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旅游资源环境保护——以官渡古镇为例论文_李一帆

浅谈旅游资源环境保护——以官渡古镇为例论文_李一帆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摘要:在云南省昆明市有一个具有特色富含文化底蕴的老城区—官渡古镇;它的建筑风格吸引了各地文化爱好者和旅游爱好者光临。但是,官渡古镇的旅游资源与开发任存在这各种大大小小的问题;因此,论文针对昆明市官渡古镇老城街区改造中存在的问题,探寻在建设中应该如何保护和利用老城区,并使之成为促进城市活力经济因素的方法。

关键词:官渡古镇;文物保护;古镇格局

一、渡古镇的历史

官渡古镇位于河网密集的滇池北岸,官渡原名“窝洞”是滇池岸边一个渔村,宋代正式改名为官渡;它是昆明小乘佛教的第一个登陆地;妙湛寺前的金刚宝座塔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金刚塔还是建造时间最早,历史最为悠久的,位于官渡古镇最中心位置,同时还分隔了老城区和新城区,成为了官渡古镇建筑群的核心。

官渡股怎因其历史文化深厚而远近闻名,历史文化古迹虽有损毁,但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得一保留下来。古镇中那些用螺蛳壳和着黏土的院墙,依然在风雨中耸立。

二、渡古镇的格局

官渡古镇多为建筑群体性的体系布局,同时还有木结构体系。如果以单栋房屋来看,它们的体形多为矩形,单纯而规整,体量也不大。建筑群体几乎都有民居和宫殿、寺庙等佛教建筑的院落形式组成。所以院落可以说是建筑群体组合的基本单元,也是基本形式,自然也是民居的主要形式。现状古镇中的院落住宅主要还是“三间挂两耳”的“一颗印”民居。

金刚塔是官渡古镇标志性建筑,2002 年7 月,在国家、省、市文物部门及官渡区政府的共同努力下,这座重达 1350 吨的石塔被成功顶升 2.6 米,重现昔日风采。为了使游客更好地欣赏金刚塔,也为提升当地市民的生活品质,官渡区政府扩建了广场,将其建成为开放式集休闲、娱乐、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文化景观广场。如今的广场已成为官渡区开展各种活动的重要场所,每年的“5•18 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科技宣传周”“非遗联展”等大型宣传活动都在此举办。新广场的建成既丰富了周边市民的文化生活,又为宣传国家的各项政策、法律法规、展示地域文化的特色、风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广场建成至今,各种活动丰富多彩,惠及周边居民,受到各方好评。

三、渡古镇文物、老街区现状

(一)、建筑老化,功能性下降,导致街区活力严重不足,内部民居损坏严重,不适宜居住。而新建的民居不能融入整体风貌,纯属居民自家修建,没有合理的规划。导致古镇街区物质性老化功能性衰退。

(二)、传统街区建筑受老化影响,风貌变丑,建筑密度过高,导致街区卫生环境过差,新建建筑都围绕娘来的老宅上建造,开发单一,居民为了提高自身经济,导致商业户严重,建筑密度更高,挤占了公共设施场所面积,公共配套设施缺乏.使整个古镇看起来环境恶劣。垃圾、生活污水随意排放。

(三)、绿地空间极度缺乏,由于建筑密度较大,乱建现象严重导致城市开敞空间不够。古镇规划极其不合理,没有绿地空间,甚至消防通道都部署不合理,存在着比较多消防隐患。如果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四)、文物保护资金投入不足、保护力度和范围有限。近几年来,官渡区政府已拿出大量资金对古镇进行规划、建设、改造,但由于古镇内古建筑众多,资金不足,仅修缮了国家、省、市级及部分区级文保单位,还有许多区级和登录文物年久失修,破损严重,如燃灯寺、五谷寺、斗姆阁等,若再不及时抢救修缮,恐难以保全。

(五)、文物建筑展示利用水平不高,还处于单纯开放阶段,利用方式简单粗放。在古镇的古建筑群中不乏具有深厚底蕴的文物建筑,如文明阁建筑群中的孔子楼、赐书堂等,这些古建筑历史悠久,至今仍保留着清代建筑的特色,加之历代都将其作为教育活动的场所,是古镇文化传承的重要见证,但这些建筑现今还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尴尬境地,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已修葺一新的“妙湛寺戏台楼”“魁星阁”也是闲置多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渡古镇的保护措施

(一)、依托地域特色,传承民族文化

在一期的基础上,二期工程的修建更考虑的是如何将建筑风貌以及布局风格向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相结合,打造唐宋元明清风格的建筑,商业居住为一体的历史街区。保留原有村落,合理规划村里的步行空间;打造多种元素并存的多样化空间及景观形态;将原有的“一颗印”式的古代建筑进行改造包装,使它不失去原有的特色文化,重现古镇面貌,与新城区相融合,形成丰富的天际轮廓线,构成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的建筑景观。同时还加强中心区景观的建设,让两侧的商业、文化娱乐、餐饮的复合功能传统建筑步行街区与中心景观相契合,并加强中心区域的文化景观价值,吸引更多的外来游客,提升旅游价值;以鲜花绿草布局景观中心,形成空灵有致、绵长流动的绿化景观空间体系。

(二)、加强对古建筑古文物的抢救与保护

对古建筑古文物的保护很重要,但它们的抢救更显得极其关键。不但要突出原有的风貌,同时还要发掘古镇的历史文化内涵,统筹建设、保护、开发三者的关系,三位一体共同发展,恢复古建筑时,所用木材均采用不易变形的上等衫木,经防腐处理后,所有木构件接头处根据各部位要求用不同的榫头,古建筑屋脊采用具有云南风格的弧绒脊,按照原来的风格修筑。

(三)、成立古镇文物管理机构

联合街道、社区管理使用者健全保护网;政府为主导,其余部门为辅的理念,“政府统一领导,文物管理机构综合协调、文物部门具体负责,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各负其职,形成文物保护的强大合力,促进文物保护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五、官渡古镇保护的建议

(一)、合理规划建筑群,通过补贴等政策将违规居民自建建筑拆除,新建风貌能以融入整体建筑风格的建筑,修复老建筑,提高建筑功能性,仅做翻新修复外观上保持原有风格特色,打造居住旅游一体的特有云南民族色彩的古镇。

(二)、重视与保护生态环境,按标准设置垃圾桶,贴上警示标签,并制定一定的罚款监督。规划好步行系统,布置合理的消防通道,必要时使用人力资源进行管理;同时降低商业化程度,限制商铺,合理规划价格;将一些没用的空地开发成为公共设施场所,做到文化与经济共同发展。

(三)、加强对绿地空间的开发与管制,做到人行系统与绿地相结合,达到美观与安全相统一。

(四)、政府应重视古物质文化的保护,大力投入资金,同时制定相关保护手段,不服建筑已经破损不堪,不能再被破坏,所以应当用人力资源进行干涉,监督游客,制定相对的惩罚制度。

(五)、提高建筑的利用水平,不能单以旅游参观为用,应当部署相应的使用功能,文化底蕴与商业经济相互融合,打造适宜居住与旅游的古代小镇。

(六)、在修复或改造时应当继续它原有的用途和功能,可以作为参观旅游的对象:对保护等级较低的古迹,还可以用作旅馆,餐馆,公园及城市小品来使用;同时还应该对建筑高度与尺度进行控制,注重古镇与老城区和周边的风貌相统一。

六、总结

综上所述,物古迹点事历史传统城市的重要组成要素,它的保护是城市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保护官渡古镇应在不失其文化底蕴的前提下进行保护,不能丢掉文化底蕴还要与经济并行发展,同时政府与个人也应当相互统一,爱护古镇人人有责,政府应下达科学的保护决策,人们应加强对文物保护的意识,这样才能让滇中文化得以保存发展前进。

参考文献:

[1] 中国金刚宝座塔探微 郑琦 《华中建筑》2008年

[2] 曼荼罗与金刚宝座塔 刘磊 《地图》2004年

[3] 金刚宝座塔与曼陀罗文化初探 李光明 《文物建筑》2014年

作者简介:

李一帆 班级:16级城乡规划一班 学号:1610001

论文作者:李一帆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1

标签:;  ;  ;  ;  ;  ;  ;  ;  

浅谈旅游资源环境保护——以官渡古镇为例论文_李一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