目的:第一,继续消除性别歧视,增加妇女接受教育和进入教育权力机构的机会;第二,通过研究教材的编写及新课程的开设,积累和增加妇女研究方面的知识,使其成为一门新型学科和专业[5]299。美国的一些大学新开设了一些“女性学”的课程。“女性学”的课程从无到有、从少数到大多数学校都开设的发展过程,是美国女性主义在体制内持续开拓的范例。“女性学”的课程深刻地改变了女性的思想与行为方式,以及她们对自身社会角色的认识。在建立“女性学”的学者中,一部分是受到女性主义运动的影响重新回到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留在大学任教的女性。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研究人员对美国女大学生进行了两次民意调查,询问她们对大学教育、家庭生活和个人事业等方面的问题。结果发现,1979年进行的调查中大多数女大学生不仅把家庭生活与事业看成是互不相容的,而且还打算先成家生儿育女,然后再去寻找自己的事业。但在1991年进行的同类民意调查中发现,只有1%的女大学生说,大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成立家庭做准备,而40%的人则认为“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发展自己的事业做准备”[5]304。美国女大学生的这些观念的变化,无疑说明了她们对自身社会角色的认识有了重大的变化。女性的自我觉醒和对知识、学问的热切追求也是女子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大因素。

历次女性主义运动对美国女子高等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随着女性主义运动的影响日益显著,妇女逐步认识到了自身的价值,一些有识之士也逐渐意识到妇女教育在促进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并致力于为妇女提供良好的接受教育的机会。

二、女性主义运动为妇女争取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教育是妇女得以觉醒的催化剂,是妇女有能力走向社会的前提,因此,为妇女争取平等地享受教育的权利成为女性主义运动争取的重要目标之一。在第一次女性主义运动的推动下,1848年召开的第一届妇女权利大会通过了《权利和意见宣言》,为妇女争取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是会议的重要议题。从19世纪60年代末开始,女性主义运动将争取妇女的教育权利的重点逐步转向妇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美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先驱者们也孜孜不倦地推动女性进入高等教育领域。玛丽·里昂(Mary Lyon)于1836年创办了蒙特·霍利约克学院(Mount Holyoke Seminary),并于1850年完全采取了男子学院的办学标准。这是美国历史上真正属于高等教育范畴的女子学院[6]16~17。继里昂等在19世纪中期之前开创了早期美国女子学院后,女子学院的办学模式很快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普遍的支持,一大批女子学院在美国各地兴起并发展成为当时美国女子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要途径。美国女子学院的建立为美国女性提供了平等地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一时期的美国女子学院通过扩展教师培训来加强对女性就业能力的培养。女子学院开设的课程更多地涉及社会学、经济学和其他有关社会问题的研究。同时,女子学院成为了社会活动的中心。女子学院自治联合会、妇女运动协会以及其他校内组织盛行于校园,推动女性参与社会改革和其他政治活动成为该时期美国女子学院校园生活的重要部分。米尔斯学院的米尔斯夫妇还建立了女子学院资源共享网络(networking),这种理念与做法在美国女子学院中一直延续发展至今。这种共享网络使所有女子学院中的学生、教职工以及毕业生联系起来并相互支持、帮助,从而最终走向成功。女子学院也被女性主义者们称为“激进主义的温床”。女性主义运动也深刻地影响了美国妇女的社会角色,妇女们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妇女解放运动,进步的大众文化使美国早期女子学院的女性学生走出象牙塔,开始走向社会,参与社会事务,甚至参与社会决策。女子学院的发展也促进了大学中女教师比例的增长。女子学院为一些杰出的女性学术专业人士提供了学术进步和发展的场所,她们也成为了女大学生学术进步的楷模。虽然美国的大学男女同校制后来逐步成为主流,然而,女子学院的创立与实践对美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自由派女性主义指导下的女性主义运动也推动了男女同校制教育的发展。女性主义者认为,男女同校制是实现平等教育理想的途径。1837年,美国中西部地区俄亥俄州的奥柏尔林学院(Oberlin College)开始招收女生,男女同校制在美国开始实施[6]17。然而,从1837年美国奥柏尔林学院开始招收女生,美国高等教育的男女同校制发展一度步履维艰,其主要原因是美国社会对女子接受高等教育的各种反对意见。男女同校初期的男女学生并没有接受完全同等的高等教育,即便是在开男女同校制先河的奥柏尔林学院也在初期实施男女同校不同学的教育制度。该学院对男女同学施教的课程和教法都有所不同。例如,学校为女生开设“女子课程”等。在男女同校制初期,就读的女生比例较低。在南北战争期间,一些高等院校录取女生以填补因男性参战而变得空缺的课堂。与此同时,美国社会支持女性进入师范院校学习的呼声日益升高,其缘由或视教学是女性母性的自然延伸,或从经济的角度考虑,由于女教师的工资远远低于男性同行,这可以为战争期间的普通教育节约成本。逐渐开化的美国社会对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歧视观念慢慢淡化。在此期间,男女同校制在美国各地迅速发展。1872年,美国全国有97所大学和学院开始招收女生[6]35~36。到19世纪末,男女同校制教育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的主要形式。95%的女大学生在男女同校制的大学院校中学习[7]18。虽然这些院校在教育质量和目的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并且多数都逊色于只招收男生的一流传统大学,但应该看到,这些院校对促进男女接受平等教育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一次女性主义运动大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并提高了女性接受教育的机会,妇女开始在女子学院和男女同校制的院校接受高等教育。但是,随着20世纪30年代的全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复员归来的男性对工作和报酬的要求使妇女的就业和工作待遇受到影响,反女性主义的逆流悄然兴起。二战结束后,大批士兵归来,妇女将在战争期间所从事的工作让位于男性似乎是理所应当、情理之中的事。社会舆论也呼吁女性“回到家中”,相夫教子。但由于战后的经济不景气及单靠丈夫的收入难以维持家庭生活,妇女仍需要外出工作以补贴家用,而社会拒绝为妇女提供理想的工作,即使与男性同工亦不同酬,妇女受歧视的现象依然十分严重。1963年,著名的女权运动领袖弗里丹在《女性的奥秘》一书中号召妇女冲破家庭牢笼走向社会。由于妇女自我意识的加强以及对社会不满的加剧,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女性和一些有识之士更清楚地意识到教育在保证妇女社会地位中的重大作用。

二战后,美国高等教育的办学形式日益多样化,多种多样的社区学院为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渠道。二战后女性结婚逐步呈低龄化趋势,很多女性在完成结婚生子等任务后无所适从,女性的社会价值被浪费。年轻的妈妈们应该依然有机会接受教育,追求自己的职业。一些热衷于女子高等教育发展的人士积极地为成年女性重返大学接受继续教育创造条件。20世纪60年代的女性继续教育运动(The Women's Continuing Education Movement)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开展的[8]122~123。女性继续教育运动者提出学校可以为女性学生提供住宿,使她们能重返校园。早期的美国女性继续教育包括多种项目;女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这些项目开设的课程重回校园,补足学分并最终完成学位。也有一些项目注重过渡性课程的设置,帮助女性为全日制课堂学习做准备。另外一些项目关注已经取得学士学位女性的职业教育,为她们寻找新的工作和以后的职业发展作规划。还有许多项目帮助在校全日制女生提前为复杂的社会生活做准备[9]84。继续教育项目为已婚妇女重返社会提供了可能。

二战后,美国女子高等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1970年,美国共有3976名妇女获得博士学位,这个数字在十年之内增长了三倍。到1977年,美国30%的博士学位是授予女性的[10]96。同时,多种多样的办学形式为女性接受不同层次的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由此不难看到女性主义运动以及来自外界的动因对美国女子高等教育的推动作用。

三、女性主义运动致力于提高妇女在高校的学术与科研能力

女子高等教育深刻地影响了美国女性的生活,也对美国的高等教育,乃至整个美国社会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然而,受过教育的女性无论是在教育领域内部,还是在教育领域之外都没有实现和男性完全平等的地位,这种现状促使人们开始从深层次研究女性教育问题。让妇女在更好的大学和更高层次上接受高等教育,提高高校妇女学术与科技能力是真正实现男女平等的途径。

在美国全国范围内,女性就读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和接受研究生教育的比例一直偏低。美国女性研究生教育与学术生涯的发展可以说是充满艰辛,争议和反对一直伴随着美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一些为排除性别歧视带来的不平等而作出的努力往往会遇到不同程度的抵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保守人士认为女性不应该接受研究生教育或职业教育,她们的首要兴趣应该是当贤妻良母。还有许多人认为,女性最终将退居家中相夫教子,因此不必花太多精力接受过高的教育。另一方面,妇女自身的学术进步道路充满艰辛,其生活压力比男性大,女性一般都缺乏家庭的支持。在女性主义运动的推动下,美国的一些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像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及耶鲁大学开始接纳女生,实施男女同校制教育,并史无前例地为妇女提供了一些机会。实际上,美国的有些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同意接纳女生的部分原因是迫于外界的压力。女性研究生教育尽管步履维艰,仍然有越来越多的女性获得学士学位后申请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美国在1963年只有11%的博士学位授予妇女,但到1983年已增加到33%。此外,大学中36%的副教授职位是由妇女担任的[11]182。这与女性对学术和自我价值的追求也是相关的。

女性主义运动的又一目标是提高女子高等教育中女性学术与科研能力以及消除“玻璃天花板”现象。女子在高等教育中的学术地位问题是久已存在的问题,女性学者不仅在人数上占劣势,而且在经济资助、职位和职务的晋升等方面都受到歧视。美国男女同校制的大学中,女教师的比例偏低,一些名望较高的大学仍很少聘用女教师[12]126。研究结果显示,女性在精英大学中相对较小的比例对女性的学术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在美国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中,女教师只占总教师的1/6[13]102。在研究和出版方面给予大学中的女性的资助也比男性少,妇女在大学的学术领域的发展受到了阻碍,博士学位也不能保证她们获得平等的对待,其根源在于学术界歧视女性的传统。美国社会关于女性学术能力的观点有两种:其一,在学术能力上,女性与男性没有差别,只是成了性别歧视的牺牲品;其二,女性与男性在心理、性格的社会化属性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女性在学术上占劣势,无法与男性竞争[9]83。由此可见美国女性在高教领域的学术地位的状况以及所受的歧视。尽管如此,妇女在美国大学学术领域的发展一直没有停止过,一些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女性在学业和事业上所取得的成就也逐渐在转变人们对于女性的偏见并鼓舞着其他的女性同胞,她们在不断地努力证明自己的学术能力和价值。同时,美国女性自发地建立起女性学的网站以及女性问题讨论小组来平衡或抵制社会中阻碍女性发展的各种潜在因素。女性主义社团对美国女子高等教育领域中女性学术能力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玻璃天花板”现象这个词用来形容美国社会中阻碍妇女和少数民族发展和获得较高职位的不可逾越的障碍[14]1。由于性别差异,妇女的学业发展、职业发展和职务晋升都比男性更难。在女性主义运动的推动下,美国实施了“消除玻璃天花板”的教育战略。具体提出了以下战略性的建议:第一,帮助女学生有效地面对现实生活。第二,教育并鼓励教职人员把性别公平化及其意识贯彻到学校各个方面。第三,支持各学科设置性别公平化课程。第四,教育和鼓励女生理解数理课程对其生活的重要性,积极支持女生追求数理领域的教育和职业[15]41~46。在此过程中,一些大学的一些所谓的“男性优势专业”开始解禁,招收女性,为女性提供了更多的可供选择的专业。1964年通过的《教育机会法案》以及后来的“肯定性行动计划”的实施,对女性和少数民族接受高等教育给予补偿性的优待和照顾[11]135。1967年的“11375号总统令”,将“肯定性行动计划”扩大到更广泛领域,对女性和少数民族在入学、享受奖学金等方面给予优待[16]46。《教育机会法案》的实施和政府在经济上的资助使女性有更多的机会接受高等教育。这些措施对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从20世纪50年代占学生总数的1/3增加到1974年的接近半数[11]136。

1998年,在巴黎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与会者曾就女子高等教育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其中一个主要焦点是:到20世纪末,男性仍然主导了世界上90%的决策,因此,应该通过大学教育提升妇女的决策参与能力[17]1。在这次大会上,大学教育的性别平等问题是一个重要的议题。不难看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整个社会,都一致认为,女子高等教育不再仅仅是帮助妇女从水平层面涉足社会,妇女教育已经成为妇女突破“玻璃天花板”、争取获得参与社会各种决策权力的有效方法。

四、结语

美国女子高等教育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女子成才的需要,从无到有并不断发展的历程与美国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女性主义的思想理念和“女性学”的传播唤醒了女性的自我意识,女性意识到了自身的权利和价值并努力地争取其权利;在女性主义运动的推动下,女性和平等教育的拥护者和支持者们通过不懈的努力争取到了和男性平等地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女性主义运动对于提高美国女子高等教育中女性学术与科研能力以及消除“玻璃天花板”现象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美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是成功的。研究美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为我国的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借鉴及有益的启示。

[收稿日期]2011-02-21

标签:;  ;  ;  

女权运动对美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影响_女性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