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白血病化疗患者的影响论文_李素芳

郑州颐和医院 450000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白血病化疗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白血病化疗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患者接受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有效率以及临床满意度,得出结论。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为90.00%(27\3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6.66%(20\30),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满意度为93.00%(28\30);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满意度为70.00%(21\3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和适当的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白血病化疗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提高患者的临床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白血病化疗

白血病(leukocythemia)是临床上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1]。发病原因是由于克隆性白血病细胞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等机制在骨髓及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累积并浸润其他组织和器官[2]。临床上治疗白血病常用的方法为化疗,而化疗的时间较长,对患者的生理与心理都有很大的创伤,此时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为探讨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白血病化疗患者的影响做出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白血病化疗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患者,其中男患者18例,女患者12例,年龄19-64岁,平均年龄为(38.5±13.6)岁。对照组30例患者,其中男患者17例,女患者13例,年龄17-68岁,平均年龄为(36.3±12.8)岁。所有患者均接受临床正确诊断后确诊为白血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下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 心理护理

A.基础心理护理:白血病患者由于长期接受化疗,生理心理均接受着巨大的压力,患者会因为各种原因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或多或少的抵制、焦躁等不良情绪,甚至会失去治疗的信心。来自家庭、社会以及自身心理的压力会导致患者的情绪低下,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护理人员应与患者进行适当的沟通,及时的对患者进行疏导,。语气平和,用温和的态度,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疾病的治疗方案,使得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培养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加强患者的自信心。同时,教授患者缓解疼痛的方法,减少患者内心恐惧,积极鼓励患者,获得患者信任,支持患者治疗。临床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给予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临床治疗,服务患者时尽心尽力,使得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可以体会到归属感。护理人员在对有消极情绪的患者应该耐心的指导,体贴的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内心的焦虑,应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解答患者的疑问,帮助患者充分了解自身病情,配合治疗,消除患者不稳定的情绪。在护理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经常询问患者的感觉,给予心理安慰,针对不同的患者提供不同的需求,保证患者在护理过程中能够找到战胜疾病的信心

B.社会心理舒适护理:由于化疗的费用较高,对经济一般经济困难的家庭来说会是一笔很高的费用,护理人员多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在行动上帮助患者接受治疗。同时,对于情况特殊的患者,要及时地向领导反应,要切实的帮患者解决困难,帮助家庭经济不好的患者,医院应采取手段帮助患者减轻负担,使得患者能够安心治疗。

1.2.2 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对白血病化疗患者进行适当的疾病知识的普及,讲解白血病的发病原因,治疗过程等,使得患者对疾病有基础的认识。同时,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理解白血病的性质,白血病不等于死亡,患者应采取积极的心理态度对对待,不能产生消极的情绪,应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

1.3 判定标准

将护理有效率分为三类,有效:患者的情绪得到有效改善,精神状态健康;好转:患者的心理得到有效的疏导,精神状态良好;无效:患者的情绪及其不稳定,消极心理严重,精神状态差。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均通过SPSS16.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 0.05时为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为9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6.6%;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满意度为93.00%;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满意度为70.0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满意度以及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如下列表:

3.讨论

白血病是由于造血干细胞发生恶性克隆性变化,导致增殖失控、分化障碍以及凋亡受阻。临床表现为发热、感染、出血、贫血、骨和关节痛、肝脾和淋巴结肿大、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以及其他组织和器官浸润。临床上治疗方法常为化疗,化疗的周期短,频率大会对患者的生理与心理产生极大的损伤。

通过以上研究发现,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能够对白血病化疗患者的情绪与临床满意度有积极的提高作用。研究发现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为9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6.6%;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满意度为93.00%;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满意度为70.0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满意度以及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白血病化疗患者的影响是积极的,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保证患者的健康向上的心态,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沈丽华. 恶性肿瘤患者围化疗期的护理. 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2):48 - 50.

[2] 郑芝芬,金卫群.白血病化疗使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及护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19(10):1221 -1223.

论文作者:李素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5

标签:;  ;  ;  ;  ;  ;  ;  ;  

分析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白血病化疗患者的影响论文_李素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